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书法艺术特色形成的时期
摘 要:金农在同期书法大家中是最为突出的一位,其书法体现出他个人高妙的品味和独特创造性的特点,这些都是其他书家难以比肩的。其多变的书体为其在书法史上增添了浓重的色彩。下面将从金农书法的四个时期来详细分析其书法艺术特色。
关键词:金农;书法艺术;特色
一、积累期
金农书法艺术的积累期约在39岁之前。这一时期,金农受老师何焯的影响已有金石之癖,沉湎于金石碑版之中的金农以“华山片石”作为自己的老师,反复临习。到扬州之后又学习郑簠,虽尚显稚拙,但已表现出“怪”与“奇”的书法艺术特色,金农已开始了独创风格的尝试。
金农少年的时候家庭条件殷实,自然读书、写字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金农小时学谁已无从考证。金农习书之道,少年学书虽不能算得上独立书法艺术的行为,但是客观上还是为其日后的书法奠定了基本功。
少年时期的金农曾涉略王羲之与颜真卿等大家,《冬心先生集》中《江上岁暮杂诗四首》有:“内史书《兰亭》,绝品阅世久。……少日曾临习,摹帷羞新妇。自看仍自收,空箱防污垢。”的诗句。从此句诗中我们足以看得出金农青少年时期临习过王羲之的《兰亭序》,只是“摹帷羞新妇”,这与金农对诗的自负形成鲜明的对比。康熙五十四年秋(1715年),厉鹗访金农时,金农曾出观颜鲁公《麻姑仙坛记》,又看金农书法,厉鹗云:“堂堂小颜公,颇喜究奇怪”,又云:“论书近捃拾,勿事征倒薤。”从厉鹗对金农书法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金农书法虽取法颜公,但其书法作品中显示了颜书“奇”与“怪”的特色。因此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时期的金农就早已在内心深处埋下创新的种子。从金农的自述和厉鹗的评价中我们可以得知金农年轻时学过“王”与“颜”,但是由于自身原因都未能上手。
金农20岁时拜与何焯门下。何焯(1661年~1722年)字润千,后改字屺瞻,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并称为康熙年间“帖学四家”。金农与其师何焯都共同青睐于金石碑版。按道理金农在跟随其师何焯的时候应有书法作品问事,无奈于年岁尚小的金农对书法并非十分着意。《游禅智寺轴》是金农三十七岁左右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金农并没有依傍帖学,而是尽情发挥后的自我挥洒。
摹当时扬州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郑簠。如此期的隶书代表作《范石湖句隶书轴》(图2)无论是从用笔还是结体上,无不透露出郑簠的书写习惯。
但是金农生性就不甘做“奴书”,之后他選择隶书为切入点,对《华山碑》与《乙瑛碑》进行大量的临摹。尤其是《华山碑》作为终生临摹的对象。正如金农自己所说,“会稽内史负俗姿,字学荒疏笑骋驰,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或许正是金农这样不甘为“奴书”、“婢书”之人的生性,才造就了他对金石碑版的执着,才使我们看到这位书体多面手的金农。
二、成熟期
金农书法艺术的成熟期约在40岁到50岁之间,这时期金农的隶书和行书皆达到了相当的造诣。其隶书已不再显现《华山碑》和《乙瑛碑》中临摹的痕迹,既有汉碑的神韵又独具个人风规。其行书用笔肥壮,结字敦厚。若将其放在历史长河中来参照,此时的金农已堪称不让一流的大家了。
在此期间金农曾游历泽州、山西诸地,直到雍正八年才回到故乡,在曲阜停留的几个月期间,金农创作了代表其书法走向成熟的作品《王融传》、《王秀传》。这些作品完全摆脱了汉碑、郑簠的束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家风范。难能可贵的是以我们今天的目光去审视它,却还有汉代木简的风韵,要知道,当时的金农是不可能看到二百年之后才出土的汉简。我们不得不感叹金农对金石碑版透彻的观察力。《王融传》用笔圆润且富有变化,结体朴厚又不失灵动,在隶书发展道路上开辟了先河。
《王秀传》与《王融传》风格一致,其后有诸多跋文,为我们研究金农书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胡惕庵跋曰“冬心先生隶古,早年墨守汉绳尺,颇称合作。晚客邗上,既负盛名,有意骇俗,书画皆绝畦径。”李在铣题曰“笔笔从汉隶中来,意味深长,耐人寻绎,世以为怪,友亦以怪。怪世人,以不怪为怪也。”王瓘题跋曰:“汉人分法,自赵送以后,力求复古,用笔纯师《夏承碑》深得汉代技法。沿及雍乾之际,善隶者从宗之矣。能出其范者,冬心先生,始亦从此步入,后见《西岳华山碑》,笔法为一变,此册运笔结字纯师《华山碑》,间亦有芝英笔体流露毫端,盖习气既久,未能遽然欲尽也。至匠心独运,精妙入神处,实不愧为中郎入室弟子。安吴书评仅列能品,犹未许为知音也”。由此可知,金农隶书造诣高超,与时人比更胜一筹。
金农的行书也有着突出的造诣,1730年雍正八年的《行书砚銘》就能感受到其深沉醇厚的韵味,在帖学之风笼罩的当时,金农能泰然自若不受任何羁绊而自立门户,实属不易。只是人们关注金农的隶书,尤其是漆书而忽略了行书,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金农45岁之后书法趋于成熟,隶书和行书都达到了相当的造诣。
