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MS法同时快速测定酒精中9种醇类化合物的含量
对照标准品与样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离子丰度比进行定性,内标法定量。
1.4 试验方法
1.4.1 样品前处理
称取0.5g烟用酒精样品于50mL具塞离心管中,精确至0.1mg,分别准确加入15.0mL乙醇和150μL内标储备液,摇匀,静置2min,取上层清液经0.22μm有机相滤膜过滤,滤液进行GC-MS分析。
1.4.2 色谱条件优化
对检测分析时的色谱条件进行优化,主要从色谱柱的选择、初始温度、检测器温度及载气流量等方面来分别进行研究和优化。
2 结果与讨论
对检测分析时的分析条件进行优化,主要从色谱条件、内标物选择、样品前处理条件等方面来分别进行研究和优化。
2.1 分析条件的优化
2.1.1 色谱条件的选择
目标化合物为极性挥发性的物质,宜选用极性柱进行分析,该实验方法选择适合醇类分析的固定相为聚乙二醇的DB-624毛细管柱,规格为:(60m×0.32mm,1.8μm),结果表明,9种醇类化合物完全实现了基线分离。
目标物为一类化合物,目标物的沸点范围在64.7~157℃之间,结合目标物的沸点,选择了初始温度为40,50,60,70,80℃分别进行实验。实验表明,40℃时,醇类出峰的峰展宽现象严重,随着初始温度的升高,醇类的峰形逐渐变得尖锐,峰宽越来越窄,保留时间逐渐变短,乙醇和丙醇的分离度变差,70℃后,乙醇和丙醇不能实现基线分离,且甲醇的保留时间变短,出峰太快,当初始温度50℃时,醇类峰形较好,均实现基线分离,同时采用程序升温,调整分流比,进样口、检测器温度及载气流速等获得最佳分离条件,9种化合物的标准品及样品的选择离子扫描图详见图1和图2。
2.1.2 内标的选择
采用与目标物的化学性质相近的物质作内标,可以减少样品损失带来的分析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综合考虑目标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本方法选择氖代-1-丙醇-1,1,3,3,3-d5作为内标,内标选择原因如下:同位素内标不存在于待测样品中;完全溶于试样并与各组分的色谱峰完全分离;出峰位置在9个目标物中间;内标与目标物属一类物质,仪器、外界环境条件等相应的影响一致。因此选择氖代-1-丙醇-1,1,3,3,3-d5作为内标。
2.1.3 样品前处理条件优化
1)称样量考察。选取经典的称样量进行考察,称样量分别为0.2,0.5,1g,每个称样量进行5个平行样测定,结果表明,称样量为0.2g时,9种化合物的RSD在2.78%~6.21%之间,称样量为0.5g时,9种化合物的RSD在1.36%~4.31%之间,称样量为1g时,9种化合物的RSD在3.12%~4.72%之间。综合考虑称样量选择0.5g。
2)萃取溶剂的选择。文献报道的9种醇类目标物的萃取溶剂主要有乙醇和水,气相色谱柱受水的影响,峰形变差,水的存在会影响色谱柱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该实验方法加入5g无水Na2SO4除去食品添加剂中的水分,考虑到目标物均为醇类物质,根据“相似相容原理”,选择乙醇作为萃取溶剂,稀释和提取目标物。
3)溶剂体积的优化。加标制备一个中等浓度的实验样品,选择5,10,15,20,25mL萃取体积进行优化,结果如图3所示。实验表明,萃取体积为15mL时,萃取效率最佳。
4)萃取方式的优化。加标制备一个中等浓度的实验样品,对超声、振荡、涡旋3种方式进行优化考察,结果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超声仅让样品分子在小范围内振动,混匀效果差,且超声过程中的发热易造成挥发性目标物的损失,特别是对于检出率高的甲醇,涡旋振荡的萃取方式也易造成目标物的损失。综合考虑选择振荡的萃取方式。
5)萃取时间的优化。加标制备一个中等浓度的实验样品,选择2,5,10,15,20min进行时间优化选择,结果如图5所示。综合考虑选择5min为最佳萃取时间。
2.2 方法学考察
2.2.1 线性关系、检出限和定量限
利用优化的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分别对所配制的系列标准溶液进行测定,9种目标物及内标物标准溶液的总离子流图及选择离子色谱图如图1所示,采用选择离子扫描方式对9种化合物及内标物进行检测,表1汇总了9种化合物及内标物的定量和定性选择离子等信息。
以待测组分和内标的色谱峰面积比Y对待测组分和内标的浓度比x进行线性回归。从表2可以看出,9种待测组分在0.2~10mg几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3,9种目标物的检出限在0.18~0.26mg/kg之司,定量限在0.60~0.85mg/kg之间。
2.2.2 回收率和精密度
对食品添加剂样品添加有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4,8,10mg/L,按照优化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平行测定6次,测定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测定结果详见表30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加标实验的平均回收率在89.4%~105.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89%~4.28%之间,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回收率。
