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新闻稿和报纸新闻稿的优劣势
【摘 要】电视新闻一般是在电视、电脑或手机等终端显示设备或传播平台上播出播放的新闻动态性画面和镜头。报纸新闻一般是在报纸等纸质媒体或载体上刊载的文字或图片新闻。电视新闻具有动态性,一般由画面、声音和文字解说组成。报纸新闻具有非动态性,即报纸刊载的文字和图片是静止不动的。纸质媒体的电子版在显示设备上虽然可以扩大或缩小,但文字和图片不管扩大或缩小都是相对静止的。
【关键词】电视新闻 报纸新闻 视频 画面 文字 题材 格式 优劣势
一、电视新闻稿的优劣势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视频播放、随着视频图像的播放进度而适时显示或插播的文稿。视频画面中出现的字幕、解说词,也是电视新闻稿的组成部分。电视新闻稿是一门为听和看而写的艺术,是电视画面的“解说词、说明文”。电视新闻稿为了配合电视画面,文字无法过多,再加上稍纵即逝的电视画面,电视新闻稿要简洁、简明,注重适应播音,注重与视频画面的相互配合。
电视新闻稿的优势:简洁、简明、简短,既可观看又可以倾听。视频文稿不用对视频画面作全面“解读”(因为视频的即视感和现场感更强,有时仅凭画面就胜过千言万语);只需“点到为止”最好是“画龙点睛”。因此视频文稿要求简洁、简明。视频文稿在播放视频时虽然稍纵即逝,但在来不及看视频文字或阅读的情况下,可以倾听。因而,视频文稿在电视画面即视感、画面感和现场感的加持下,降低或减少了阅读的需求。
视频新闻一般由声音、图像和文稿组成。声音、图像、文稿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视频文稿一般是为视频播放而撰写,不是为让观众“阅读”(除少量纯粹文字性电视新闻外)而是为了让观众在观看视频镜头时“倾听”,因此视频文稿为了避免干扰画面的播放完整性,要求句式简短、词语简洁,读音朗朗上口。电视新闻稿通过配音把文稿转化为声音,与视频结合更加紧密、与画面镜头更加融合。
电视新闻稿的文字内容能起到弥补视频图像无法表达(叙述)的含义、背景,展现文字的浓缩、概括作用,用文字的优势表达、叙述、完善和补充电视画面无法展现的事件的指向性和唯一性;弥补视频画面不能表达的含义,避免视频画面在分析、综合、判断等方面的劣势。电视新闻稿为便于与视频的配合,在文稿写作格式上有特殊要求。
电视新闻稿的“解说词、说明文”的特点,文稿段落前往往出现特有的提示语。电视新闻稿提示語是由于视频剪辑、播音和后期合成等工序的要求;文稿正文各段落前往往出现【导语】【配片】【同期声】【采访】等提示语或前置词。这也是电视新闻稿与报纸新闻稿格式上的一个区别。
电视新闻稿的劣势:电视新闻画面由于受到被拍摄对象视频动态镜头的限制和约束,有时,视频画面出现过多、过大的跳跃性镜头,造成画面连续性不够完整、连贯,或画面与文稿内容主题相脱离(实际上,视频镜头、画面素材要尽可能的多,能为视频剪辑、文稿撰写提供更丰富的视频素材)。在视频镜头或画面较空泛的情况下,光靠观看还不能完全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完全理解。假如视频画面和镜头在没有任何文字参与的情况,观众往往难以判断新闻事件的指向性和唯一性。不要认为视频、画面和镜头可以离得开文字(电视新闻里的配音、播音和解说都是把事先准备好的文字朗读出来)。视频、画面、镜头素材再丰富,如果没有文字(播音、解说)的“画龙点睛”作用,只能是视频记录带。对电视新闻来说,视频和文稿恰似“红花”和“绿叶”。如果视频是“红花”,文稿就是“绿叶”。“红花”“绿叶”只有相互衬托、相互映衬,才能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电视新闻稿属于视频文稿,不完全等同于报纸新闻稿。视频的动态性、即视性和画面性要求,视频文稿要尽量适应画面、场景和现场感以及后期制作加工合成乃至播出播放的要求。因此,在多数情况下,视频文稿(排除纯粹文字性的通告、通知等),一般是视频的“绿叶”,是电视新闻图像的“说明”、备注和“解说词”。由于“剪辑、制作、后期合成”的难度低于视频(文稿可无数次修改甚至重新构思、谋篇布局);文稿撰写、修改、编辑相对容易一些,绿叶多半为了“红花”“修枝打杈”甚至“牺牲”了内容、格式和事实;目的是让“红花”更加夺目、绿叶更加光彩。
在视频图像、镜头,缺位、缺失或连续性、连贯性不足,难以满足文稿的主题和内容要求的情况下,文稿就要独当一面,撑起新闻报道的“重任”。在无现场视频画面或镜头不足时,文稿的作用就更加凸显重要。
视频文稿是配合动态图像的(除口播新闻或纯粹以文字作为画面的公告式新闻等以外),是视频新闻的“解说员”。视频文稿一般不单独成篇。县区电视新闻来自于县区生活实际,素材更加鲜活、特点更加鲜明,画面(镜头)与文稿的相辅相成作用更加明显。
二、报纸新闻稿的优劣势
报纸新闻稿的优势:生动具体、鲜活鲜明、贴近生活,内容相对完整。报纸新闻稿特别是来自于县区的新闻稿大多来自街道、乡镇、社区、村屯,来自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新闻来源广泛、新闻事实丰富。文稿表达方式丰富、体裁表现形式多样。县区报纸新闻稿由于“摆脱”了视频的各种限制(如格式、篇幅、与视频的配合等),完全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表现形式和体裁更加酣畅淋漓,便于阅读的天然优势更加得天独厚。报纸文稿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描述、叙述、概括、浓缩等文字的天然优势独占鳌头。
报纸新闻稿采用文字语言,而文字语言天生就善于描述、叙述、分析、评论和表达;文字的语意、含意等文字的多重属性天然就便于阅读,恰到好处地弥补视频新闻文稿的遗憾和缺点。
在视频拍摄因有多种原因和条件限制情况下,或者视频拍摄镜头不够连贯、画面不流畅或者画面无法表达和体现文稿的主题等,那么报纸文稿就理所当然、当仁不让地“显摆、显摆”,让“视频”一边凉快去!
