棘球蚴病的诊断与防治
1 定义
棘球蚴病(Echinococcusis)也叫包虫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牛、羊、猪及人等多种哺乳动物的内脏器官引起的。棘球绦虫的幼虫主要寄生于肝脏,其次是肺,也可寄生于脾、肾、脑、纵隔、腹盆腔等处,由于幼虫呈囊包状,因而称为棘球蚴或包虫;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的小肠中。 本病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牲畜的健康养殖危害较大,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很严重。
2 病原学
绦虫虫卵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耐酸碱和低温;常用的一般消毒剂,比如0.4%的来苏儿溶液、70%的酒精以及10%的甲醛等消毒剂均不可使其灭活;对干燥和高温敏感,在高温以及干燥的环境下可迅速死亡。
3 流行病学
人类、猪、牛、羊、马、骆驼等家畜均可感染,家畜中以绵羊最易感,人类也易感,除此之外,鼠類也易感;该幼虫在发育至感染阶段前多寄生猪、牛以及绵羊肝脏内。
棘球绦虫病的重要传染源为狗、猫、狐、狼等食肉性动物;可通过消化道传播,大多是因为接触了感染了棘球绦虫病的肉食性动物,棘球蚴绦虫卵进入食道而感染。虫卵和孕节可在外界适宜的环境下存活几天以上。有的时候体节可存留在狗的肛门外的皱褶里,由于体节的活动而使狗躁动不安,用嘴和爪来挠,从而使爪和嘴沾染有虫卵,随着狗的活动而将虫卵传播开来。除此之外,虫卵还可以通过风力、鸟类以及蚊蝇和昆虫等动物的活动来传播。人类的感染多是由于亲密接触了狗和狐狸等动物,误食了虫卵或者是吞食了经虫卵污染的水、蔬菜和水果,也可以通过被虫卵污染的用具来感染。另外加工狐狸或者狼等动物的毛皮的工作人员也容易遭感染。
该病可发生于全年的任何时期,由于感染该病而死亡动物现象多发生于冬、春季节。该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中以牧区多发,我国新疆地区发生该病的情况比较严重。另外,四川、陕西、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和甘肃等地区发生也很严重。
4 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4.1 临床症状
棘球蚴在家畜体内寄生的时候,因为所寄生的部位的不同,所以在临床上变现的症状也不同。但相同的是,由于寄生的棘球蚴不断长大而压迫所寄生的组织和器官,从而引起其功能障碍和萎缩。当家畜的肝脏和肺脏寄生的棘球蚴的数量多而且个体较大时,则会严重的压迫器官导致其萎缩,最终以死亡告终。当棘球蚴的数量比较少而且个体小时,可引起动物的消化障碍、瘦弱以及腹水等症状,最终因严重衰竭而死亡。棘球蚴的代谢产物可引起感染动物和人类过敏和组织炎症,其中对人类的危害较严重。
细粒棘球幼在所有的家畜中,绵羊最易感,也有着较高的死亡率。病羊消瘦、咳嗽、呼吸困难、脱毛,产奶量降低,最终因严重过敏而死亡。如果人的脑、肾和心脏寄生细粒棘球幼时,可引起严重的后果。对犬的致病性不明显,多呈隐性感染。
多房棘球幼在临床上,多房棘球蚴往往比细粒棘球幼危害严重。多形成包裹,弥漫性浸润器官和组织,压迫组织、器官,引起所寄生的组织和器官的功能障碍以及萎缩,并且还可转移至全省其他的组织和器官。
4.2 剖检变化
在感染动物的肝脏和肺脏表面由于有大量的棘球蚴而使其凹凸不平,在皮下、脑、肾脏、心脏、肌肉、脊椎管、腹水等处可发现棘球蚴。严重的病例可在腹腔肠系膜上可看到棘球蚴。切开棘球蚴可看到不孕囊,置于显微镜下可看到原头蚴、生发囊、子囊和孙囊。另外,有时还可看到化脓灶和钙化的棘球蚴。
5 诊断
棘球蚴病在临床诊断上仅靠临床症状以及剖检变化,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在确诊时常结合实验室检测。
6 治疗
临床上治疗常用丙硫咪唑,绵羊的治疗剂量为按每公斤体重90毫克一天一次口服,连服两天;另外也可用吡喹酮来治疗,效果也很好,其治疗剂量为每公斤体重给药30毫克。其他家畜的治疗剂量可参考绵羊的治疗剂量。
7 防治措施
7.1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无害化处理病死家畜;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减少应激,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均衡饲料营养。做好场舍的环境卫生,避免犬粪的污染。
7.2 做好消毒工作,坚持每天对栏舍、过道、器具、场内死角消毒;每周对场内环境消毒两次。严禁外来人员进出场区,工作人员进场必须要更换工作服,经消毒通道进场工作。
7.3 第一是对犬类要做到定期驱虫。生产中常用的药物为吡喹酮,可按每公斤体重口服给药5毫克。也可按每公斤体重口服氢溴酸槟榔碱2毫克。
第二是无害化处理家畜以及病死家畜的内脏,严防犬生吃。
第三是禁止养犬。无害化处理经驱虫的犬类的排泄物,严防污染环境。
7.4 防止病毒传入,引种应来自非疫区,并严格对引进的畜禽隔离饲养,确保无感染棘球蚴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推荐访问: 诊断 防治 棘球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