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消化系统疾病及防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0)06-0022-03
猪的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道、胃、肠、肝、胰、肠道等组成。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水分和电解质,供给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的需要,排除废物等。
猪是杂食动物,食物(食料)结构比较复杂。消化系统又是与外界(生物因子、理化因子、环境因素)接触最直接、最广泛的系统,要想维护好正常的生理功能,必须具有完善的保护屏障和生物调节机制,从而防止某些生物大分子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但是,由于消化系统的自身特点,最容易发生功能紊乱,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①增重减少,饲料报酬降低;②母猪发病影响繁殖机能,丧失哺育仔猪的能力;③仔猪群发生某些消化道传染病时,往往会引起大批死亡,甚至导致猪场倒闭;④发病猪的治疗和护理往往要花费很高的费用。
猪消化系统疾病相当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许多全身性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也会伴有消化系统症状。现将猪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几种主要消化道疾病
1.1口炎
口炎是口腔黏膜炎症的统称,分为卡他性、水泡性、固膜性和蜂窝织性等类型。卡他性口炎的症状有流涎、采食和咀嚼障碍,口腔黏膜潮红、温度升高、肿胀和疼痛。其他类型口炎除上述基本症状外,还有口腔黏膜的水疱、溃疡、脓疱或坏死等病变,有些病例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非传染性病因,包括机械性、温热性和化学性损伤,以及核黄素、锌等营养缺乏症。传染性口炎见于口蹄疫、猪水疱病、猪水疱性口炎、猪水疱疹、猪痘等。
1.2咽炎
咽炎是咽黏膜、软腭、扁桃体(淋巴滤泡)及其深层组织炎症的总称。按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按炎症的性质分为卡他性、蜂窝织性和格鲁布性等类型。症状可见头颈伸展,吞咽困难,流涎,呕吐或干呕,流出混有食糜、唾液和炎性产物的污秽鼻液。沿第一颈椎两侧横突下缘向内或下颌间隙后侧舌根部向上作咽部触诊,可见软腭和扁桃体高度潮红肿胀,有脓性和膜状覆盖物。蜂窝织性和格鲁布性咽炎伴有发热等明显的全身症状。常见病因包括机械性、温热性和化学性刺激,如寒冷、感冒应激时,机体防卫能力减弱,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条件性致病菌发生内在感染。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等也伴有咽炎的发生。
1.3食道炎
食道炎是食管黏膜及深层组织的各类炎性疾病。症状为轻度流涎,吞咽困难,头颈不断伸屈,精神紧张,表现疼痛。触摸探诊食管,可发现敏感,并诱发呕吐动作。原发性病因包括机械性刺激,如粗硬食料、尖锐异物等;温热性刺激,如滚烫的饲料,以及化学性刺激等;继发性食道炎见于口蹄疫、坏死杆菌病等。
1.4胃食道区溃疡
胃食道区溃疡,又名胃溃疡综合征,是特发于猪的一种以胃食道局限性溃疡为特征的疾病。通常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多数病猪因胃内出血而死后才发现。亚急性胃内出血病例可见可视黏膜苍白,体质衰弱,厌食,粪便呈柏油样糊状,含有大量血液和黏液,通常在1~2d内死亡。慢性胃出血不易被发现,是屠宰猪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似乎局限于大量摄入高能量高淀粉饲料、生长迅速、体重45~90kg的圈养猪。有人认为此病发生与遗传性有关,也有人认为主要病因是饲养管理不当。
1.5胃肠卡他
