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肺癌传播希望

2022-04-15 10:27:45 | 浏览次数:

肺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面对这一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杀手,尽管仍有许多无可奈何,但世界各国的肺癌研究诊疗专家们从未放弃努力。他们从自己擅长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十几年如一日,潜心钻研着抗争肺癌的“利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周清华团队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周清华,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曾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从事肺癌基础和临床研究30余年,研究成果显著,尤其擅长肺癌以外科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独创15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术式,迄今大多数手术术式已成为国内该类手术的经典。

多年来,在周清华教授的带领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以下简称“肺外科”)与天津市肺癌研究所相互依托,在局部晚期肺癌以外科为主的综合诊疗和肺癌早诊早治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其临床和科研水平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行业内外和患者中间形成了广泛影响。

陈军,周清华教授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多年跟随周教授学习、研究,曾先后在加拿大纽芬兰大学医学院、美国密西根州 Van Andel 研究所和美国迈阿密大学 Sylvester 肿瘤中心作博士后研究,在肿瘤耐药和凋亡研究、遗传发育和肿瘤遗传学以及肿瘤免疫学等方面颇有建树。2007年,陈军在导师的力邀下回国发展,现为肺部肿瘤外科主任、天津市肺癌研究所副所长,已经成长为肺外科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和领导者。

科室以周清华教授和陈军教授为中心,还拥有一群学术水平和临床能力精湛的中青年医师。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拥有欧美留学经历,他们的回归不仅带回了所学所看所闻,更带回了欧美先进的医疗理念。就是这个拥有卓越领导者和优秀成员的团队,面对肺癌诊治的重重难题,他们以尊重、负责为最低准则,兢兢业业,尽己所能,为病人带去生的希望;面对肺癌研究过程中的种种无可奈何,他们从未停止努力,更不曾放弃理想;而作为科室的领导者,陈军倡导新的医疗服务理念,希望凭借自身的努力吹散医患纠纷的雾霾,推动医患关系回归到融洽状态。

从临床到科研,从理念到行动,他们始终专注于病人,专注于科研,专注于整个团队的发展。他们努力探索最新的研究手段和治疗方法,也尝试在日常工作的点滴中融入更人性的服务理念,他们用心摸索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契合之处,小心地勾勒属于他们的、病人的,甚至整个医疗行业的“理想国”。

临床+科研:硬实力打造鲜明特色

所谓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主要是指WHO分期Ⅲa、Ⅲb的病例。在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中,Ⅰ、Ⅱ期只占30%左右,约40%~50%的病例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而局部晚期肺癌以外科为主的个体化综合诊疗方法,正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外科团队最值得称道的。

提到这些,陈军充满骄傲:

“外科手术是公认的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法。肺癌的外科手术包括常规的开胸手术和微创的胸腔镜辅助肺癌手术。选择何种治疗手段,要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临床病理分期、有无合并疾病等来综合考虑。在周清华教授带领下,我们团队开创了15种新的胸外科术式,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主要是针对几种类型的局部晚期胸部肿瘤,一是针对侵犯心脏大血管、气管隆突、食管、胸壁等的肺部肿瘤,有选择地施行肿瘤切除联合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或部分左心房切除等;二是针对气管肿瘤,采用病变根治切除,心脏大血管的充分游离及气道重建治疗方法,创新后的手术方法,可使气管切除长度最长达8厘米;第三类是针对巨大的纵膈肿瘤,采用结合大血管的切除重建和术前或术后的综合治疗,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同时,我们目前还积极开展了针对特定人群的胸腔镜、纵膈镜等微创手术治疗,这种手术的病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我们科室的特色是以手术为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它是在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后,对适合手术的患者先进行外科手术,术后再辅以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中医治疗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对于那些不能手术的病人,我们争取利用各种方法,如气管镜、胸腔镜、CT引导下肿物穿刺等,取到肿瘤组织,进行基因检测,包括基因突变和化疗敏感度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我们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化疗和靶向治疗,并辅以其他治疗。”

“对于任何疾病来说,早诊早治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科室另一个特色是肺癌的早诊早治方面。我们先后在四川、云南、天津等地建立了肺癌筛查早诊基地,把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早诊工作提前。”

带着临床的问题做科研,再把科研的成果带回临床去验证,两者紧密结合。陈军所带领的肺部肿瘤外科与天津市肺癌研究所相互依托,临床与科研两条腿走路,均达到了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

在科研方面,陈军介绍,针对局部晚期肺癌无有效治疗方法、肺癌转移机理不清、无有效预测和早期诊断肺癌转移特别是微转移等问题,科研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在周清华教授的带领下,历时20年,一直从事肺癌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成果。他们揭示了肺癌细胞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机制,填补了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分子调控机理的空白,为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为抗肿瘤侵袭转移相关“信号传导药物”的开发,以及以“细胞信号传导”为靶点的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分子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2007年,团队的研究项目“肺癌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现在,陈军正带领团队开展“局部晚期肺癌以外科为主的个体化综合诊疗策略研究”,旨在继承和发扬科室在局部晚期肺癌外科治疗领域的优势特色,进一步完善局部晚期肺癌分子分型、分子分期和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理论,并建立肺癌生物信息资料平台,最终建立规范化的局部晚期肺癌根治手术适应症、手术术式和要点、围术期处理以及术后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局部晚期肺癌基础研究到临床诊治的整体水平,并引领该领域转化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同时,自2007年至今,陈军一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带领团队开展关于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的连续项目研究,试图摸清它在获得性耐药机制发生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发生机理。

