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步兵之矛
1983年,在里根的大力支持下,AAWS-M的“技术路线之争”被一锤定音,整个项目开始由技术预研阶段走向工程应用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正在生产的M1主战坦克基本型却在配置上极尽简陋,照搬自“巴顿”系列的105毫米M68坦克炮与“寒酸”的下反式火控系统受到了人们无情的嘲讽,这与AAWS-M所追求的“超豪华技术路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引人深思。不过,“发射后不管”实际上意味着一种“机器人技术”,这种技术非常接近于人们对武器性能的“终极期盼”,其前沿程度可想而知。虽然类似的技术早已在空战武器中被尝试使用——以AIM-9“响尾蛇”为代表的红外制导近距空空导弹可谓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实用的“发射后不管”精确制导武器。然而,自1953年9月首次试射成功后,AIM-9的实战表现只能用“令人绝望”这四个字来形容(越战中的平均命中率不到16%),直到70年代末出现的AIM-9L才稍微扭转了颓势。“响尾蛇”的故事表明,发展“发射后不管”制导武器的道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空中战场较之地面战场的情况要“清爽”许多,但地面和云层的“杂波”仍然成了影响“响尾蛇”作战效能的主要因素。这就意味着无法将现有应用于空战武器的“发射后不管”技术简单地移植到AAWS-M——地面战场的复杂程度要超出空中战场“几个数量级”,对制导控制系统的要求要增加几个“更字”:更高的目标识别能力、更高的敏感度、更高的抗干扰能力以及更高的数据处理能力。再考虑到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系统的体积和重量都有更为严格的限制,AAWS-M技术上的复杂性“翻上几个数量级”是必然的。
造成AAWS-M技术方案“难产”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技术引领战术的同时,战术的内涵和外延被大大的深入和拓展了,这反过来又增加了AAWS-M技术方案的复杂性。事实上,在AAWS-M之前,美国陆军从来没有获得过任何一种“发射后不管”的精确制导武器,因此对这类武器可能的战术前景产生了诸多联想。这其中固然有“荒诞”的,但极富战术价值的设想也比比皆是。比如,利用全自动制导系统的技术特点,以特殊弹道来实现“攻顶”便是其中之一:对坦克顶部装甲进行无限制强化是不可想象的,对便携式轻型反坦克导弹战斗部进行无限制强化同样不可想象,“攻顶”战术利用的正是这一点,以技术手段弥补“结构性缺陷”,同时打蛇“七寸”,使的是“巧劲儿”而非“蛮力”。而且,高抛物线弹道使导弹受地形障碍的影响更小,能更有效地在山地、丘陵地形作战。这实际上是基于坦克正面主装甲越来越“厚”、技术越来越先进,便携式轻型反坦克导弹的口径与装药又不可能太大的矛盾所做出的正确判断。如果说“攻顶”是美国陆军对AAWS-M进行的合理战术设想之一,那么反直升机则是另一个。
要知道,美国陆军自身便是“玩”直升机的一把好手——越南战争被称为一场“直升机战争”并不是没有原因的。美军从1967年起开始在战场上广泛使用直升机,并为此研制和大规模使用了UH-1“伊洛魁人”直升机和第一种专业武装直升机——AH-1,后者装备了“陶”式反坦克导弹系统。空中机动战是美军在越南战争中的基本战斗行动方式之一。美军为此组建了若干大型的空中机动战术集群,一般由1~2个步兵营和1个陆航营组成。此外,美国陆军在越南还首次组建了第1空中机动师,该师装备434架直升机。直升机从此成为对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的作战手段,从而大大提高了作战行动效能。与一些军事专家的预测相反的是,在越南战争中直升机表现出了比固定翼飞机更强的生存能力。1970—1971年,美军AH-1直升机在老挝和柬埔寨首次大量使用“陶”式反坦克导弹对敌方坦克进行打击。美军直升机惯用伏击战术,即以武装直升机在敌方坦克纵队可能经过的路线上超低空设伏,当敌坦克接近至1.5~3千米时,直升机跃升至100~200米高度,以悬停状态发射反坦克导弹,攻击后改变伏击位置。作为陆军航空兵的主要装备,美国陆军对武装直升机在越南战争及在老挝、柬埔寨的军事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新型作战能力是心知肚明的。1977版《美国陆军野战手册FM 17-50》对《攻击直升机作战》这一章节的描写,清楚地表明了美国陆军在使用攻击直升机作为近距空中支援和承担反坦克角色方面的深刻认识,并因此导致了先进攻击直升机(AAH)计划的出现。
所谓“以已度人”,正因为相当了解武装直升机的战场价值,美国人对苏联陆军航空兵的武装直升机集群自然抱有十二万分的警惕。事实也的确如此,苏联在武装直升机方面的探索并不比美国人要晚。1961年6月,苏联第一架装载反坦克导弹(4枚3M11“方阵”导弹)的米-1MU直升机进行了实弹射击试验。试验证明,直升机载导弹的操控并非易事,因此苏军起初对这类项目兴趣有限。而且一些“有远见”的批评家们指出,防御作战任务不需要由军级建制部队来完成,所以他们的反坦克武器数量不需要超过现有的反坦克团,反坦克团配属于防御师比配属于直升机师更容易,没有必要研制机载反坦克导弹。5年之后,苏联又开始了另外一次列装直升机装载反坦克导弹的尝试。这次是在米-4AV运输直升机上装载了4套9M17M“方阵”M发射架。该系统由于满足了苏联陆军的需求而于1967年正式列装,总共有185架米-4直升机装载了 “方阵” M导弹。但它们中的大部分仍编在军一级的直升机运输大队中,用于支援空降作战。后来,苏联陆军认识到,运输直升机并非是打击敌军坦克的最好发射平台,而且机降部队需要的直升机应能在第一攻击波中清除着陆区域的敌军,在后继攻击波中为运输直升机护航,并为空降部队的地面作战提供火力支援,承担起包括反坦克在内的多种近距火力支援任务,这就需要一种专门设计的武装型直升机。
推荐访问: 步兵 锻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