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的第一要务就是革新观念
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现状,并不容我们乐观。主要问题可如此概述:一是教育方式粗暴落后简单,将教育简单地服从于教学;二是教学中教师权威仍没有淡化,模式死板,方法陈旧,教学效率不高。
实际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简单落后,平时不注意对学生情况的调查研究,对他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疏于引导,更不注意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熏陶学生,甚至除了讥讽、训斥、责骂、命令、殴打、体罚、向家长告状之外,再没有其他办法。能用“考个好成绩,为父母争光”这样的办法来激励和教育学生者,似乎已属做得很不错的了。学校里举行的许多冠之以“素质教育”或“新课改”之名,展示学生特长的活动,究其举办动机,无非是新课改的“形势需要”和“扬扬素质教育的名”。这些活动一旦与“教学”活动发生冲突时,学校会无条件地请前者给后者让路。原因很简单,来自上级与社会的评价让学校在追求升学率上不敢有丝毫的马虎,用校长的话讲,“我们输不起”。
近年来,为遏制因升学率带给学校的各种压力,许多地方改革了高考成绩通知办法,将学生成绩只通知给学生本人,试图通过行政的手段隔断地方政府和学校利用高考进行大肆宣传和造势渠道。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许多教育行政部门、招生部门、学校,在高考升学率仍然是“学校生存生命线”的现状下,许多学校还仍然在“犹抱琵琶半遮面”地通过各种办法私查高考学生成绩,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高考(“高考报喜”云云),或向社会发布高考信息(“感谢社会的关爱支持”云云)。中考高考统领一切,学业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全部,在这种特殊形势下,将教育过分功利化世俗化,将“教育”服从于“教学”,致使教育发生异化,被“窄化”为教学也就十分正常并不难理解了。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现实的许多课堂教学中,原来的“满堂灌”的确已很少再见。但是总的来看,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满堂灌”基本灭绝后,继之而出的是“满堂问”“满堂练”“满堂令”。从本质上讲,目前的中学课堂,仍然是老师说怎样做学生就怎样做,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潜能仍没有得到开掘,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宰。
思想支配行动,认识决定实践。教育工作的实际中,无论是教育方式简单落后,将教育服从教学,还是教学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呆板传授,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我们教育观念落后而致。
在许多教师包括一些领导的观念中,教育就是办学,办学就是考试;衡量教育好坏的标准就是升学率。在他们的观念中,教师就是知识的大容器,学生就是小容器。学生毋需怀疑什么,老老实实地听老师传授就可。而那些满脑子都是未来幻想,满脑子都是现实困惑,满脑子都是独立创造的孩子,个性受到压制,智慧遭到扼杀。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大教育”观,误解或无知“教育即成长”的本质。错误地认为“知识就是绝对的素质”。在他们看来,学生只要认真上课、听讲,无需参加教学以外的活动。在他们的教育价值追求中唯有“知识至上,考分第一”。
其实,教育重在熏陶、引导;教学重在开发、培养。教育教学共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这就是教育教学的规律。但我们许多教师硬是要把素质教育与科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割裂成一对矛盾。终于使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推行总是徘徊于一个几乎不变的层次,使教育教学改革也总是革而不新。
要真正彻底解决目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得到真正有效的推行与深化,最重要的首先是彻底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新改革呼唤新教育,新教育需要新观念。作为基础教育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一定要率先成为先进教育观念的拥有者和积极实践者,这已成为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得以有效推行与不断深化的必要条件。
推荐访问: 革新 教育改革 第一要务 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