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南通职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0)
[摘 要] 当今社会,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等教育制度也在不断改革。为了跟上当今社会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潮流,高职教育招生制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当代的中国缺少的是综合型应用人才。高职院校不断创新改革,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教育结构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为我国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综合型人才。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0-0032-01
高職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优化教育结构,并且不违背职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的制度。职业教育的改革不仅有利于高技术人才的选拔,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据了解,2012年通过非高考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高达133万,占高职总人数的40%。这表明了,高职院校的招生方法将打破传统的招生原则“先本后专”,对其进行了改革。高职院校要不断自我完善和改革创新,才能吸引更多的学子就读高职院校,培养大批综合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的招生制度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主要是三种形式。一是全国统考,也就是高考的形式。就是在本科录取完后,高职院校分为两个批次(高职一和高职二),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大多数学子是通过这种形式进入高职院校的。二是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主要是从中等职业院校中选拔优秀的人才,这种形式的招生突出了专业对口教育的特色,可选拔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三是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独立组织考试、录取,是在高考前完成的,假如考生被录取了,就没有必要参加高考了,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可以继续参加高考,这种形式的招生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吸引了大批学子。
二、高职院校招生制度的不足
(一)采用统一的试卷来衡量学生,有严重的不足之处
我国采用全国统一高考的制度,通过一张试卷来测试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水平。高职院校的考试科目、内容和普通本科院校一样,这就无法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区分专科和本科的差别。专科院校培养的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全国统考导致高职院校只能录取本科淘汰的学子。
(二)我国招生制度“先本后专”,高职地位降低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是专科,录取是在本科之后进行的,这表现出“重学轻术”的问题。高职其实在培养综合型人才,教育制度的不重视,导致高职院校的地位降低。
(三)高职院校的学生源自于高考,不利于建设衔接的教育
高职院校每年有将近70%的生源是来自于普通高中,而高职院校还有中职院校衔接的特色。优秀的中职院校学生可以通过升学的形式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深造,这不仅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优秀的综合型人才。高职院校通常与中职院校长期合作,保留一定的名额来录取中职院校的优秀学生,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一大批中职院校的学生就读,实现高职人才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对策
(一)改善和完善多样性的高职院校招生制度
(1)以全国统考的考生为招生基础,对考生所报相关专业的文化知识和相关的技能进行考查,进行择优录取。(2)单独考试,测试考生的文化和技能,而且还要参考考生高中期间的表现,择优录取。(3)面向中职生,加强中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考试,考查重点为专业技能,这样满足了衔接要求。(4)对专业技能出众的学生采取面试政策,主要是在专业技能上获得省级以上的奖项的中职毕业生。(5)结合专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评估,择优录取,一般在高考前完成。
(二)扩大高职生源,实现生源多样化
无论从哪一角度来看,高职教育的最佳培养对象应该是中职院校衔接的对象。中职院校的毕业生,主要在一线工作,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比较过硬,这样的学生应该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中职毕业生相对于普高毕业生来说,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普高毕业生对所选的专业没有一定的了解,而中职毕业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有了解,这样就有学习的目的性,能够刻苦钻研自己的专业技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中职毕业生通过衔接的教育模式进入高职院校是很合理的和有效的,更有利于培养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三)加强院校和招生管理制度
根据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招生体系,力求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录取原则,高职院校在组织单独考试时,考试的内容应体现职业教育和素质的要求,这样才能选拔出有潜力的学生。
(四)提升自身院校在社会上的声誉
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自己品牌的建设,树立良好的院校形象,培养优秀的专业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学校有了良好的口碑,才会有更多的学生选择高职院校。
总之,当前院校需要做的就是改革创新,改善招生制度,结合实际,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宋继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现状分析与改革方向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1(12).
[2]樊本富.高职自主招生:敢问路在何方[J].教育与职业,2009(4).
推荐访问: 制度改革 高职 我国 院校招生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