胃肠卡他,即卡他性胃肠炎,或称消化不良,是胃肠黏膜表层炎症和消化紊乱的统称。按疾病经过,分为急性胃肠卡他或急性消化不良和慢性胃肠卡他或慢性消化不良;按病变部位,分为胃卡他即以胃为主的消化不良。按发病机理,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指各种致病因素直接刺激胃肠黏膜上的感受器,或通过神经体液反射性地破坏胃肠的分泌而引起的消化功能障碍)和器质性消化不良(指有胃肠黏膜表层炎症的消化不良)。
以胃机能障碍为主的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精神怠倦,饮食欲大减;口腔症状明显,黏膜潮红,唾液粘稠,口气恶臭,舌被覆灰白色舌苔;肠音微弱,粪便干小、球状,含消化不全粗纤维和谷物;常发呕吐,往往便秘。以肠机能障碍为主的急性消化不良最突出的症状是腹泻和贪饮,粪便呈稀糊状以至水样,恶臭,混有黏液和未经消化的饲料,肠音增强。慢性消化不良表现为病猪精神沉郁,可视黏膜苍白,食欲忽好忽坏,往往异嗜,口腔粘滑、臭味大,有厚薄不等的舌苔;肠音或增强或减弱;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粪便含消化不全的粗大纤维和谷物,病程长,最终陷于恶病质状态。
病因主要有:饲料品质不良,如粗纤维量过高、饲料霉变腐败变质或含有毒物质等;饲养管理不当,如突然变更饲料,不按时供食供水,环境恶劣等;误用刺激性药物和食物中毒等,以及原因复杂的仔猪断奶后腹泻;病原因子导致发病,如传染性胃肠炎、球虫病、肠道蠕虫病等。
1.6胃肠炎
胃肠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重剧炎性疾病的总称。包括黏液脓性、出血性、纤维素性、坏死性等炎症类型。猪发病初期多呈急性消化不良症状,然后逐渐或迅速地出现胃肠炎的典型临床表现,重剧的胃肠炎机能障碍和全身症状,明显的机体脱水,甚至有自体中毒症,治疗不当转归死亡,病程急短。胃肠炎的典型症状是呕吐和腹泻,是猪消化系统的主要疾病。呕吐物带有黏液和血液。剧烈腹泻,粪便稀软,粥状、糊状以至水样,夹杂数量不等黏液、血液和坏死组织片,有时肛门松弛,排粪失禁,呈里急后重状态。病猪迅速脱水,消瘦。A、伴有呕吐的疾病:①猪瘟、猪丹毒等热性疾病的初期(刺激呕吐中枢)。②有机磷中毒。③传染性胃肠炎、沙门氏菌感染、仔猪剧烈下痢、胃溃疡、胃积食、食物中毒、蛔虫病等(刺激迷走神经)。④腹膜炎:见于嗜血杆菌感染。⑤嵌合性疝气。B、伴有腹泻的疾病:①病毒性疾病:传染性胃肠炎、猪瘟、非洲猪瘟、轮状病毒感染、猪流行性腹泻、肠道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等。②细菌性疾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猪痢疾、梭菌性肠炎等。③寄生虫性痢疾:球虫病、弓形体病、蛔虫病、鞭虫病、肠结节虫病、类圆线虫病等。④其他:食物中毒、寒冷刺激、异常乳汁等。
1.7便秘
便秘是由于肠弛缓、干涩、造成肠腔阻塞的一种腹痛性疾病。病猪一般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有时饮欲增加,偶见腹胀、不安等。主要症状是频频取排粪姿势,排粪艰难,有时能排出干小球粪,上附有黏液或血丝。听诊时肠音减弱或消失,伴有肠臌气时可听到金属性肠音。触诊腹部时显示不安,有时可摸到肠内干硬的粪球。原发性肠便秘主要起因于饲养管理不当,如长期饲喂含粗纤维过多的饲料或精料过多,青饲料不足或缺乏饮水或矿物质性添加剂添加过多等。继发性肠便秘,常见于猪瘟、猪丹毒、弓形虫、流感等热性病发生过程中。
2主要防制措施
猪消化系统疾病病因复杂,而且发病机理与猪体自身状况密切相关,防制时应从多方面考虑。
2.1科学饲养
科学饲养管理是防制猪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猪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机理和发病严重程度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各种因素,如营养不良、冷热、潮湿、断奶、转群等都可引起猪发生应激反应,减弱其免疫力和防御功能,从而诱发疾病。其中有些不良饲料因素如饲料品质不良等可直接导致消化疾病。
(1)提供合理营养。猪是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杂食动物,在其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要求比较高。如果营养供给不上,就会导致生长减慢、停滞甚至出现各种营养缺乏性疾病。
