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专职刺探德国核情报的盟军“武工队”

2022-04-13 08:39:51 | 浏览次数:

1943年到1945年,在欧洲大陆战场上,活跃着一支小小的谍报队伍。他们的任务是搜捕纳粹德国科学家、搜集重要的战略物资、刺探有关德国秘密武器的情报,这就是经常随同美军一起行动的美国的科学间谍小组。当时他们行动极端机密,只有美军最高领导层的少数人,像国防部长史汀生、参谋总长马歇尔将军等知道。40多年后,人们才终于了解了它的内幕。

1939年,罗斯福总统接受了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建议,开始了在美国研制原子弹的工作。1942年曼哈顿工程上马,使这项工作大规模开展起来。随着这项工程接近成功,一个问题就像噩梦一样纠缠着他们:德国人什么时候造成原子弹?会不会赶在他们前头?

德国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1939年发现铀原子核裂变的哈恩就是德国人,还有海森堡等一大批科学家,都是和爱因斯坦同样有名的人物。这些人加上整个欧洲的工业能力,德国人就一定能制成原子弹。1940年3月7日,爱因斯坦在致美国总统的第二封信中,告诫他注意德国在战争一开始就明显增加了对铀矿石的兴趣。随着德国在战场上节节失利,希特勒多次叫嚣要使用“秘密武器”,笼罩在美国人心头的阴霾便日趋沉重。

为了弄清德国人到底有没有原子弹,曼哈顿工程负责人格罗夫斯将军向军方建议,成立一个特别工作队。1943年底,一个代号为“阿尔索斯”的特殊的谍报队成立了。队员们都佩带着一个小小的徽章,上面有一个白色的希腊字母“α”,一道红色的闪电穿过其中——这是原子能的标志。

“阿尔索斯”这个特殊侦察分队最初由20多人组成,队长是鲍利斯·帕希上校,都是来自陆军和海军的优秀情报人员。由于“阿尔索斯”的特殊性质,需要有一名科学家参加工作。他必须是原子物理学家,但又没有参加曼哈顿工程的工作,一旦被德国人俘虏,不会说出美国制造原子弹的秘密。经过仔细选择,最后看中了丹麦实验物理学家高德斯密特。他不但具有上述条件,而且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和德语。他曾经长期在哥本哈根玻尔研究所工作,认识许多德国科学家,与海森堡尤其熟识。他1927年来到美国,虽然是丹麦人,但大家都称他“山姆大叔”。

1943年秋天,盟军首先在意大利半岛登陆,1944年6月4日,美国第五军攻陷罗马。“阿尔索斯”的人也随之集中到那里,开始审讯意大利科学家。他们从这些科学家口中得知,战争使意大利的研究与发展工作基本上处于停顿,一些科学家到部队里服役。他们和德国科学家之间很少来往,从未与德国人一起或为德国人做任何工作。“阿尔索斯”人员查阅了大量德、意科学家之间的私人信件,分析查获到的全部档案,终于稍稍松了一口气:在战争结束以前,德国人的原子弹不会扔到美国人头上。

虽然“阿尔索斯”的工作证明德国人不会抢在美国的前头造出原子弹,但德国人也在从事研究原子能。有情报说,早在1942年就有德国科学家向希特勒建议把原子能用于军事目的。战后才搞清楚,希特勒对任何在6个月内拿不出成果的武器都不感兴趣。他太狂妄了,相信自己的闪电战可以征服全世界,没有耐心等待原子弹问世。

但是,美国人却认为,即使德国人不会抢先造出原子弹,也不能让其具有这种潜在的能力。战争打到欧洲大陆后,美国人更担心前苏联人和法国人接管德国发展原子能的工业设施。他们要破坏德国可能用于原子能计划的一切工业设施、夺取德国人手中的铀金属及矿石、抓捕德国科学家,这些任务全都落到了“阿尔索斯”的肩上。

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以西100多千米处的里尤坎,有个欧洲著名的大型电化学联合工厂,它生产的重水战前就供应德国。1940年德国占领了挪威,强迫里尤坎工厂和它签订合同,为他们生产重水。“阿尔索斯”和挪威地下抵抗运动取得了联系,弄清了德国人每月可以拿到120千克重水,这是个很大的数字。在“阿尔索斯”的一再要求下,挪威游击队决定袭击这个工厂。他们选择了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带着两名助手,接受了几个月的专门训练后,向里尤坎进发了。这三个化装成滑雪运动员的人经过一周的艰苦跋涉,终于来到了这座工厂。他们在工厂工人的协助下,将工厂主要工业设施彻底炸毁,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1945年2月,“阿尔索斯”随美军进入了德国的阿亨附近地区。他们发现,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在前苏联人预定的占领区内,那是德国奥厄公司的一个工厂,专门从事金属铀的提炼工作。它位于柏林以北的奥兰宁堡。“阿尔索斯”不可能夺取这个工厂,更不愿意让它落入前苏联人手中,因此建议用空袭的方法把该厂炸掉。3月15日下午,第八航空队出动612架B-29轰炸机,30分钟内投下了1906吨炸弹和178吨燃烧弹,将地面的厂房全部摧毁。为了欺骗前苏联人和德国人,掩饰轰炸奥兰宁堡的真正意图,美国人同时轰炸了德军总部所在地——柏林以南的措森小镇。意外的收获是,这次空袭把德军总参谋长古德里安炸成了残废!

