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探析
摘 要: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以考试评价综合化、招生录取多元化、组织管理科学化为基本特征,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正确导向,实现了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最佳匹配,保证了高中学校的考试招生自主权。研究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对于推进我国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大有裨益。
关键词: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考试评价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教育体制改革重要任务。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力量研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在此过程中围绕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向的讨论甚是激烈。曾被诟病为“考试地狱”的日本,在化解类似我们面临的难题时积累了丰富、有益的经验。本文拟通过对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背景和要素的分析,为我国教育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高中阶段教育概况
(一)高中教育高度普及
入学率和升学率是反映教育普及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统计显示,2010年,日本中等教育(含初中)毛入学率为102%,中国为81%[1];日本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05%,中国为87.5%[2]。20世纪60年代,日本掀起了名为“15岁之春不用哭泣”①的高中教育普及运动。1974年,日本高中入学率跃升至90.8%。近10年,日本高中入学率长期保持在98%左右,高中教育普及目标基本实现。2010年,日本共有国立高中15所,公立高中3780所,私立高中1321所,在校生336.8万人,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含专修学校)为77.2%,直接就业者仅占15.8%[3]。很多学力低下的学生进入私立高中、公立高中、定时制高中②、通信制高中③,但入学后因学习热情不高而短期内退学的比例较高。
(二)高中教育类型多样
日本高中教育多样化特征显著:从举办者角度分,有国立、公立和私立高中;从课程类型角度分,有全日制、定时制和通信制课程;从教学管理角度分,有学年制和学分制;从办学形式角度分,有初高中一贯制和初中高中分设等不同类别;从学科门类角度分,有普通学科、职业学科和综合学科。普通学科还可细分为类型制和综合选择制,类型制包括三类,第I类设文系、理系、一般系,第II类设人文系、理数系、文理系、英语系,第III类设体育系、艺术系、英文系等;综合选择制以普通类科目为主,学生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等自由选修课程。职业学科设农业、工业、商业等24个学科专业,通常1所职业高中只开设1个学科门类课程。综合学科同时开设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供学生自由选修。2010年,日本高中学校普通学科学生占72.3%,职业学科学生占19.5%,综合学科学生占5.1%,其他专门学科学生占3.1%。[4]
(三)初高中一贯制勃兴
同中国一样,日本基础教育实行6-3-3学制,高中教育暂不属于义务教育,初中毕业升高中需要通过筛选性考试。不同的是,我国近年力推初高中分设办学,日本却倡导建设初高中一贯制学校。1999年4月,日本开始推行初高中一贯制教育改革,试图从根本上打破初高中之间的樊篱,实现义务教育与准义务教育阶段的衔接,从空间上调整学校布局,完全普及国民12年基础教育。目前,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的45个设有公立初高中一贯制学校。这些学校主要有三种类型:完全中学,实行6年制课程,初中和高中之间没有升学考试;并设型中学,由同一举办者并设初中和高中,初中到高中也没有升学考试;连携型中学,初中和高中举办者不同,在协议的基础上共同编制教育课程,从初中升入高中需要经过简单的入学考试(见表1)。
二、考试评价综合化
日本高中入学考试以学力检查、适应性检查、追加检查、调查书、面试、作文、小论文等多元化尺度,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个性、适应性、兴趣、爱好等进行综合评价。高中学校主要依据学力检查和调查书进行招生录取(竞争性很强的公立高中通常不看调查书,很多私立高中入试一般也不参考调查书),适应性检查则是获得某些学科报考资格的前提条件。
(一)学力检查
学力检查是日本中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实行全县(省级行政单位)范围统考。私立高中和公立高中的考试日期与考试科目都不相同。公立高中入学学力检查考试由高中设置者(都道府县或市町村教育委员会)负责组织。公立高中的考试科目包括数学、国语、英语、理科(包括生物、化学等)、社会(包括历史、地理、政治)五科,私立高中的考试科目包括数学、国语、英语三科。
