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2022-05-04 12:20:02 | 浏览次数:

注:(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国家“985工程”“科技伦理与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韩军(1973- ),男,汉,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在读艺术硕士。研究方向:东西方艺术比较。)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江苏 南京 210016)

摘 要: 王国维认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以书法艺术形式美的分析为切入点,可探究书法中的美学思想,阐述其在审美上的现代纯粹性。

关键词: 书法;形式美;美学思想;审美纯粹性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

On the Formal Beauty of Calligraphy

HAN Jun

作为传达思想,记录语言的符号,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只有汉字的书写形成了具有独立价值的艺术。一般的解释是,由于始于象形和使用毛笔的原因,使汉字具有着一定的形式美,归属于造型艺术,有着艺术的一般共同性。因此其形式美值得我们深察。

汉字已有4000多年的发展史,但对汉字艺术的认识还有待深入。张道一教授在《汉字艺术鉴赏》中这样写道:“从实践方面看,中国书法已形成巨大的传统……历代书家辈出,一浪高过一浪,然而在理论研究上,多着眼于书体的沿变,书家的师承,以及笔墨技法等细节的成就,一方面这些研究很有必要的,但另一方面又明显感到不足,即缺少宏观的总论,把中国书法推向应有的高度,进入美学,进入文化的制高点。”[1]美学家宗华在《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中写道:“中国乐教衰落,建筑单调,书法成了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西洋人写艺术风格史常以建筑风格的变迁做基础,以建筑样式划分时代,中国人写艺术史没有建筑的凭据,大可以拿书法风格的变迁来做主体形象。”[2]这些正是我们深察书法形式美的启发和动力所在。

一、艺术中的形式与形式美

(一)艺术的形式

艺术的形式是一美学术语,意指艺术品知觉要素,以及要素间的关系。波兰美学家塔塔凯维慈指出形式有着五个方面的含义:1.形式是各部分的安排,它与要素相对;2.形式是直接诉诸感官的东西,与内容相对;3.形式是一个事物的外观,与物质材料相对;4.形式是一个对象的概念本身,与对象的偶然特征相对;5.形式是心智对感知对象的赋予,与一切不能有心智产生的东西相对。前三点涉及具体作品,后两点涉及一般哲学认识论问题。也即艺术的形式包含内形式与外形式两个方面,是美学意的根源。在具体作品中这两种形式紧密相关,相互渗透,不可分离。[2]

(二)艺术的形式美

形式美是美的形态之一。在东西方美学史上,形式美的问题一直是美学家与艺术家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起,经过新柏拉图派,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艺术家,十七、十八世纪一些经验主义美学家,到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中的各种形式主义美学流派,实验派美学家等,都在形式上寻求美的本质。但他们只揭示了一些现象而没找到本质。要使形式美的研究取得有效成果,是需要以社会实践的观点亦即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这是因为审美对象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而艺术上的形式美,也是从人类实践的历史发展中产生的。王朝闻在《美学概论》中这样写道:“一般地说,形式美就是一定的自然属性如色彩、声音、线条等,以及一定的自然规律如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多样统一等,通过社会实践中跟一定的生活现象所建立的普遍的必然联系,从而形成对于这种生活现象的广泛而概括的社会生活的意义,而不是为了形式美而形式美,这便是形式美的实质。”[2]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形式美的实质,及其所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特性,这些是探究书法形式美的依据和意义所在。

二、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一)不同书体结构的形式美分析

书体结构也即字的结构,又称布白。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虚实相生,才成为具有一定形式美的艺术品。书法家邓石如说书法要“计白当黑”,即无笔处也成妙境!中国书法艺术里空间性所体现出来形式美及意境在篆、隶、真、草、行各书体中都有不同的体现。

1、篆书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主指“甲骨文”和“钟鼎文”;小篆始于秦代,是在大篆基础上定形的,早期有秦篆和汉篆之分。在书体结构的形式美上大篆和小篆基本一致,如在字的笔画结构形态上有直笔方笔笔画,也有诸多的曲圆笔画,加上字体间架结构上的繁复,使得书法走向了线的艺术。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境美是后来的隶书楷书无法相比拟的(行书草书除外)。在外形式上篆书又分为圆体篆和方体篆,圆篆圆润柔美;方篆古朴苍劲,在它们身上体现出了中国人特有“刚柔相济”的美学思想。[1]当然大篆和小篆在外在形式上所突显出来的意境美还是有它们的区别,相比小篆更加秀丽、整齐和端庄。这早在唐张怀瓘的《六体书论》中已有形象而精辟的阐述。他写道:“大篆者,广乎古文法于鸟迹,若鸾凤奋翼,虬龙掉尾,或花叶相承,或枯叶敷畅,劲直如矢,宛曲若弓,锋利精微,同乎神化。小篆者镂纤盘曲,或悬针状貌,鳞羽参差而互进,圭璧错落以争明,其势力飞腾,其形端俨。”[3]