报纸新闻稿特别是县区报纸新闻文稿写作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根据新闻事实和报道要求等可长可短,可详可略,同样可以描述、叙述、再现新闻场景和现场,甚至还可以评论。文字天然就适宜阅读。这也是所有纸媒文稿不同于视频文稿的主要区别。阅读的优势明显,不存在稍纵即逝的缺憾,可以对文稿文字仔细阅读、慢慢品味、反复鉴赏。存档(电子版)、查阅(纸质版)、携带(电子版)比较方便。相对于视频不占容量。
报纸新闻稿的优势是便于阅读(纸质版)、传递(PDF电子版)、查阅(纸质版),便于保存(PDF电子版)、携带(纸质版)和存档(PDF电子版)。报纸新闻稿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篇幅自由、详略自如。对具体的新闻事件可“追本溯源”“刨根问底”,也可以三言两语、一笔带过。题材、内容五花八门,体裁、格式不拘一格。报纸新闻稿的优势还有下载、复制、保存相比视频新闻所需要的存储容量小,下载、复制速度比视频快。
报纸新闻稿的劣势:相比视频文稿,报纸新闻稿由于缺乏视频画面和声音的“协助”,现场感、即视感和画面感较弱,纸质文稿(纸质文稿不能自动转化为声音)缺乏了听觉器官的参与,文稿的吸引力相比视频文稿差。特别是在新媒体、传统媒体等传播形式载体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由于手机等智能终端的加入,受众、读者或观众等对新闻资讯的获取倾向于便携、易阅、易用、易看,并可随时下载保存的方式。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纸质版)在便携、易阅、易看等方面还要加以改进。报纸新闻稿在文字技巧,内容的贴近性、鲜活性、生动性、形象性等方面还要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在诱惑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上还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
由于显示存储格式等原因,视频和文字缩小后,画面仍然可以观看。在手机等智能终端屏幕上,报纸电子版就算全屏也难以在手机上全版显示(真要全版显示,版面文字就密密麻麻如蚂蚁一样),特别是文字缩小到一定比例后阅读的舒适性大大下降。而视频画面(有字幕的画面)在手机上缩小显示后,仍然可以观看。此外,纸质媒体特别是报纸新闻对阅读环境要求安静,纸媒的现场感、画面感和即视感较弱。
电视新闻稿有同期声、现场声、现场采访和配片(即文字稿);一般来说,同期声、现场声更有现场感,画面、镜头有即视感。报纸新闻稿虽然有现场采访、对话,包括现场场景描述等(再加上现场图片的助阵),但报纸新闻稿的“同期声”是现场被采访人的“文字原文记录”,报纸新闻稿的“同期声”只有通过“文字”才能印刷在报纸上,并且只能阅读,不能“倾听”。电视新闻的“观看”相比“阅读”多了一个感觉器官的参与,“眼耳”并用,“入眼入耳”,吸引力自然比靜态媒体强。
视频文稿与报纸文稿的传播平台和载体完全不同,导致了这两种文稿的格式和要求不同。如果说,视频文稿要求口语化、简洁化,便于朗读和播音;报纸新闻稿则要求简洁、简明,在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报纸文稿(包括视频文稿)的通用要求是准确,至于写作格式、体裁则变化万千。在一定程度上,视频文稿的劣势刚好是报纸文稿的优势,二者各有千秋。视频文稿由于视频、画面的限制,往往省略了新闻导语甚至事件背景等,导致内容的完整性比报纸文稿稍差。报纸文稿内容一般比电视文稿内容丰富、完整。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融媒体中心)
推荐访问: 新闻稿 浅谈 报纸 电视 优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