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掩护下的较量

2022-05-01 11:05:02 | 浏览次数:

在现代战争中,如何利用夜色的掩护,发动有效攻击,一向是兵家十分重视的战术课题,也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之一。

离不开的夜视技术

打夜战,离不开夜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早在上世纪40年代,德国发现硫化铅和几种红外透射材料,率先研制出主动式红外夜视探测仪,但是未能在二战中实际应用。美国研制的红外夜视仪虽然比德国晚,但抢先用于实战,在1945年进攻冲绳、消灭日军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里说的红外夜视仪,是一种利用光电转换技术开发的夜视仪器。按照功能的不同,它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前者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目标,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形成图像;后者不发射红外线,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故又称为“热像仪”,具有穿云透雾的观察能力。

近20年来的几场战争中,美国的军事行动基本上都是利用一系列夜视器材打夜战,屡屡得手。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装备了夜视器材的美军总是先于伊拉克军队发现对方,发动攻击。2003年3月19日夜,美军出动F-117隐形战斗机展开空袭,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由于大量夜视器材的使用,美军为士兵和战车安上了“火眼金睛”,使夜战战场对他们“单向透明”,实现了不分昼夜全天候作战,牢牢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美军夜视装备最先进

目前,美军给其一线作战主力部队都配备了数量充足、形式多样、功能先进的夜视装备。如为飞行员提供的夜视系统(PNNS),在夜间对坦克的探测距离达12千米,识别距离为7千米。为坦克炮长提供的红外热成像系统,具有全天候、大范围探测和识别能力,瞄准距离超过了武器射程。还有一种为“悍马”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和101空中突击师配备的“陶”式和“标枪”式反坦克发射系统,采用了AN/TAS-4热成像瞄准仪,昼夜均可使用,能穿过烟幕、薄雾、伪装和树林等发现目标,在夜间可对2~6千米以外的装甲目标进行探测和打击。

同样,夜视装备配置也武装到了每一名士兵。其中大多数都是崭新的AN/PVS-14夜视镜,既可戴在头上用一只眼睛观察,也可手持观察或置于轻武器瞄准器上。它们可以让军队在漆黑的夜晚制订计划、调配兵力、补给弹药、攻击敌人,极大地提升了作战的主动权。

与此同时,新一代更先进的增强夜视镜也在研发中。它们装有极为敏感的热传感器以及能实时传输各种数据的内嵌式LCD装置。

我军夜战能力不断提升

我军素有擅长夜战、近战的光荣传统,经验丰富,不落人后。

面对外军夜战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军也加强了夜视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南疆“两山轮战”过程中,我军已开始使用微光夜视仪;近年来已能大批量生产和配备国产新型微光夜视仪和红外热像仪。如红箭—9重型反坦克导弹车上装备的一种热成像观瞄仪,最大探测距离达6千米以上,最大识别距离超过4千米,持续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在沙尘暴天气与夜间所拍摄的图像相当清晰明锐。又如我军99G坦克使用的一种夜视仪,夜间探测距离约为2千米,接近美国M1A1HA坦克所用夜视仪的水准。

由于国力的差别,我军目前只有特种部队、少数精锐部队和伞兵等配备第二代微光夜视仪。但是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军费的增加,更先进的夜视装备普及到各部队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完全有能力重新夺回“制夜权”,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夜战。

推荐访问: 掩护 较量 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