“阿尔索斯”一成立,就把绑架和俘获德国著名原子物理科学家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当战争打到德国本土以后,搜捕工作就成为头等重要的任务。无论如何不让这些科学家中的任何人落入前苏联人手中,就是“阿尔索斯”工作的最高准则。

1943年12月,“阿尔索斯”将卡耳佛特少校派到伦敦,名义上是美国大使馆的武官,实际上专门从事科学间谍的工作。他首先仔细查阅了德国现期和过期的全部物理杂志,并且询问了逃到美国的所有欧洲的物理学家,像爱因斯坦、费米和玻尔等人;然后开列出一张共有50名德国科学家的名单,他们都是可能与德国原子能计划有关的人。他把名单交给美英的情报机构。这些情报机构每天都仔细查阅偷运出来的德国报纸,追踪这些人的行踪。当盟军登上欧洲大陆时,“阿尔索斯”工作队的每个成员都得到一张表格,上面印有所有德国大科学家的简历、住址和工作地点。

“阿尔索斯”得到了第一份情报,它是英国情报局收到的来自瑞士的一个告密者的报告,英国情报局将它交给美国大使馆。报告说,据某个亲纳粹的瑞士科学家讲,他正协助德国人研究一种比黄色炸药威力大1000倍的炸药。他们的实验室就在德国黑辛根的一个未使用的纺纱厂内。

第二份情报是美国的邮政检查员截获的一封由德国黑辛根寄来的信,是一个美国战俘寄出的:信上说他正在一个“D”号实验室做苦工。据了解,德国许多秘密机关都已迁往那里。

下一步计划就是设法打入这一地区。但是,渗入黑辛根的计划未被批准,华盛顿认为那太冒险了,一旦“阿尔索斯”的人被俘,纳粹就可能从他们身上得知美国的计划,并采取防范措施。单单是发现“阿尔索斯”的存在也会使美国人的努力前功尽弃。

1945年3月,美军已突入德国本土。“阿尔索斯”进入海德堡,占据了当地的一些实验室,并俘获了几位重要的科学家。据他们交代,德国在原子能研究方面的主要科学家有二十几个,著名的科学家奥托·哈恩已经撤到斯图加特以南的小镇泰耳芬根,而海森堡和劳埃在附近的黑辛根,柏林的实验性反应堆也撤到黑辛根附近。他们承认,德国缺少重水,唯一的来源是挪威。这个来源一断,反应堆已无法运转了。至此,整个谜底终于被揭开。看来下一步行动顺理成章地就是进军黑辛根地区,尽快抓住海森堡等人。

哈恩等人很快被送到海德堡,然而海森堡还未抓到,这是“阿尔索斯”最担心的事。他们怕他落入前苏联人之手,这比让法国人抓住还要糟。他们下一个目标也是最后一个目标就是抓住海森堡。“阿尔索斯”随同美军的前锋到达黑辛根时,海森堡在两周前已离开了此地。后来才知道,海森堡是到巴伐利亚他的家乡乌尔费耳德去了。

这时,美军第7军正向巴伐利亚的阿尔卑斯山挺进,帕希上校带着“阿尔索斯”人员和侦察巡逻队于5月2日傍晚进入了乌尔费耳德镇。一小时后,一队德军想通过该镇,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巡逻队撤退了,只剩下帕希的8个人控制着乌尔费耳德。他们到处寻找海森堡,但日落时,却碰到一名德国将军。将军向帕希行了一个军礼,恭恭敬敬地表示,他带的一个师准备向他投降。帕希内心十分惊恐,灵机一动,装作不耐烦地说:“我的将军还在后面,大队人马也休息了,今天不想去打扰将军,受降仪式最好在明天举行。”这名德国将军接受了他的安排。不久又来了一名德国指挥官,要帕希接受他的800人投降,帕希故伎重演,也把他打发走了。

天快黑了,一个队员发现海森堡的住宅。他们进去一看,他正在屋里。为了保险起见,帕希命令海森堡待在家中不要乱跑,而他带着手下趁着天黑偷偷溜回了美军防线后面。第二天天刚亮,帕希带着一个步兵营赶了回来,当他走进海森堡的房间时,看到这位大科学家正端坐在办公室里,怀中抱着已经收拾好的皮包,对他说:“上校先生,我正等着您呢。”就这样,他们俘虏了海森堡并把他带到海德堡。至此,二十几个重要的原子科学家都抓到了。美国人总算松了一口气。在他们看来,抓到海森堡比俘获十个溃退的德国师还重要得多。德国投降后,“阿尔索斯”继续工作了一段时期,这时的主要任务只是尽可能销毁可能落入前苏联人手中的设备和资料。

1945年10月,这个工作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正式解散。

(摘自《黑色档案——世界核危机揭秘》)

(责编:预言)

推荐访问: 武工队 刺探 盟军 德国 专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