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蚕桑有个约会

2022-05-02 12:40:02 | 浏览次数:

zoޛ)j馟iiv^_?ium4i۟iZ学习,打开了孩子们认识动物生命周期的大门,培养了呵护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态度,大人们也获得了更多蚕桑知识。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前来基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自开展蚕桑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以来,基地已接待游客3000人次,辅导小学40余所,受益学生5万余人。相继举办了“蚕桑文化进校园”“大自然的公开课”“童趣蚕桑园 助学母亲节”等系列活动。许多学生和家长慕名来到基地,在养蚕活动中体验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见证历史——蚕桑科技文化中心

“我国是最早栽桑养蚕、取丝织绸的国家,至今已有8500多年的历史。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更是开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新纪元,是华夏民族对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贡献。”在基地的蚕桑科技文化中心,刘昌文一边指着馆内的展板,一边向记者介绍起蚕桑文化的前世今生,言语间满是自豪。

蚕桑科技文化中心设有蚕桑发展历史、蚕桑生产过程与管理、蚕桑产业及发展前景等内容的展板,对蚕桑文化进行了系统介绍。刘昌文指出,湖南历来就是农桑繁盛的乐土,悠久的蚕桑历史和现代蚕业的发展,使湖南沉淀了深厚的蚕桑文化。蚕桑生产在西周时期就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湘绣誉满天下,丝绸制品技艺精湛。

“在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襌衣,它是用单根蚕丝制成的,只有49克重,轻如烟云,薄如蝉翼,代表了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陈之谦俨然一个蚕文化“小博士”,通过参观活动,他明白了作茧自缚、抽丝剥茧这些成语的含义,“老师还带我们参观了精美的蚕丝制品,我发现蚕桑文化已渗透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许多前来参观的人都对素纱襌衣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其实素纱襌衣至今难以复制,和蚕的品种也有很大关系。”在蚕桑科技文化中心展厅里,有序地摆放着蚕的幼虫模型、现代蚕桑科研成果展柜等,刘昌文指着展柜上的幼虫模型介绍,“‘湘彩黄一号’‘湘彩绿一号’是我所‘十二五’期间自主选育的家蚕新品种,具有绿色环保、天然、色系丰富等特点。”

此外,为了与时俱进地开展科普工作,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还设计了彩茧科普蚕套装,并结合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要求,开发出适合课堂讲授的蚕桑知识文化PPT、VCR。展厅也进行了优化创新,通过人物雕塑、4D摄影和大量滚动播放图像等形式,从视觉和空间上立体地展现了我国历史悠久的蚕桑丝绸文化和现代蚕桑科学。通过3D动画问答和蚕茧手工制作等环节,将知识科普和趣味互动完美结合。

来这里参观体验,既有科学性,又有娱乐性。记者轻松愉快地了解了栽桑养蚕的过程、历史和文化。在对蚕桑文化有了更深认识的同时,也对这一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多期待。

推荐访问: 蚕桑 我和 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