利用优化的色谱条件、质谱条件和前处理方法,对25个酒精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详见表4。结果表明,仲丁醇、仲戊醇均未检出;而正己醇、甲醇、正丙醇、异丁醇、1-丁醇、异戊醇、1-戊醇7种醇均有检出,检出含量范围为2.01~105.30mg/kg,检出率超过90%。
此外,进样过程中,每进10个样品,插人一个溶剂空白样品进行测定,没有发现样品残留在色谱柱上,且在进样50次以后,保留时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漂移,说明该方法稳定、可靠。
3 结束语
本方法建立了GC-MS法测定酒精中9种杂醇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研究了方法的色谱条件、内标物选择、样品前处理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对条件予以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该方法具有分离能力强、检测通量高、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另外,该方法能在测定仲丁醇、异丁醇、1-丁醇;异戊醇、仲戊醇、1-戊醇时消除同分异构体化合物的干扰,提升测定的准确度。9种醇类化合物在0.2~10mg几内有很好的线性范围,相关系数均在0.993以上,定量限在0.60~0.85mg/kg之间,加标实验的平均回收率在89.4%~105.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89%~4.28%之间,实验结果表明該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方法适用于酒精中9种杂醇类化合物的同时分析测定,可用于酒精样品日常的批量快速检测。
参考文献
[1]王珍,周洋,李春丽,等.浅谈白酒中杂醇油的分析方法[J].酿酒科技,2017,276(6):77-79.
[2]孙伟,汪清美.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的甲醇和杂醇油[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李校学报,2014,24(2):109-111.
[3]李珍,杨洋.改良气相色谱分析法分离测定11种杂醇油[J].食品安全导刊,2017(33):74-75.
[4]彭清涛,王力.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白酒中的甲醇和杂醇油[J].化学分析计量,2007(1):33-34.
[5]湛社霞,卢佑演,张宏,等.蒸馏酒中甲醇和杂醇油测定的色谱条件优化[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8):1944-1946.
[6]洪薇,符傳武.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白酒中的8种物质[J].中国酿造,2015(10):134-137.
[7]罗杰,敖宗华,王松涛,等.浓香型白酒不同类别基酒中杂醇油相关性研究[J].酿酒科技,2015(1):43-44.
[8]童永鑫,李玲,杨文宇,等.气相色谱法测定石榴葡萄酒中的甲醇和杂醇油[J].中国酿造,2013,32(3):142-145.
[9]熊道陵,李金辉,钟洪鸣.杂醇油提纯分离技术及应用[J].酿酒科技,2008(4):65-68.
[10]王立钊,梁慧珍,马树奎,等.影响固态发酵白酒中杂醇油生成因素的研究[J].酿酒利技,2006(5):43-45,48.
[11]陈丽娟,郭春芳.比色法测白酒中杂醇油含量方法探讨[J].酿酒,2009,28(5):71-72.
[12]吴林芬,杨光宇,胡秋芬,等.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酒精中甲醇和杂醇油的含量[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4):252-255.
[13]邓青,邓岚,荆碧.毛细管气相色谱快速测定白酒中甲醇[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5):42-43.
[14]王斌,冯锡凯,马立明.气相色谱内标(环己烷)法测定蒸馏酒中甲醇、杂醇油含量[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7):802-803.
[15]石相莉,邓全道.酒中甲醇、杂醇油、乙酸乙醋、己酸乙醋的检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1):2107-2113.
[16]邹志辉,张艳林,苑丽红.气相色谱法测定自酒中甲醇及杂油醇含量的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08,36(2):158-159.
[17]延鑫.气相色谱法测定地方白酒中乙酸乙醋、杂醇油含量[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3):53-56.
[18]李超,段海波,范多青,等.固相萃取-气质联用法同时快速测定水性胶黏剂中16种邻苯二甲酸醋[J].分析试验室,2014,33(5):592-596.
推荐访问: 测定 酒精 含量 快速 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