2、隶书

隶书最初从秦篆简化而来,小篆那整齐端庄的形式美被隶书充分继承过来,东汉时期这种形式美被推向极至。中国今日通行文字的主要构成形式的确定,隶书是最重要的关键。

书史上隶书的名称有秦隶(古隶),汉隶(今隶)和八分等。至于隶书的形式美,及其意境,古今学者都有到位的认识与阐述。例如,王学仲在《书法举要》中归纳为:“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笔蚕头,收笔雁尾。变弧为直,变画为点。变圆为方,变连为断。笔增提顿,画有粗细。”张怀瓘在《六体书论》中写道:“八分者,点画发动,体骨雄异,腾气扬波,探灵索妙。”[3]台湾学者蒋勋在《美的沉思》中写道:“我们可以说,建筑(中国)上的反宇,起翘,几乎是和隶书上的波磔一起发展来的,在那种稳定的水平两端加以微微的上扬,不仅是‘上反宇以盖载,激日影而纳光’(班固《西都赋》)这样实用的目的,更包容了汉民族独特的审美意愿吧!”[4]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隶书碑石很多,我们认为最能体现出隶书独有的形式美感的碑有《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和《石门颂》。

3、楷书

楷书也叫正书、真书,由隶书改写过来,三国钟繇是楷书之祖。楷书在形式及形式美上主要体现在字形扁方,笔画清丽,结构端庄而简约。唐楷的成熟为楷书史写下了灿烂的一章,探究楷书的形式美绕不开唐楷的三位代表人物,即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

(1)欧阳询

欧阳询创有“欧体”。其字在形式上险劲瘦硬,意态上精密俊逸。其最大贡献是曾写有“真书字体结构三十六条”(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出),它是从真书的结构分析出字体形式美的构成诸法,强调一切以美为标准。其价值之大,影响之深远是值得我们用心去关注的。针此,美学家宗白华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中写道:“我们古代美学里所阐明的美的形式的范畴在这里可以找到一些具体资料……还有一层,中国书法里结体的规律,正像西洋建筑里结构规律那样,它们启示着西洋古希腊及中古哥体式艺术里空间感的形式,中国书法里的结构也显示着中国人的空间感的形式。”[5]这种书法空间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虚灵的空间”,这也是中国美学特有的范畴。它是中国书法、舞蹈、音乐、戏曲、建筑、绘画、雕塑等共有的美学特征。欧阳询书法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等传世。

(2)颜真卿

颜真卿“颜体”的创始者。其书法最突出的形式特征就是“肥厚”,但在肥厚中透出一股遒劲豪迈,端庄雄伟,恢弘的气量。“颜体”的形式美体现出了唐朝人所追求的美的标准。

颜真卿传世作品有《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等。

(3)柳公权

柳公权创有“柳体”,传世作品有《玄秘塔》、《金刚经》、《神策将军碑》等。其字形式上方圆兼备,清劲疏朗而俊秀,世人有“颜筋柳骨”的总结

4、行书和草书

行书从草书发展演变而来,形式上无不带有草书的成分,书法家常将“行草”连称,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分析。

清刘熙载在《艺概》中写道:“盖行者真之捷而草之祥。”可见行书在形式上不仅是楷书的流动写法,将若干笔画按笔顺连接起来,而且还是草书的安详写法即易于辨认。唐张怀瓘对行书形式的认识更是生动即相对于真书如立,草书如跑,行书在形式上如走。王羲之《兰亭序》书法的点画行笔的遒美流畅与清秀,确把行书的形式美推上一个高峰。

至于草书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源于隶书,所以在形式上最初叫“草隶”。后来经历了“章草”、“今草”和“狂草”三个阶段。

“章草”,其形式上的特点接近“草隶”,即笔画上仍有隶书的波磔形式,每个字的笔画有连接,但字与字并不连接。

“今草”,在形式上的特点有,其笔画结构主要来自楷书,字的体式已发展为一笔而成,已不带隶书的特点,在上下字之间往往牵连相通。

“狂草”,形式上的特点有,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如暴风骤雨,有的如舞蹈翩翩,极具美的意蕴!从此草书发展成熟,其形式美在书法审美领域上成为典范。代表人物有唐代的张旭和怀素,前者代表作有《肚痛帖》,后者留有《字叙帖》。