(二)适应性检查
适应性检查主要是为了判断学生入学后的学习适应性而设立的,对于增强考生和学校之间的匹配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有利于职业高中选拔合适的学生。适应性检查合格是获得相应学科推荐入学或一般选拔报考资格的前提。以京都府为例,必须通过适应性检查的学科包括普通科III类、介护福祉科④、运动健康科学科、音乐科、美术工艺科、国际交流科、京都地域科、京都国际科、探究学科群、自然科学科、科学研究科、数理科学科、文理综合科、人间科学科、教育未来科等。
(三)调查书
调查书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的客观记录,是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凭据。调查书以文部科学省颁布的“指导要录记载事项”为依据,重点记录学生必修和选修课程成绩、特别活动、出勤情况等。各都道府县调查书的样式和记载内容等不尽相同,公立中学和私立中学也有所区别,但课程评定记录截止学年学期、综合评价记录方法等基本一致。高中学校招生时将调查书所记载的内容折算成点数对考生进行评价,历届生及同等学力者可用作文、面试等方式代替调查书。2001年以前,课程成绩记录方法采用相对评价⑤,各校各类课程成绩的评定标准统一。2002年以后,很多都道府县将课程成绩记录方法改为绝对评价⑥,各校各类课程成绩的评定标准不再统一。
有些学校抱怨调查书的参考价值有限,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筛选。他们认为,调查书限制了学生享受校园生活的自由,调查书的客观性易受教师主观印象的影响,一些教师甚至弄虚作假。另一些人则认为,单凭学力检查成绩判断考生是否合格很困难,通过调查书增加对考生的了解很重要。
三、招生录取多元化
日本高中招生有一般选拔、推荐入学、特别选拔、特色选拔等多元录取方式,其中一般选拔和推荐入学是最常用的两种方式。都道府县公立高中招生因地而异,有的地方采取多所高中联合进行综合选拔、学校群选拔、复合选拔的形式,有的地方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单独选拔考试。有些地区的私立高中好一些,有些地区的公立高中好一些,初中毕业生既可以报考私立高中,也可以报考公立高中。但是,考生只能报考1所当地的公立高中。如果报考私立高中的话,则没有地区和数量的限制。私立高中接受单一志愿和并列志愿,有的私立高中对合格线以下的第一志愿者给予优待;也有的私立高中在入学考试之前与考生进行面谈,然后决定录取与否,基本上不参考随后的入学考试成绩,但其不透明性广受批评。
(一)一般选拔
一般选拔依据调查书等书面材料和学力检查成绩,按照一定的权重顺次录取,分第一次募集和第二次募集两个阶段,包括单独选拔和综合选拔⑦两种形式。公立高中尤其注重初中成绩册和教师评价。至于学力检查和初中调查书的权重,公立学校由地区教育委员会、私立学校由地区私立学校协会提出指导性意见,各校根据指导性意见作出最终决定。以京都府为例,学力检查成绩和初中调查书的权重是195:200⑧。特殊情况下,学生也可以不参加学力检查考试,不提交调查书。
(二)推荐入学
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确的未来目标、良好调查书记录的初中毕业生,可以经校长推荐,凭借推荐书、调查书、面试和作文等升入高中。推荐入学安排在一般选拔前,实施学科包括部分普通学科、职业学科(家政科除外)、综合学科等。2013年,京都府1所学校的推荐入学学生占30%,31所学校的推荐入学学生占50%,23所学校的推荐入学学生占70%。[6]
(三)特色选拔
招生学校根据考生的面试、作文、小论文等,结合其入学志愿书、调查书、个人申告书等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各校自定权重),择优录取。特色选拔不能和推荐入学并列进行,没有通过特色选拔的考生可以参加一般选拔。京都府、奈良县、兵库县等多个地区采用了特色选拔方式,实施学科主要是普通学科。2013年,京都府12所学校的特色选拔学生占10%,21所学校的特色选拔学生占15%, 8所学校的特色选拔学生占20%。[7]
(四)特别选拔
特别选拔主要面向海外归国人员的子女、二战后归国遗孤子女、成人(学力检查免除)、缺课达30天以上的初中生(加试作文)等。学力检查主要考察学生的国语、数学、英语水平,然后结合面试和调查书对学生进行综合判定,并最终决定是否录取该生。
四、组织管理科学化
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工作的组织管理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依法行事、实行学区制、行政干预少。
(一)依法行事
日本基础教育实行中央集权(文部科学省)与地方分权(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中央和地方权责通过立法确认。文部科学省依据相关法律及修正案对高中入学考试提出指导性意见,各都道府县及市町村教育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例如,1947年文部省令第11号《学校教育施行规则》第90条第5款规定,公立高中学力检查由学校举办者(都道府县及市町村教育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高中招生以调查书等书面材料和学力检查成绩作为基本依据。日本高中入学考试的日期在全国并不统一,国立高中和私立高中通常在1~2月举行考试;公立高中在2月初举行推荐入学,接着进行一般选拔,部分地区3月进行一般选拔。
