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王友智,人书俱老话狂草
王友智(1937年出生于河南民权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中南大学兼职教授、湖南省直书法家协会顾问。以下简称“王”。)
李少华(湖南广播电视台记者、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以下简称“李”。)
对话时间:2018年4月22日上午
2018年4月23日上午
2018年4月25日晚上
2018年5月21日晚上
对话地点:湖南省长沙市侯家塘王友智先生寓所
一、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很强的传承性
李:王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上次给您送来了系列对话的整体方案和采访提纲,您都看了吧?
王:都看了,我觉得很好。你做的这件事情很有意义,但你在策划方案里说“以当前创作实力为第一标准”。这个创作实力是指什么?什么叫有实力?什么叫没实力?
李:那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王:现在这个好像成了说不清楚的问题,但其实又是很简单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反而说不清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书法不像体育竞赛,不像数学,丁是丁卯是卯,差一点都不行。艺术的标准很难界定,每个人标准都不一样。虽然我有我的标准,但别人不一定认可。
李:我觉得这个没有问题。我就以我对书法的认知高度设立一个标杆,然后按照这个标杆去确定采访对象。
王:现在书法界里面有很多人互相不服气,这都是正常的。在艺术上看法不一样,这也是正常现象。看法都一样,反而不正常了。你愿意来做这件事,按照你的标准去做,这没有问题。但是你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可能会引起很多麻烦。
李: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在湖南每一个年代出生的书法家为湖南书法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同的贡献。我觉得像您这一批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书法家,当前的创作实力仍然是湖南书坛顶尖级的。更重要的是,你们在湖南书法复兴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培养了一大批学生,留下了很多优秀作品。但是,在目前的书法圈,你们这一代人好像都不太活跃了。一些年轻人可能觉得你们过时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王:活跃当然是年轻人的事。你推出的这些人,社会上大多数人认可就行了。
李:是,我也是这么想的。当然我会更加强调学术性,推出的这些人都一定有他的学术价值的。
王:有学术价值的东西才能站住脚,无学术价值的东西毫无意义。我认为中国书法是有标准的,而且它的标准非常具体,古代经典就是标准。如果你把王羲之否定了,那么中国的行书和草书就没有标准了。实际上王羲之以后的人有几个不写王羲之的?他们都是写王羲之后自成风格的,他们的作品都被后世承认。如果他们不写王羲之,他们能不能留下大名?我想是不能的。就是说,这里面有继承,没有继承是不行的。王羲之的作品是最有学术价值的,所以千古流传,涓涓不息。
而现在是什么情况呢?最近这40多年,前三十多年是否定传统,反对继承,任笔为体,乱写乱画,人人都自称书法家。现在好像是回归传统了。但是有些人表面上承认传统,实际上并不在传统上下功夫。因为他们在前三十年里随便乱写乱画,已经养成坏习惯了。最近网上有一篇文章《曾翔疯了,曾翔疯了》,实际上曾翔的传统功底还可以,但是他总要来点改变,把原来的模式彻底打破,他乱写乱画,边写边喊边叫。我觉得这已经偏离了书法的正轨与主流。
好在现在从高层到下面都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这是好现象。
二、书法教育和普及的时代已经到来
李:这几年全社会学习书法的热潮确实很高。男女老少都在学,很多人都是自觉的。书法也已经真正走进了中小学课堂。
王:现在为什么这么重视书法呢?就是因为以前对书法太不重视了。鲁迅就曾经说汉字是影响科技发展的一个绊脚石。中国人从六七岁开始认汉字,搞到二十多岁,还有很多字不认识。所以他认为汉字必须改革。
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鲁迅先生本人的书法就写得极好,他说这个话本意应该是想让民众更加重视思想的改造,想激发起国民的反省,所以在措辞上有点过激。包括他还说过,不要看中国书,难道他真的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好吗?可他实际上是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
王:也不完全是。在他们那个时代,像他这样,有一批知识分子也确实认为中国汉字太难学了。英文字母、日本的假名,只要一个多月就学会了,就可以用了。现在来看,这种看法当然是过激的了。
李:其实您想说的是汉字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王:是的。你看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他们的古文字都没有了,都变成拼音文字了,只有中国的文字保存延续下来。他们那一段历史都变成空白了,他们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只有中国的历史是完整的,一个朝代一个朝代这么延续下来。如果把汉字也变成拼音文字,那中国的历史将来也会断代。所以现在必须提倡汉字的学习。书法是从汉字演变过来的,随着对汉字研究的重要性提高,书法普及的热潮也上来了,这是必然的。
李:所以我们国家现在提倡文化自信也是很有必要的。
王:对啊。有文字的历史才是清晰的历史,没有文字的历史都是混沌的。结绳记事的那段歷史也是模糊的。那是不可靠的,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才能算是文明史。考古的时候,青铜器上有没有文字其价值是不一样的。
建国以后,我们国家还曾经进行过汉字拼音化的实验,幸亏后来没有搞下去。到后来又搞了四次简化字的改革,到第五次的时候,搞不下去了。因为什么呢?因为实在是简化得太简单了,完全违背了汉字的造字规律了。比如说,这个道路的“道”字,第五次简化字改革,把走字旁上的“首”变成了“刀”,好像也有道理,读音方便了,写法也简单了。但这个字的意思完全变了。有人就在《光明日报》上写文章说,“首”表示人,“道”就是人在往前走的意思,道路、道理就是这个意思,很好的一个字,你变成了一个“刀”,那意思就是你拿着刀子就是有道理,没有刀子你就没有道理。还有一个字“展”,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字,但当时把下面的“共”改成一横。有人就反对说,“发展”这个词有一层意思是说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是非常美好的,但把“共”改成一横,给人的感觉是“人类发展的前景是一具僵尸”。这当然都有点牵强附会,但确实这么简化是不科学的。当时,还有一些大学教授说,汉字再简化下去,不要说没上过学的人本来要扫盲,连我们这些读了一辈子书的人也要扫盲了,因为很多字我们也不认识了。所以后来就没有再进行下去。
推荐访问: 狂草 书法家 老话 人书俱 王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