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肺疫的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

2022-04-13 10:25:51 | 浏览次数:

摘要:猪肺疫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也可叫做锁喉风、猪巴氏杆菌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容易引起败血症,呼吸困难,体温明显升高,且同时表现出腹泻的症状,最终由于体质持续性消瘦和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该病广泛分布,但发病率相对不是很高,且往往是由于患有其他传染病而继发该病,必须给予重视。

关键词:猪肺疫;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5-0163-01

1 流行特点

猪在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后能够感染发病,且具有较高的易感性,且对于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只发病后在症状表现也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中、小猪容易发生该病。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即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在秋末春初气候比较阴湿寒冷阶段相对容易发生,尤其是气候剧变、冷热交替时更容易发生。该病通常呈散发,偶有出现地方性流行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由于猪病的流行情况复杂多变,该病往往会继发感染其他疾病,或者发生混合感染,如链球菌病、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伪狂犬病等,从而导致病情更加严重,更加复杂,必须注意进行鉴别诊断。

2 临床及病理变化

2.1 最急性型

病猪体温突然明显升高,达到41~42℃左右,停止采食,可视黏膜发绀,呼吸非常困难,往往呈犬坐式喘鸣,且在耳根、腹侧以及四肢内侧皮下由于发生充血而明显变红,咽喉部发生肿胀,且热痛明显,有大量的泡沫从口鼻流出,1天内或者数小时内就会发生死亡。

剖检发现实质器官、浆膜和黏膜发生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咽喉部以及周围结缔组织存在明显的出血性浸润,心包膜与心外膜上出现小出血点,脾脏出血,肺脏水肿,将其皮肤切开,能够看到大量的纤维膜性浆液,且呈淡黄色。

2.2 急性型

病猪体温有所升高,眼角出现脓性眼屎,有黏液从鼻孔流出,发生气喘、干咳,接着变成湿咳,对其胸部进行触诊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反应,听诊能够听到摩擦音,可视黏膜呈蓝紫色,通常患有脓性结膜炎。病猪初期发生便秘,之后发生腹泻,且发病后期能够在皮肤上出现红紫斑,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体质严重消瘦,最终由于窒息而发生死亡,病程大约持续1星期,如果能够耐过则变成慢性型。

剖检后发现实质器官黏膜、全身淋巴结发生纤维素性肺炎的病变,肺脏出现程度不同的肝变区,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胸膜上附着有明显的纤维性物质,心包、胸腔存在积液。

2.3 慢性型

病猪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不停咳嗽,有少量的脓性黏液从口鼻流出,机体明显消瘦,有些还会出现痂样湿疹,甚至关节发生肿胀,如果没有及时采取诊治,大部分经过14天左右就会由于体质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

剖检发现肺脏出现肝变区明显变大,且形成灰色或者黄色坏死灶,并可在里面看到干酪样物质,还有结缔组织在外面包囊,同时皮下组织、支气管周围淋巴结以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出现坏死灶。

3 防治措施

3.1 加强管理

日粮合理搭配,确保含有全面、平衡的营养,保持通风良好,环境干燥,温度适宜,避免发生应激,提高抵抗力。猪场最好采取严格的封闭式生产,做到自繁自养,避免在引种时选择隐性感染猪。如果必须进行引种时,要确保到非疫区购买,且具有检疫证明,还要经过猪肺疫免疫,或者采取血清学检测结果呈阴性的健康猪。另外,引进猪只入圈前要对圈舍进行全面消毒,引进猪只采取隔离观察,大约30天后确保完全健康才能够合群饲养。

3.2 药物治疗

发现病猪要立即进行隔离,并及时采取对症治疗,而病死猪则必须采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发病初期,病猪可选择使用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族抗生素、青霉素进行治疗,通常连续使用3~4天,如果同时配合使用高免血清则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病猪污染的用具、圈舍使用百毒杀进行彻底消毒,每天2次,连续使用7天。

病猪可每千克体重使用0.05mg20%磺胺嘧啶,并与250mL10%葡萄糖、0.5g维生素C进行充分混合,然后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还可每千克体重混合肌肉注射30mg巨风头孢、0.15mL柴胡注射液,每天1次;也可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2mL泰乐菌素,每天1次。

病猪可用特效咳喘停(主要成分是甘草、黄芪、双花等),根据实际体重肌肉注射10~50mL,每天2~3次;肌肉注射10~50mL卡那霉素,每天2~3次;肌肉注射10~50mL溶解5~25mg地米针、0.5~0.6g链霉素、80万~800万IU青霉素水,每天2~3次;肌肉注射20~30mL清开灵,同时配合使用100万~500万IU卡那霉素肌肉注射,每天3次。病猪恢复阶段,可肌肉注射10~50mL长效磺胺,隔天1次。

推荐访问: 病理 症状 防治措施 变化 猪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