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瞭望

2022-04-30 14:10:02 | 浏览次数:

我国首个基因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

我国抗体人源化技术和哺乳动物细胞规模化培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家863计划连续支持下,经过8年努力,我国第一个基因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泰欣生(尼妥珠单抗),已获得国家药监部门的新药证书、生产批文和GMP认证,投入批量工业化生产,于近日成功上市。

据科技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基因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是当今世界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其技术和工艺主要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尤其是抗体人源化技术和哺乳动物细胞规模化培养技术一直处于高度保密和技术封锁状态。

多年来,抗体人源化一直是我国抗体技术攻关的主要方向。据介绍,用小鼠制备的鼠源性单抗属于异源性蛋白,在人体内会引起排异反应,有非常严重的毒副作用,制约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抗体人源化技术是把鼠源性单抗的大部分转换为人的成分,使之接近于人体自身的抗体,从而消除人体免疫系统对异源性蛋白的排异反应。

据泰欣生的研制单位百泰生物药业负责人介绍,通过采用先进的CDR移植技术,泰欣生的人源化程度高达95%,达到国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目前,该药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已经开始批量出口。

专家表示,泰欣生的成功研制,表明我国在单抗药物人源化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了少数国家对该技术的封锁和垄断,使我国第一次在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药物生产领域拥有了自主工业技术产权。

(来源:新华社上海信息网)

南开大学全国疾病分子诊断及筛查技术研究中心成立

南开大学全国疾病分子诊断及筛查技术研究中心日前成立。

为推动我国肿瘤分子诊断技术临床科研和应用,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同南开大学合作成立研究中心,利用南开大学在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技术和资源优势,组织我国肿瘤分子生物学和临床肿瘤学专家,深入开展以肿瘤为代表的重大疾病的分子诊断技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

这个中心将开展全国肿瘤分子诊断早期预防与治疗临床科研协作计划,进行包括癌症的筛查和分子诊断、各种慢性病发病风险评估、药物代谢基因筛查、婴幼儿遗传性疾病检测、病原微生物的分子诊断、诊断和肿瘤筛查信息的处理和集成、学术交流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研究。

同时,通过建立我国分子诊断技术临床科研和应用协作网络,还可以对现有的人才、技术、资源和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基因诊断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为社会输送能够从事基因诊断临床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专业人才,以促进我国疾病的分子诊断研究。

分子诊断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检测人的特定基因或蛋白是否有异常。这一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范围广、取材不受组织及时间限制、可用于疾病的预测或早期诊断的诸多优势。近些年来,随着分子医学的发展,临床肿瘤分子诊断和肿瘤早期预警预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国际上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疾病的分子诊断研究在临床应用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来源:新华社上海信息网)

肯尼亚高血压和糖尿病药品销量持续增长

调查表明,受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影响,肯尼亚人对高血压及糖尿病药品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长,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价格相对低廉的无品牌药品。

市场咨询机构弗罗斯特和沙利文公司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说,肯尼亚人目前每年消费总价值约为2 400万美元的高血压药品,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5.5%的幅度增长,其中80%的药品需进口,但肯尼亚本国产药品的比例正在逐渐增加。

目前,肯尼亚国产的大多数高血压药品来自肯尼亚与亚洲国家的合资企业,它们多数生产无品牌药品,因为这样的药品可以不必在肯尼亚国内进行临床试验,从而更快进入市场和降低成本。

肯尼亚现在销量最大的高血压药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利尿剂。

弗罗斯特和沙利文公司在另一份报告中说,2006年肯尼亚人购买了总价值1 800万美元的糖尿病药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仅次于南非和尼日利亚,这一数字预计在4年后将达到2 680万美元。

报告认为,造成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增多的原因包括中产阶级人数的增加,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等。

(来源:新华社上海信息网)

疫苗接种应是流感流行防控主要措施

国家疾控应急办主任冯子健近日在“2008流感及流感大流行防控策略高层论坛”上表示,疫苗接种仍是目前预防流感的主要措施,尤其对一些流感高危人群,接种疫苗对降低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介绍说,临床证实,流感是由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病毒引起的极具传染性并可能致命的疾病。为有效预防流感发生,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状态的人们、体弱多病者等高危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以增强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因为目前国际上尚无特效药物,接种流感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安全和最方便的预防流感措施。

由于流感病毒抗原变异频繁,新的流感病毒不断出现,因此,还应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每年推荐更新的流感毒株疫苗,尽早接种流感疫苗。

一直以来,流感都在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并挑战各国的医疗卫生防御体系。近几年来随着“非典”爆发和禽流感的威胁,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已成为全球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中国是流感的多发地,每年流感发病数估计可达上千万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流感疫苗接种率还处于较低水平。

近几年,北京、苏州和西安等地都采取了各种方式减免流感疫苗接种费用或纳入医疗保障基金的支付范畴中,有效地扩大了流感疫苗的接种人群。对流感的防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来源:新华社上海信息网)

我国肾移植技术发展应以

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为重心

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肾移植开展国,记者从日前在上海召开的惠氏亚太移植论坛上获悉,我国的肾脏移植技术发展不仅在于增加手术例数,更以提高移植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为重心。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肾移植患者1年的短期生存率达到90%以上,在个别中心达到95%,但是,只有50%左右的患者能存活10年或以上。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敖建华教授介绍说:由于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肾移植患者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毛发增多、高血压、高血脂、感染和肿瘤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教授、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唐孝达称,肾移植患者常见的肿瘤包括泌尿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皮肤癌等;而一些既有抑制免疫作用,又能降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药物的产生,将有望延长患者的生命。

会议介绍,据31家机构的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开展了2万多例肾移植手术。由卫生部组织的全国肾移植登记系统准备工作也基本就绪。在北京和上海等地,肾移植患者术后用药已纳入医保。

医生们同时强调,希望每一位肾脏移植的患者能按时就诊、接受随访,并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此外,部分患者还需要根据病情发展同时服用降压药、降血脂药、降糖药或抗生素等。

(来源:新华社上海信息网)

推荐访问: 瞭望 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