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视阈下升学指导测验在京推广的社会理解研究
计划》《本省(市)历年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以及类似于《考生填报志愿须知》的文件(其中包含了志愿信息获取类型及方式、志愿填报时间、录取规则、特殊院校的填报规则、填报注意事项等)以供考生参考,但是对于考生兴趣、能力、胜任力的考量则基本不予重视。
怎样的政策才能保障推广这一社会行动的顺利进行?如何正确引导各利益群体对于推广的理解?
第一,扩充志愿信息量,拓宽志愿信息渠道。除了传统的方式—通过教育部网站等官方渠道发布信息以及家长、学生、教师自发购买志愿填报指导的书籍之外,教育部门还应该增加获取志愿信息的渠道。这些渠道可以是官方组织的,也可以鼓励民间依法组织,配合各大高校共同发起。例如: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列出国内各大高校在本专业的综合实力情况,确保考生能依专业选择学校,而不是为了上好大学而选择自己不喜欢、也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再者,鉴于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倾向于询问教师,教育部门可以组织成立报考咨询委员会,使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咨询相关专家,减低志愿填报的盲目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负担。
第二,改变单一评价模式,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胜任力等综合评价学生。北京市传统的高考评价模式一般是高考结束之后给出单科分数及总分作为高考成绩报告,是一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如果在填报志愿时能综合测评考生的兴趣(即考生喜欢的领域)、能力(即考生的强弱势分布)和胜任力(即考生能否胜任所选择的专业并顺利毕业)等非智力因素,高考成绩报告的结果能更加科学,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更具有针对性。
第三,加大财政投入,开发综合评价系统。一项改革的推行必须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开发综合评价系统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如果只是纸上谈兵,在付诸实施时并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那么改革的成效也就不言自明了。同时,鉴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已经开发出一套完整的应用于整个高中阶段的系统(学科倾向测验+校本课程开发+高考升学指导测验),因此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能将这一整套系统先试点应用到部分高中,待取得成效之后再循序渐进地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这样的推广才会比较具有说服力。
第四,尊重民意,有效引导舆论。政府部门要尊重改革中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最大限度地平衡各方利益。在舆论的引导方面,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有效利用舆论的导向作用。有条件的话可以在电台、广播等加大宣传的力度,应该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如新闻媒体、报纸媒体、杂志、互联网等)的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也要利用大众传媒监督改革的实施,确保改革在正轨上运行,发挥大众媒体的正面作用。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舆论分析研究”(课题批准号:BFA1002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丰奎.了解自我, 把握人生—中学生升学指导测验工作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06(8):55-56.
[2]搜狐教育. 高考来了:71.2%受访者表示如果可能想重新择专业[EB/OL].(2013-6-4)[2013-9-11] http://learning.sohu.com /20130604/n377945701.shtml.
[3]中国教育新闻网.“云海工程”让云南的高考生受益 减轻老师压力[EB/OL].(2011-07-05)[2013-9-13] http:///gk/gksx/201107/t20110705_440878.html.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于 洋]
推荐访问: 升学 在京 测验 教育管理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