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缠身,不妨多自疗
疼痛是肩周炎最突出的症状,刚开始的时候,疼痛往往较轻,慢慢会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尤其是在肩关节旋转、上举、外展等运动时更为明显,甚至剧痛难忍,但患者不能因为疼痛而忽视功能锻炼。
肩周炎多与平时过度劳累、慢性姿势损伤或急性扭伤、跌伤或受凉等因素有关。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肌肉、肌腱老化,保护功能下降,肌腱和骨头的摩擦会加剧。由于肌腱套退化、黏液囊发炎,肩关节就不稳定了,容易脱臼,这样肩部韧带就要努力拉扯,过度使用,最后变松。这样形成恶性循环,肌腱套又要更加努力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最终造成肌腱炎症。
肌肉筋膜炎症使得肌肉变硬,压迫了营养小血管,所以在吹空调或天气变冷,甚至晚上睡觉时,血流不足,肌肉就会缺血、缺氧导致酸痛。多数人在更年期时由于内分泌激素的变化,出现小血管收缩,使局部缺血加重,发生肩周疼痛,所以民间又称为“五十肩”。
肩周炎的形成与肩部解剖结构密切相关。肩部最深层是骨头,这个关节的主要结构就像一个球和一个盖在球上的碟子,“球”就是肱骨头,所以肩关节不稳定,容易受损;中间层是韧带,为肩膀的保护囊;第三层是肌肉层,这里有个重要结构叫肌腱套,由四块肌肉包绕而成,肩前有一块,肩后有两块,肩膀顶部还有一大块肌肉。多数疾病都出现在这顶部的“超级肌腱”上,因它对控制“球”的活动起着重要作用。肌腱套四块肌肉的主要功能是把“球”恰当地固定在“碟子”中间,稳定肩关节,使其顺利地活动并让胳膊可高举过头顶。此外,肩关节的骨头和肌腱之间还有个天然的“缓冲器”——黏液囊。黏液囊可减少摩擦,利于关节活动。但黏液囊也很容易发炎,引起肩膀疼痛。
肩周炎的治疗,主要是针对肩关节周围粘连的肌腱。病情严重者,可使用打针的方法松解,包括小针刀、电热针、射频等。此外,还有一种不用打针的治疗手段叫“冲击波”,即用类似“碎石”原理的仪器发出的脉冲波电流,使肌肉骨头血流改善,让疤痕松开,从而缓解疼痛。但无论接受了哪种治疗,最关键的还是靠自己坚持主动锻炼。尤其是在接受治疗后的3个月内,患者需要每天都坚持肩部锻炼,以防止松开的肌筋膜再粘连。
人们行走时保持手臂静止不动和摆臂行走的代谢率有很大差异。散步时摆臂可以让行走的效率更高,相当于以加快20%的速度或身背10千克背包的速度行走。同时,正确的摆臂姿势可以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协调步频、提高腿部动作的效果。摆臂散步时,两臂随步伐节奏做较大幅度摆动,可增强骨关节和胸腔功能,防止老人摔倒,防治肩周炎、肺气肿、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所以,老年人散步时可以选择“钟摆式”摆臂,正确方式为:肩部放松,两臂各弯曲约成90度,两手半握拳,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的幅度不要太大,用力不要过猛。散步速度以每分钟60~90步为宜,每天不超过半个小时。坚持一段时间,肩周炎、肺气肿等慢性病就会改善。
肩周炎的锻炼方法
端肩。端肩锻炼是自治肩周炎的重点療法,能起到缓解肩痛的良效。先做左肩的端肩动作(向上耸),然后再做右肩端肩动作,左右交替进行,每次做20下以上。
爬墙。正面趴在一堵空墙上,双臂紧贴墙面,手指带动手臂逐渐向上做爬墙的动作。保持身体的稳定和不动,尽量让双臂向上爬得高一些、更高一些,直到疼痛不能向上。只要能争取每天都尽力让手臂向上爬,时间长了,就能逐渐缓解肩痛。
划圈。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做一下手臂划圈动作。上下左右方向或者前后方向都可以划圈,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进行。可以一手叉于腰部,另一手臂划圈,也可两只手臂同时划圈。划圈时动作一定要缓慢深长。
梳头。双手交替由前额、头顶向枕后、耳后绕头一圈,就如同做梳头动作。每次做20下以上。也可以做抱头动作:两足站立与肩同宽,两手交叉紧抱后脑;两肘拉开,与身体平行;两肘收拢,似挟头部,反复交替至少做20下。
搓背。患臂从背后下侧摸背,好臂从背后上侧去拉患臂。往往两臂难以互相摸到,这时可以用一条毛巾连接两臂,如同搓背一样。
“飞鸟运动”。加强肩部肌肉就可以达到稳定肩关节的目的,“飞鸟”是一个比较简单实用的锻炼方法。首先正常站立,两腿稍稍弯曲,挺胸抬头保持上身躯干的竖直。双臂在身体两侧贴紧,肘关节弯曲成90度,双手握哑铃或握拳。吐气时双臂向上抬平,并停留2~3秒,感受肩部肌肉收紧,再慢慢放下。保持肘关节与身体在同一平面,完成动作时一定要收紧背部肌肉,使躯干处在稳定的情况下,不能前后摇摆。20次为一组,每次锻炼做3~5组,要循序渐进,如果第一次就做很多的话,会造成肌肉酸痛,锻炼效果不佳。
肩周炎的运动治疗需要忍受一定的“皮肉之苦”,因为要把肩关节挛缩僵硬的“冻结”状态给“解冻”。肩周炎患者至少需要2周的有效锻炼,疼痛才能有所缓解,必要的时候还要配合药物治疗,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血运。
推荐访问: 肩周炎 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