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征兆及治疗措施

2022-04-14 10:23:28 | 浏览次数: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又称为小儿心功能不全,是由于心功能减损,虽然发挥代偿能力后,心输出量仍不能满足静息或活动情况下全身组织代谢需要,因而体内有关部位发生血液瘀积,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综合征。

由于患儿存在无法像成人一样准确表述病情的特点,临床医师在诊断时一定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在治疗时,最重要的是找到病因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给予改善心功能等治疗措施。

婴幼儿期:注意急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引发心衰

婴幼儿期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征兆常表现为嗜睡、淡漠、乏力、拒奶或呕吐等特异症状。婴幼儿期心力衰竭的症状常不典型,一般起病较急,病情进展迅速,可呈暴发性。

急性心肌炎及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发生心力衰竭时,常为急骤起病。患儿可于数分钟或至数小时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吸气时胸骨以上部位及肋沿均凹陷,呼吸增快,每分钟常>60次,甚至>100次。同时出现呕吐、烦躁、多汗,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发凉,脉搏快而无力,心动过速,可有奔马律,肺部有干啰音,表现为急性充血心力衰竭。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如室间隔缺损等多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这时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征兆主要为喂养困难,患儿吮奶少量即出现呼吸困难,疲劳并拒食,体重不增加。烦躁多汗,愿意被抱起并依靠在大人肩上(这是婴儿端坐呼吸的表现),安静时也有呼吸困难。常见干咳。患儿哭声弱,有时声音嘶哑,是由于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左喉返神经所致。心前区突出,心尖搏动增强,心界扩大。肝脾肿大,其边缘圆钝,并有压痛。肺部往往无湿啰音或仅有喘息音。颈静脉怒张及水肿均不明显,只能通过观察体重增加情况来判断水肿程度。年长儿期:注意辨别左、右心衰

年长儿心力衰竭的表现与成人相似,起病多缓慢。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其临床征兆有差别。

左心衰竭 可见于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及高血压性心脏病等,主要症状由急性或慢性肺充血所引起。临床表现:①呼吸困难:常为最早期的症状,开始较轻,仅于活动后出现,患儿活动受限,易疲劳,最后则于休息时也出现,呼吸快而浅。②咳嗽:因肺充血、支气管黏膜充血引起,呈慢性干咳。③咯血。④青紫,一般较重,因肺充血以致血液通过肺血管时氧合作用不全所致。⑤肺部可有喘鸣音或湿性罗音。⑥急性肺水肿:由急性左心衰竭引起,肺部充血急剧加重,体液由毛细血管渗出积聚在肺泡内。患儿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皮肤苍白或发绀,唇发绀,因心搏量急骤下降,故出现四肢发凉。

右心衰竭可由于左心衰竭引起,其征兆为水肿,开始见于身体下垂部位;肝脏肿大常伴有疼痛,为右心力衰竭早期症状之一;长期肝瘀血还可发生黄疸;颈静脉怒张:坐位时颈静脉怒张,用手压迫肝脏时更为明显(肝颈反流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因胃肠道静脉瘀血所致;尿少,并有轻度蛋白尿及少数红细胞,因肾脏瘀血所致。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第一,重要的是祛除病因,治疗原发疾病,增进心功能,祛除过量潴留的钠和水分,以及降低氧的消耗和纠正代谢紊乱。

第二,如为先天性心脏病引起,则内科治疗往往是术前的准备,术后尚需继续治疗一段时期。

第三,可以选用洋地黄制剂,由于地高辛的吸收和排泄迅速,作用可靠,给药途径方便(静脉、肌注、口服均可),故儿科应用最广。但是地高辛肌内注射局部疼痛,且吸收速度不稳定,故一般少用。

第四,若病情较重或不能口服者,可选用地高辛或毛花苷丙静注。可采用洋地黄化,即将总量的1/2、1/4、1/4每间隔4~6小时1次;在完成洋地黄化量后12小时,可开始给予口服地高辛维持量。将每日平均维持量分2次,隔12小时分服。对于轻度慢性心力衰竭者,也可连续用地高辛维持量5~7天,进行缓慢洋地黄化。

第五,还可以合理应用利尿剂,利尿剂为控制水、钠潴留,治疗心力衰竭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需了解小儿常用利尿剂的剂量及用法。

第六,血管扩张剂的使用,常用药物有肼酞嗪、卡托普利、硝普钠及酚妥拉明。近年来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取得一定疗效,但在小儿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经验尚不多,须谨慎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在患儿用药前应测量血压、心率、用药过程中应监测复查,酌情调节滴速,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做好处理。

推荐访问: 心力衰竭 征兆 小儿 临床 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