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政策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2022-04-15 10:45:14 | 浏览次数:

【关键词】 医教协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8.06.032

根据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从2015 年起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临床专硕”),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的住院医师,其临床培养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规培要求进行。因此,医教协同政策使我国实现了临床专硕培养的医学教育与规培的紧密衔接,标志着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发展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我校于 2015 年7月首次将临床专硕教育和规培并轨,开启了学校教育和行业培训“双轨合一”的新的培养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既有一定成效,也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 临床专硕培养的主要做法

1.1 制定制度,确定培养方案

为了做好临床专硕教育与规培制度有机衔接,同时做到临床专硕培养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区别对待,我校出台了《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总则)》《右江民族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管理规定(试行)》《右江民族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了我校临床专硕的培养要求、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包括科研、教学)、各类考核与评定办法、学位论文要求、学位申请与授予、分流机制,以及临床轮转和教学组织管理机构等,为保证培养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1.2 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

除了按照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统一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选修课、专业基础课外,针对临床专硕,我校还开设了临床医学专业理论课程,该课程是由二级学科自行开设(如神经外科常见病种及诊疗规范等,要求在第五学期前完成);此外,按照规培要求,我校附属医院还为临床专硕开设了规培必修课程,课程有: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医学法律法规、循证医学、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医德与人文素养教育等,要求在第四学期前完成。培养过程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得少于23学分(含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选修课4学分、专业基础课3学分、专业理论课4学分、规培必修课6学分)。教学方式体现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学习、专题讲座、临床病例讨论分析、自主学习等相结合。在临床轮转期间,要求科室根据临床工作实际每周或每两周组织研究生开展教学查房一次,对一些特殊病例随时组织开展讨论或小讲座。为给研究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附属医院为临床专硕开设能力建设系统(按照国家规培大纲建设)、执业资格培训系统(按照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建设)、临床经典病例数据库、疾病诊断治疗系统、理论考试系统、技能考试系统等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和系统。

1.3 实施两阶段实践教学模式

(1)岗前培训阶段。针对临床专硕存在的生源多样化,专业技术水平良莠不齐,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性不一致,思想认识不统一等现状,我校实施岗前培训教学制度,规定临床专硕进入临床轮转前必须完成为期1周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临床岗位综合素质训练(如职业道德与规范、医患沟通技巧等等)和临床通用技能训练(如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内外科基本操作、急救基本操作、临床常用的辅助检查等)。通过岗位培训使临床专硕具备一定素质和掌握相关知识及技能,为临床训练奠定基础;同时也能使临床专硕在规培前建立起临床诊疗的整体概念和基本框架,以及临床实践的基本思路。(2)临床轮转阶段。由于临床专硕同时也是参加规培的住院医师,因此在入学之初即被纳入国家规培系统进行管理,接受不少于33个月的临床科室轮转,并按照国家规定的必选和可选的轮转科室及时间,以及培训的基本要求(包括学习病种及最低例数要求、基本技能要求及最低例数)和培训的较高要求(包括学习病种和临床知识、技能要求,以及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进行培训。轮转期间安排相对固定的指导医师进行科室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操作技能等指导和培训,同时规定研究生导师必须跟踪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表现,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研究生在轮转结束时需要完成填写《规培轮转手册》,指导医师、科室主任审核并给研究生做出鉴定评语和考核评分。

1.4 采用多阶段多形式的考核评价措施

为提高规培的质量,检验培训效果,我校对临床专硕规培采取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过程考核包括岗前培训考核、课程考核、出科考核、临床“三基”考核和年度考核。岗前培训考核由附属医院毕教科组织,一般在入职后1个月内进行;课程考核由承担课程教学的院系负责,在课程授课结束后即进行考核;出科考核由各科室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制定考核方案,考核形式包括临床知识和技能笔试、技能操作考试、病例报告撰写等,临床技能考核每年开展2次,在笔试和技能操作考试中同时会融入临床思维、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团队协作、医患沟通等方面的考核内容;临床“三基”考核由毕教科负责,每个季度开展一次,一年开展4次;年度考核由医院人事科负责,主要是对个人年度的思想政治表现、业务工作和业绩进行总结和评价。规范化培训结束后,临床专硕需参加国家组织的结业考试,通过结业考试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将获得国家颁发的规培合格证书。