对不同书体结构形式美的分析仅是书法艺术鉴赏的一把启发性的钥匙,要想真正登堂入室,还得从美学意义上思考书法的价值。下面就来谈谈书法艺术的审美纯粹性,以及书法里的美学思想。按塔塔凯维慈的观点这是一般哲学认识论的问题,属于艺术上的内形式的范畴。

(二)书法艺术的审美纯粹性

1、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古书记载仓颉造字之初云:“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从中可知中国文字创造伊始就在实用之外,同时走上艺术美的方向。到了魏晋时期书法等艺术便被以单独的形式美来讨论了。今天书法艺术中潜藏的美学思想仍值得我们去探究的。现在我们就来谈谈书法中用笔与章法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1)用笔[5]

书法上用笔有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区别。书法家正是通过对单纯而抽象的元素“点和线”的用笔来表达丰富的内心感受和和世界诸象。在此有必要先对用笔中的“一笔书”或“一笔画”有正确的定义与认识,即在书写的过程中“自始及终,笔有朝辑,连绵相属,气脉不断。”例如古人所传的“永字八法”,就是指用笔为八而一气呵成,血脉不断,构成了有骨有肉有筋有血的字体,表现出一个生命单位,形成一种艺术境界。古人很早就把文字拆散开来作形象美的分析和联想,从而使书法进入了较高的艺术美的层次与境界。卫夫人《笔阵图》就对书法的线条作了归类和分析:“横笔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笔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竖笔如万岁枯藤……”[4]从书史记载来看王羲之的书法受卫夫人的影响很大,他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亦脱胎于《笔阵图》,其中写道:“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可见书法用笔也极具美学思想的。还是宗白华先生说的好:“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于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了人心之美,也流出了万象之美。”

(2)章法[5]

章法即指一幅字的整体结构法则,它要求安排好全篇的布局。欧阳询在其“真书字体结构三十六法”里有“相管领”与“应接”两条,已不是专论单个字体,同时也是一篇文字全幅的章法。针此,美学家宗白华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中这样写道;“‘相管领’好象一个乐曲里的主题,贯穿着和团结着全曲于不散,同时表现出作者的基本乐思。‘应接’就是各个变化里相互照应,相互联系。这是艺术布局章法的基本原则……殷初的文字中往往间以纯象形文字,大小参差,牡牝相衔,以全体为一字,更能见到相关领与接应之美。”王羲之的《兰亭序》就非常注意全篇的章法布局。例如,全篇出现21个“之字”,每个“之”字结体不同,神态各异,却又贯穿联系全篇,既执行着管领的任务,又于变化中前后相互接应。正由于其章法上有着如此美的典范意义,后人临“兰亭”时虽有各不同的笔意,但全篇的章法与布局是不敢稍有变动的。

歌德在论作品时说过:“题材人人看见,内容意义经过努力可以把握,而艺术作品的形式对大多数人来讲是个秘密。”可见对书法艺术章法中的美学思想的研究是不容忽视。

2、书法艺术审美的现代纯粹性

艺术的纯粹性理论是格林伯格最先提出来的。追求艺术上的纯粹性是现代艺术哲学的一个重要思潮,它对传统的造型艺术创作产生了强大的冲击。现代主义流派的绘画只重视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点、线、面的构成形式的分割与实验,抛弃了解剖学,更抛弃了透视学,甚至抛弃了色彩学。在他们看来这是绘画艺术的解放。这种艺术上的纯粹性即媒介的纯粹性,也是审美形式的纯粹性,以此来唤起对艺术自身的注意。我们认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在审美上既是最古老的,又是最年轻的艺术,甚至在艺术精神上大有超前的性质。正由于书法艺术所含有的这种审美上的现代纯粹性,许多西方的现代艺术家崇拜中国的书法艺术,从中汲取艺术创作的营养。二战后抽象表现主义的重要画家M.托比(美国)、后现代主义著名抒情抽象画家马休(法国)、米修(法国),以及旅法中国画家赵无极都受书法艺术的启发和影响,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6]西方一些有较高修养的人也能从书法的用笔,结构与章法中感受到其审美上的清新、现代与纯粹。

三、结语

从广义上讲中国的篆刻印章、飞白书以及民间花鸟字等也应属于书法艺术的体系,限于篇幅就不展开阐述了。最后节录宗白华先生在《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中的一段对话作为本文的结语。“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因此,中国的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是走上艺术美的方向,而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张道一.美术鉴赏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余我.中国的艺术境界[M].台北:国家出版社,1984.

[4]蒋勋.美的沉思[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

[5]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卷三)[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6]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 形式美 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