(二)实行学区制
日本公立高中招生采取学区制,一般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就近入学,按学区依志愿和考试成绩分配学籍。但是,近年来受少子化的影响,学区范围逐渐扩大,高中招生选择更加灵活。职业高中、定时制高中和通信制高中的招生未严格执行学区制;有的国立高中受学区限制,有的不受学区限制;大部分私立高中不受学区限制。目前,琦玉、静冈、广岛、群马等县全境公立高中招生已经不受学区制的限制。
(三)行政干预少
日本高中入学学力检查由地方教育委员会负责实施,但地方教育委员会和我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有本质的区别。日本教育委员会通常由3~6名委员组成(通常有1名是学生家长)。所有委员都是兼职的,具有教师经历者占20%~30%左右。委员长多是60周岁以上、有教育行政经验的人(75%)。日本教育委员会负责大政方针政策(类似董事会)的制定,具体教育政策由所属事务局负责执行和落实。日本教育委员会的工作机制强调合议制、外行控制和居民参与,从而避免长官意志集中和专家偏见,保持教育工作的中立性和独立性,实现当地居民的有效监督。
五、结语
日本“选拔方法多样化、评价尺度多元化”的高中考试招生制度,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正确导向,保证了高中学校的考试招生自主权。日本的实践表明:第一,高中教育普及水平的高低不决定中考的存废;第二,初中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成绩(调查书)是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但不能完全替代中考;第三,中等教育学制改革(初高中一贯制)对中考的存废有着直接影响;第四,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必然要求考试评价的综合化和招生录取的多元化;第五,获得完整全面、充分可靠、区分度高的学生信息是决定高中学校考试招生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注释:
①日本中考要求考生年满15周岁,考试时间集中在1~3月,因此“15岁之春”成为中考代名词。
②定时制高中指利用夜晚、周末等业余时间授课的高中学校。
③通信制高中指利用现代通信信息技术,以函授方式授课的高中学校。
④介护福祉科指看护护理福利学科,看护对象多是老年人,看护内容包括三餐、搓澡沐浴、大小便、医疗护理、接送、陪伴聊天等。
⑤相对评价(relative evaluation)是指在某一团体中确定一个基准,将团体中的个体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的评价。
⑥绝对评价(absolute evaluation)是指在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外,以预先制定的目标为评价基准,将评价对象与之比较,确定评价对象达到目标基准绝对位置的评价。
⑦综合考生志愿、居住地、学校特别活动、社团活动等多种因素,在学区内学校和考生之间进行匹配的一种选拔制度。这有利于防止过度的考试竞争、高中序列化,为新办高中创造更加有利于发展的空间,但是也有学生不能自由选择理想学校、大学升学率大幅下降等弊端。
⑧调查书重点展示学生初中三年9门课程的成绩,国语、社会、数学、理科、英语的配点为5,乘以5,再乘以三学年得分,合计配点为75点;音乐、美术、保健体育、技术及家庭的配点为10点,乘以4,再乘以学年得分,合计配点为120点,两项合计195点。学力检查考察学生国语、社会、数学、理科、英语的成绩,各课程配点为40点,乘以5,合计200点。也就是说,学生初中三年的平时成绩(必修科目5和选修科目4)和学力检查成绩几乎各占一半。
参考文献:
[1]The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UIS). Global Education DiGest 2012 Opportunities Lost: The Impact of Grade Repetition and Early School Leaving[EB/OL].http://www.uis.unesco.org/Education/GED%20Documents%20C/GED-2012-Complete-Web3.pdf, 2013-04-16.
[2][3][4]文部科学省.高等学校教育の現状[EB/OL].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1/09/27/1299178_01.pdf, 2013-04-16.
[5]文部科学省.高等学校教育の改革に関する推進状況について[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houdou/24/11/__icsFiles/afieldfile/2012/12/07/1328552.pdf,2013-04-16.
[6][7]京都府教育委員会.平成25年京都府公立高等学校入学者選抜要項[EB/OL].http://www.kyoto-be.ne.jp/koukyou/senbatsu/youkou/youkou1.pdf, 2013-04-16.
编辑 李广平
推荐访问: 探析 日本 高中 招生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