2 我校臨床专硕“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临床轮科时间短,临床诊疗训练时间不足

在“双轨合一”的要求下,临床专硕在毕业前必须完成33个月的临床轮转,每个重要临床科室的轮转时间仅2~3个月,部分医技科室轮转时间仅1个月。一个临床专硕在3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仅2~3个月时间能在本专业所属临床科室从事临床诊疗工作,要想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很难的;在其他临床轮转科室也很难完全掌握规培标准中要求的学习内容,这对临床专硕在临床知识与技能培养质量方面会造成较大影响。

2.2 临床科研能力培养不够

临床专硕教育与单纯的规培有重要区别,前者属学历教育,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完研究生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同时还要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以获得研究生学历证和学位证。因此,对临床专硕必须进行临床科研能力培养。但由于临床专硕入学伊始即进行临床轮转,白天晚上都得按医院规定值班,空余学习时间非常有限,无法顾及科研工作。此外,由于临床专硕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本专业以外的临床科室轮转学习,导师难以在正常工作时间对研究生进行连续、规范的科研指导,这必然会影响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能力培养。

2.3 待遇偏低,思想波动大

根据《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临床专硕毕业时可获得“四证”,即“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该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高标准的培养要求上,但研究生们的休息时间少,学习和工作强度大,这在思想、心理和精神等多方面对研究生都是极大的考验。此外,临床专硕反映最为强烈的是其待遇比社招规培学员差且差距较大,社招规培学员能获得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待遇相对较好;但临床专硕未能获得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仅能从国家和学校设立的“奖助贷”体系获得资助,且覆盖面和金额相当有限,导致其心理冲突加剧[1]。因此,临床专硕的规培积极性受到影响,一些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职业倦怠和自杀倾向,申请退学时有发生。

3 对完善临床专硕“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一点思考与建议

3.1 加强制度和基地建设,提升培养质量

目前,国家尚无统一的“规培”考核评价体系。因此,各轮转科室应根据国家指导性文件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如轮转出科考核,除了使用在线平台进行在线笔试外,还应对研究生在本科室轮转期间病例资料收集、病例分析、病历书写等进行检查评分考核和临床技能操作现场考核。对临床专硕与社招规培的学员,同一科室采用的考核标准应统一。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导师和轮转科室带教医师的指导过程、结果与业绩的评价,医院有关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培养质量跟踪体系和制度,加强监管。此外,附属医院是临床专硕实践能力培养的规范训练场所,适应医教协同必须要按照基地建设标准从人力、财务、物力和场所等多方面加强基地建设[2]。

3.2 坚持学术标准,重视临床科研能力培养

临床专硕培养必须坚持一定的学术标准,这是学位教育与单纯的规培相区别的根本特征,但对其学术要求又要有别于(即标准低一些)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标准[3]。因此,临床专硕必须自觉将科研能力的培训贯穿于整个临床轮转全过程,要充分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学习科研能力培养相关课程,自觉思考和开展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科研工作。导师应发挥对研究生的专业和科研指导作用,指导研究生紧密围绕临床实践工作展开选题、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科研实验等,使研究生的学术发展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等。同时,要加强科研过程监督和中期检查,实行严格的学位论文质量审核制度,多措并举提升临床专硕的临床科研能力。

3.3 提高待遇,调动学习、工作和科研的积极性

临床专硕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等选拔程序入学,在科室与社招规培学员“同吃同住同劳动”,理应得到同等经济待遇[4]。他们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所付出的劳动量和精力远比社招规培学员多,因此政府、学校、医院、科室等应加大对临床专硕的支持力度,从“奖助贷”、医院和科室绩效分配等多途径多方式提高研究生的生活待遇,从而调动研究生学习、工作和科研的积极性。

3.4 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提高研究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自我心理调适指的是当一个人在遭遇挫折或失败后,及时、自觉地改变或强化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降低或强化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的整个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适应于主、客观环境的变化,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证[5]。加强医教协同,推进临床专硕培养与规培衔接,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目标,培养临床专硕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提高我国临床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这样的并轨培养制度,研究生在三年的学制内,虽然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临床工作压力大,待遇偏低,但只要努力克服,毕业时能取得“四证合一”的硕果,拥有了研究生和住院医师的“双重身份”,收获和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因此,需要加强对临床专硕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提高研究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研究生阶段的研究生教育和规培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肖湘君,李 勇,陈 旭.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协同创新与衔接探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7,34(8):619-621,640.

[2] 刘 栋.医教协同视角下地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學基地建设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8,26(14):78-81.

[3] 雷丽萍,王晓民,吕兆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31(3):27-31.

[4] 王金德,杨兵兵,何永文.医教协同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2016,2(5):651-654.

[5] 周 媛.心理调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推荐访问: 协同 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 研究生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