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院文化中探寻高校内涵式发展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近几年来,书院文化日益兴起,成为各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本文将深入分析如何在书院文化中探讨高校内涵式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书院文化 高校 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038-02
书院起始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成为唐末以后的主要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为中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在教育历史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的古代教育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弥补了人才的匮乏与缺失。因此,在中国现代教育体制中,书院文化正在逐渐得到社会的重新重视,为中国高等教育人才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一 中国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前提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是社会生产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书院文化的推广与渗透已经上升到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高等院校寻求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对于书院文化,首要明确办学定位。在古代历史时期,书院不仅仅是教育机关,在某种程度上书院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将对人才的培养教育同学术研究进行完美的结合,这是其独特学风所形成的重要因素。书院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扮演着“传送带”的角色,教师只负责将需要学习的内容教授给学生,而对学生的科研精神没有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书院教学对学生的科研精神极为注重,与教学紧密结合,提倡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书院教学对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十分注重,在课堂上要求教师与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书院拥有的藏书拥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阅读大量的书籍和资料,有益于自身知识和文化的积累。虽然书院制教学在封建社会的发展长久以来都受到官学的压迫和抵制,但其发展仍旧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在当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与朝廷的体制相适宜。中国高等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对人才的培养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需求相结合,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全能型人才,这是高等院校内涵式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只有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找准方向,才能够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目前,中国的高等院校在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成为当代大学生主要的心理状态,究其原因,高等院校对教育没能有一个合适的办学定位,无法为学生的学习树立明确的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顾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参与感,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书院能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高等院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应该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不要一味地将应试教育和学历教育作为教学的基准点,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加以培养,对短学制进行研究、开办新专业,对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让学生在高等教学中能够掌握一技之长,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能够以自己的能力寻找到适合发展的工作岗位。
二 中国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学习理论知识的根本目的,中国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实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全部教授给学生,但并没有让学生学会对这些知识的应用。一些高等院校将国外教材借用到本校的教学中,丝毫不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但没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反而还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混乱。并且,高等院校的实践环节非常薄弱,实验室数量不能够满足相关专业学生学习试验的要求,教学实践没有引起高校领导的重视,部分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在现代高校教育中难以培养出满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并对院校本身的生存与发展带来阻碍。因此,高等院校对学生的教育必须要转变“轻实践、重理论”的观念,加大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和投资力度、及时更新设备、加大人力方面的投入,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个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在选用教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发展需要,选择注重实践、注重操作技能的教材,使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深刻地了解到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高对实践的重视。与此同时,学校为学生营造一个专业的实践氛围,可以与相关专业对口公司进行合作,为本院校的学生提供一个实习的场所或场地,在学生完成阶段性的学习之后,到该公司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实践。在这方面,一些专科学校做得比较到位,如厨师学校、建筑施工学校等,这样的做法既能够满足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又能够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一技之长,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三 中国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师资力量是院校得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古代书院中为学生授课的都是在学术方面颇有造诣的大师,他们在对课程实际的讲解过程中,很少照本宣科,而是融合自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学术研究的成果,向在座的弟子阐明学问中的哲学和道理。他们通常能够做到将教育和科研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共同作用于对学生知识和人生道理的传授。书院不仅仅是教学中心,更是学术研究机构,老师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是因为有了书院办学的前车之鉴,中国现代高校教育必须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角度出发,要求教师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高等院校应该坚持特色办学,让教师按照学校的教学特色、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创办一些新的专业,让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质量。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名师、教授的讲座和讲坛活动,并借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普及和传授,如开启远程教育,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老师也可以提出让全体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中国高校教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稳定性,有不少年轻的教师在教学中途因为考研或考博会暂时性地离开教学岗位,学生在短期之内很难接受新任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会出现断层,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此同时,有不少即将离职的老教师,他们可能在教学上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高校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师资队伍的稳定问题,尽量避免短时间内发生太大的波动,在对师资的招聘上制定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和家长的感受和需求,确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队伍能够趋于稳定,尽量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 中国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焦点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虽然在不断地深入和推进,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沿袭古代书院文化的风气,没有将其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教育发展中。由于受到了国家扩招政策的影响,在高校中日益涌现的新专业并不符合国家所规定的开办条件,盲目扩大院校规模和学生的数量,忽视了对教学本身的重视。特别是与计算机应用有关的专业,如信息工程或软件工程与国家所规定的办学条件不符,既损害了学生的利益,也对学校的形象造成一定的毁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高等院校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正规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来开设符合条件的专业。应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在专业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到社会中能够谋求一份与本专业相符的工作。高教内涵式发展,要求建立自己的品牌,为学校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让学生在学校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让家长放心将孩子交到学校的手中,让社会相信从高等院校走出来的学生能够胜任工作岗位,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树立高校的品牌形象,是高校内涵式发展所关注的焦点,坚持特色化办学、设立特色化专业能够让中国高校的现代化教育与书院文化进行紧密的结合,从根本上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五 结束语
对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高校内涵式发展得以顺利实现和进行的关键性所在,书院文化所具有的生命力和人文情怀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能够提供极为珍贵的参考价值。所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对书院文化合理借鉴,确保在教育过程中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邹裕波.中国传统书院景观设计浅析[D].清华大学,2011
[2]陈淑美.“三坊七巷”书院文化及其对福建当代教育发展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姜海鱼.吴地书院园林艺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4]杜华伟.中国古代书院个体德性培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2
[5]陈毅伟、杨津平、黄志梅等.民办高职院校书院式学生公寓管理模式新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106~109
[6]黄英杰.古典书院的终结及其对现代中国大学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2
[7]彭丽莉.巴蜀书院建筑特色研究[D].重庆大学,2006
[8]凌春光.由规模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向[D].曲阜师范大学,2009
[9]商亚楠.书院文化与中国高校校园建设[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10]何平、郑章飞、樊志坚.基于CALIS标准的书院文化数字化建设与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5(6):204~206
〔责任编辑:肖薇〕
推荐访问: 探寻 书院 内涵 高校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