金农书法以“碑”为载体,吸收汉碑的优势,进而转化为自身独有的书法特点,是“碑学”理论的倡导者。金农成熟期的书法作品对继承与发展传统具有典型意义。此时的金农并未沉迷于已有的成就而固步自封,而是深入探索金石碑版的真谛,开始了独创。此时金农书法有了新的面貌,所临的《华山碑》已经完全抛弃了原碑的面貌,其笔画粗细几乎一致,结体也一改隶书的扁方,而多趋于瘦长的竖向,唯有个别波挑略具隶意。在此我们不妨称之为“魏体隶书”,这种书体在创作中也时常用到。同时其行书日渐率意天真而又不失苍茫淳朴。如《与鮑珍书》乱头粗服间而风规自远。其隶书风格也开始逐渐变化,如《周礼职轴》其笔画较《王融传》相比较而言已不再含蓄、蕴藉,而是平爽之际有扫刷之感,特别是横画多平直,撇画露出早年的“倒薤”的特征,可谓是“漆书”的前奏。
三、创新期
金农书法的创新期约在50岁至65岁之间。这时他的漆书诞生了,其从“八分”到漆书的定型大概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我们可以从金农的作品中感受到,金农在着意加大横画笔锋偏扁的夸张性,和“倒薤”式露锋的痕迹。从而拉开了与传统隶书的距离,体现出初跳传统而独具新面的特征。此间的书法追求和创作道路在当时许多人的眼中已是很难理解和窥测的了。除了最具代表性的漆书,其魏体隶书、写经雕版,行书都已跳出一般意义上的传统体系而另辟蹊径。
金农五十岁时书法已达到非常成熟的地步,特别是隶书,晚年时期,其漆书亦达到顶峰。元代吾丘衍在《三十五举》中对漆书作了描述,“上古无笔墨,以竹挺点漆,书竹简上;竹破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由此描述得知金农所创书体与之不谋而合,而“漆书”也早在唐代之前就有此名,但遗憾的是并没有作品留给后代。金农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漆书作品,我们也将“漆书”的冠名权给了金农。然而金农在“漆书”上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稚嫩逐渐走向成熟。我们从以下三个时期分析金农的“漆书”。
1.“漆书”创作前期
金农“漆书”创作初期的作品《司马光佚事轴》是其从魏体隶书到漆书过度的代表作之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横画加宽,点画圆润,笔锋侧卧扫过,在用墨方面出现了浓而涩的“飞白”,起收笔已有了“斩截”与“倒薤”的雏形。
2.“漆书”创作过渡期
《记沈周叙事轴》和《二体书册》可谓是“漆书”创作过渡期的代表。原隶书“八分”的圆润和丰腴被“扫刷”过的扁平之笔代替。行笔果断而熟练,字形高低错落富于变化,“斩截”与“倒薤”的起收笔也得到完美而彻底的诠释。
3.“漆书”成熟期
“漆书”成熟期的代表作《童蒙八章》是金农65岁的作品,从过渡期到成熟期金农一直不断完善其中的细节,《童蒙八章》与《二体书册》都是长卷作品,纵向只有两个字,其横画从左到右直切而过,用笔爽劲、果断;竖画含蓄、稳重、细腻;撇画的“倒薤”笔法表现的极为突出,单字的粗细变化更为明显。字形收放自如,如“晨”、“羣”、“童”等字由于横竖笔画之间的较大反差与其肆意拉长的字形而毫无违和感。此作在用墨上也有一定讲究,与创作前期的《司马光佚事轴》“浓墨”、“飞白”相比,表现得更加彻底、直接。70岁以后金农所作《题昔邪之庐壁上诗》在章法上与十年之前的《童蒙八章》是一样的,但是在笔法的细节处处理上有所不同,最明显的就是其横画由于在运笔过程中抖动而形成了细致的锯齿状,自然中蕴藏着凝练。此书可谓是金农漆书成熟期的典型化代表。
金农的漆书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发展的过程,其中包含了金农对书法敏锐的观察力与理解力以及对艺术超乎寻常的见解。金农各种书体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漆书的产生有积极的作用,虽然没有像汉隶成为被后世称赞临摹效仿的典范,甚至人們还对其颇有微词,但是丝毫不会影响其在书坛的地位,因为金农的艺术成就,创造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
金农在60岁左右到达书法创作的兴盛期,一是创作数量大大增加;二是由于创作形式、书体的多样化,除了漆书、“魏体隶书”,金农还尝试创新写经小楷,他另辟蹊径用雕版装饰意味代替宋人写经书体的丰腴与刻板,60岁之后将写经小楷用于题画署名上。金农的创新究其根源是观念性的,从追求方向上来看,他在以勇于追求“碑”风之先的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后,又进一步投向了民间,进而形成了其得古意而贯民风写己神韵的创作基调,其书法意义是相当深远的。
四、完善期
金农书法艺术的完善期在其65岁之后,此期可谓是人书具老,在用笔上更加苍劲老辣,真率之中复出蕴藉和疏宕。
65岁之后的金农终于定居在扬州,直至终老。他一生游历,随着年岁的增长身体的衰弱金农才慢慢停下脚步。金农定居扬州后,艺术表现和追求更加趋于多元化,所涉及的书画题材日趋纷繁复杂,虽然金农以画家身份在画坛上立足时间不算太长,但金农的画有个特点就是每幅必题,其题画以小楷为主。题画小楷是金农继漆书之后的另外一个成果。从青少年时期厉鹗观其书后称其为“小颜公”得知,金农楷书师法颜鲁公,并对其后产生不小的影响。金农晚年70岁之后的题画小楷一改往日浓墨粗笔,取而代之的是纤盈的细笔画。起笔多留有宋体雕版的方折钝角,错落有致,沉着老辣。结体上由纵式压缩为扁方,但内部错落而富有节奏。金农的行书老年时同样臻于化境而独具风规,古朴而生动,苍逸而厚重,如石铺路而处处彰显着疏野苍厚机杼,令人难忘使人感叹。
推荐访问: 书法艺术 时期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