理念+行动:软环境促进医患和谐

“硬件的领先不是领先,很容易就会被追上。未来的、长久的领先,还是要靠理念的提升。”陈军说,现在科室已经形成了以外科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的鲜明诊疗特色,他希望能够在保持这些特色的同时,把好的理念融入其中,以理念推动临床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西方的双重文化背景,给陈军的医疗服务理念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让病人得到应有的尊重”,这是陈军在自己科室和团队中积极推行的理念之一。他始终坚持,“病人是病和人结合起来的,病人首先是人。医生治疗的也是一个人,而不仅仅是病。我们首先要尊重病人的人格,这是前提。”

另一项理念,则关乎病人的知情权。在我国,有不少的家属希望对病人隐瞒病情。对于这一点,陈军并不完全赞同。他认为,家属并没有必要刻意隐瞒病情,“因为病人迟早会知道,而且病人了解病情会更方便配合治疗;另一方面,作为独立有思想的个体,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未来过怎样的日子。”他主张与病人沟通,既让病人了解病情,又让他充满希望。

陈军在多年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对病人的心理也有了很好的掌握。“刚开始的时候,病人很紧张,渴望活下去的意志也比较坚定。但时间长了,随着治疗的深入,当病情并没有太大改进的时候,病人的失望、消极情绪就会增多。这时候,就需要医生有技巧地和他沟通,帮助他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开朗的心情。”

陈军是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人。相对于名利,陈军更喜欢把心思用在病人身上。他说医疗行业是服务行业,既如此,就应该有服务的理念,换个方式考虑问题,更容易豁达开朗。而他所做的事情,总让病人觉得贴心和温暖。

他把新病区的单人病房改成了双人间,以满足病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他向病人发出招募信,用病人提供的自已拍摄、创作或喜欢的摄影、书画作品甚至宠物照片,把病区走廊装饰成了一个“秀场”。病人和医护人员都可以在这里分享、传递快乐。

他把新病区的两个天台改造成了空中花园。椰子树、遮阳伞、座椅和各种小盆栽,让病人出了病房就能逛到花园,在舒心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他还在科室里改造了一个“心灵咖啡屋”。这里有茶、有咖啡、有小食品、有音乐,完全免费。病人、家属、医生、护士……任何人都可以来这里歇歇脚、谈谈天,甚至开个小会。

“因为疾病特殊,我们科室接治的病人,从手术治疗到术后的综合治疗,一般来来往往需要约小半年的时间,这里算是一个‘家’了。”陈军说,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让病人有“家”的温馨和安全感,希望通过轻松的氛围传递给病人生活的希望和快乐,让他们在最轻松的状态下接受治疗。他相信,在这种暖盈盈的环境中,不仅是医生和病人,所有人之间的相处都可以变得柔软。

也许正因为这些理念的推行,正因为陈军和团队在软环境方面的努力,使得身处“高风险”科室的他们,并没有遇到过所谓的医疗纠纷。

陈军说,医生和患者从来不是敌对的,相反的,因为要共同抗击病魔,他们应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我选择承担,你选择宽容。”医生勇于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而病人也会宽容对待医学上的众多无能为力,这样医患关系才能回到最初的融洽,整个医疗行业也才能健康持续发展,人类的健康也才会有所保障。

“和谐、务实、创新、发展”,这是陈军拟定的科训。他说,在一个团队里,和谐是第一位的,踏实是必须的,有了这两个前提,才有可能实现更快地创新和发展。

5年时间,科室已经从最开始的一个病区,扩大到现在的两个病区,团队也发展为包括14个医生、22个护士的大集体。如今,有实力支撑,有理念指引,更有“一起打江山的兄弟”,总有一天,他们的“理想国”将触手可及。

周清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现为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天津肺癌研究所所长;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候补主任委员,卫生部肺癌早诊早治专家组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长期从事肺癌基础和临床研究,在肺癌的侵袭转移分子机理、筛查与早诊、局部晚期肺癌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等方面均有精深的研究,取得突出的成绩,并在国际上开创了肺叶切除联合气管隆突、肺动脉干、部分左心房、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胸主动脉切除重建等15种局部晚期肺癌扩大化新术式;多次受邀到欧、美、亚洲著名大学讲学,在国内外胸外科界和肿瘤学界均享有较高声誉。

陈军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现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主任和天津市肺癌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肺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胸外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理事。曾先后在加拿大、美国多家大学作博士后。主要从事肺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擅长局部晚期肺癌、气管肿瘤和纵膈巨大肿瘤的以外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诊治技术和胸部疾病的微创外科诊治技术;先后参与和主持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

推荐访问: 肺癌 攻坚 传播 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