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态仙霞,绘就人与自然和谐画卷
计划通过3年努力,建成固定的科普教育实践基地2个和学生科普志愿队伍1支,发展15所以上中小学成为仙霞岭省级保护区自然教育基地。2019年已建成首批自然教育基地3个,并依托“5·22”等宣传活动开展自然教育进校园,有效提升了中小学生生态保护意识,加深了科普实效。
媒体宣传通道全线打通。国家、省、市各级媒体合作资源更加丰富,关系更加密切。1年多来,已累计在市级以上媒体发布宣传报道近80篇,省级以上媒体发布宣传报道20多篇,其中藏酋猴、伯乐树等科考成果在《新京报》、浙江新闻等多个省级以上媒体高频次报道。拍摄到的白鹇、黄腹角雉、藏酋猴视频被中央一套“秘境之眼”栏目选中并连续3期播出,保护区内的摄影作品在“学习强国”上强力推出,较好地展示了江山市生态建设成果,保护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多点发力 架构服务“连心网”
高效完成集体林租赁工作。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通过市、乡、村三级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仅用2个月,顺利完成涉及8个乡镇17个行政村994户共10.34万亩集体林租赁工作,促进当地村和群众每年增收80多万元,有效激发了当地村及村民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产业发展促增收。组织食用菌、中草药、蜜蜂等企业与当地村进行对接交流,谋划合作;引入古老农耕、冒个泡等电商平台,拓宽销路,发展电商,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此外,保护区还通过购买劳动力、雇用当地群众为站点管理员和巡护员等举措,进一步增加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
加强保护区品牌建设。申请注册“江山仙霞岭”商标,切实提升保护区猕猴桃、蜂蜜、茶叶等农特产品的品牌价值,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并开展仙霞岭省级保护区品牌策划,以“生灵仙境·云山霞岭”为主题,完成仙霞岭省级自然保護区形象LOGO设计。谋划以结合当地生态产业,打造拳头产品,提升品牌效应,实现共赢。
积极改善当地基础设施。保护区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当地群众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动周村片交溪口—徐罗2公里林道硬化工程,争取市财政一事一议资金补助100万元;积极开展抗洪抢险,一期投入15万元,启动深坑口—龙井坑总长5.4公里的水毁道路修缮工程。
推荐访问: 画卷 人与 自然和谐 守护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