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效果与脂类代谢的关联性分析
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纳入标准:(1)实施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入组前3个月内,未服用他汀类药物;(3)入院后,自愿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既往无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等病史。排除标准:(1)存在肝、肾功能不全;(2)病情较为危重,存在昏迷、休克、严重电解质紊乱、严重低血压等症状;(3)合并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1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组118例患者中,男95例,女23例;年龄50~75岁,平均(59.9±5.3)岁;平均体重指数(25.8±3.9)kg/m2;36例有糖尿病史,26例有高血压史,58例有吸烟史。
1.2 方法
调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水平等。所有患者均实施血脂水平检测:抽取5 ml空腹静脉血,所用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脂蛋白[Lp(α)]、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Lp(α)、HDL-C、LDL-C、TC、TG的值。LDL-C升高判断标准为>4.14 mmol/L;LDL-C边缘升高判断标准为3.37~4.14 mmol/L;LDL-C正常判斷标准为<3.37 mmol/L。观察并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4.4%(17/118):5例心力衰竭,8例心绞痛,2例心源性休克,2例再发心肌梗死。因变量为心血管事件,自变量为年龄、血脂水平等,实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LDL-C水平、Lp(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病死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发病后心室出现进行性扩张或外形改变,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不良心血管事件。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是对梗死相关血管实施再灌注[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对梗死相关血管进行快速且有效开通,成功解决冠状动脉残余狭窄问题,对患者心绞痛等临床症状进行缓解[6]。但是,部分患者术后仍会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如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影响预后。
文献[7]研究认为,影响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包括肥胖、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等。此外,相关病例研究发现,一旦机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会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纤维组织含量,增加脂质泡沫细胞含量,可能会形成大量急性血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8]。当前,随着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与血脂水平变化的关系。
有研究发现,随着青年男性体内甘油三酯水平的提升,其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明显增加[9]。而且,LDL-C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进入血管壁,被巨噬细胞吞噬,以泡沫细胞的形式不断堆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研究发现,相较于健康人群,冠心病患者的LDL-C水平处于较高状态,且随着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其体内LDL-C水平呈现增高趋势[10]。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血脂代谢异常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118例患者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4.4%:5例心力衰竭,8例心绞痛,2例心源性休克,2例再发心肌梗死。
而且,本研究还具体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LDL-C水平、Lp(α)水平(P<0.05)。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与发展过程中,Lp(α)水平变化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体Lp(α)水平达到300 mg/L以上,会导致其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提升2倍,且随着血清Lp(a)浓度提升1个单位值,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出现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提升0.083倍[11-12]。笔者认为,Lp(α)影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Lp(α)能对蛋白激酶C活性进行提升,可快速形成早期血栓;(2)Lp(α)还能对纤溶原酶的活性进行竞争性抑制,对血块溶解进行延缓,不利于促使受損血管壁自我修复;(3)Lp(α)还能提升可溶性黏附分子-1、E-选择素等的表达,加重局部炎性反应,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而炎性反应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Lp(α)可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次血运重建的一个指标应用于临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临床上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高危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心血管高危风险者的二级预防,对患者血脂水平进行控制,以降低术后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概率。
综上所述,脂类代谢变化影响着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且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LDL-C水平、Lp(α)水平,需引起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王颖,姜世平.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4):26-28.
[2]潘敏杰.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7(21):68-69.
[3]邱海龙,徐飞,刘杨,等.冠心病患者脂类代谢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近期和远期疗效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6,38(18):2823-2825.
[4]许颖波.Ⅱ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糖脂代谢特征分析[J].现代养生,2014,8(14):85.
[5]陈丽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观察和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88-89.
[6]郑天勇,蒋龙元,郭宇峰,等.血脂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价值[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6(6):532-533.
[7]颜涛,杨志敏,林仁华,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与介入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8-39.
[8]汪雁博,傅向华,谷新顺,等.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37):2914-2918.
[9]潘力行.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5):25-26.
[10]胡莉华,胡桃红,靳志涛,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特点分析[J].心脏杂志,2013,25(4):433-435.
[11]刘云宝,侯晋,李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实施戒烟后体重增加对血压、脂质代谢及糖代谢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8):1007-1008.
[12]张瑞环.高龄冠心病患者脂类代谢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及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近期疗效分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收稿日期:2017-04-22)
推荐访问: 心肌梗死 关联性 代谢 介入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