(2)科学配方。根据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生长发育阶段和猪群性质、用途,科学地制定营养全面的饲料配方。随着养猪业的发展,人们对养猪生产效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只有根据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规律制定科学的食谱,才能维持其健康生长。
(3)科学喂养。根据各类猪群的特点确定合理的饲养方法。按猪群需要供料供水,不可断缺,不要突然更换饲料。同时防止饲料在猪舍中存留过久而发霉变质,保证饮水清洁卫生,不污染粪便、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卵,不含有害化学毒物或过多的矿物质。
(4)保证饲料品质优良,防止中毒,不以霉败、变质谷物作饲料来源。饲料中添加的含有毒成分的添加料如棉子饼、豆饼、菜子饼等应经正确处理并限量。青饲料不要堆积过久。
2.2加强管理
控制猪舍温度。温度是养猪生产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对猪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严重时可引发疾病。仔猪对环境温度变化特别敏感,冷热刺激都会引起仔猪的应激反应,导致不完善的消化机能进一步减弱,诱发消化道疾病。在管理上,应注意搞好冬季的保温防寒和夏季的防暑降温,平时也要随时注意气候的变化。对保育栏、哺育栏中的仔猪要特别护理。
(1)防止猪舍潮湿。随时清除舍内粪、尿,冲洗后尽快把水扫净,时常通风换气带走舍内湿气。猪舍潮湿不仅易引起猪的湿疹、关节炎、软脚、腐蹄病等,而且为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创造了条件。
(2)保持舍内光线充足,空气新鲜。猪舍内最好能让阳光透入,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维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夏天应有穿堂风,冬天要有透气孔。
(3)减少应激因素。饲喂、打扫卫生、消毒时应动作轻柔,不要惊群。尽量消除周围环境的噪音。
(4)加强哺乳期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分娩时作好护理工作。仔猪出生后断脐带、剪牙、打耳号以及断尾都是严重的刺激,应一次完成。作好断奶时的管理工作,防止仔猪早期断奶后的腹泻。抓好仔猪早期补饲,圈舍、饲料成分、饲喂次数、饲料量等逐渐过渡。
2.3严格卫生管理和消毒
做好猪场的卫生管理和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是防制消化系统疾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1)场区卫生管理和消毒。禁止闲杂人员及车辆出入猪场,减少饲养工作人员进出,在大的出入口设置消毒池和洗手消毒盆,有条件的猪场应配备淋浴间,每栋猪舍设小消毒池和更衣间。
(2)猪舍卫生管理、消毒和驱虫。保持猪体清洁卫生,清除猪体上的粪污和灰尘,可定期用水淋浴,刷拭干净,并喷洒消毒液。转移到配种舍的母猪应进行配种前驱虫和杀虫。交配前应对公猪和母猪的躯体特别是会阴部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产房应进行严格清洗和消毒,分娩前母猪彻底清洗消毒。保育栏经常冲洗消毒,母猪乳房哺乳前消毒。定期对全体猪群进行驱虫,按照当时寄生虫系和虫卵发育条件,媒介活动情况,于春秋两季或其他季节选用驱虫药进行驱虫,仔猪断奶后必须驱虫一次。
2.4查明和杜绝疫病来源
(1)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猪场最好自养公猪和母猪繁殖仔猪,自己育肥,避免买猪时带进传染病。为了提高效率,加强疫病预防,尽量采取全进全出饲养方式。
(2)对引进猪群的管理。不从发病地区引进猪源。引进猪应隔离观察2周再并群。其间应进行肠道蠕虫和体虫的驱除。确认无传染病后,经过彻底清洗和体表消毒,方可正式入场投产。
(3)作好本场的疾病监控工作。及时发现病情并迅速作出诊断,一旦发生传染病,立即对发病猪群实行隔离或封锁,严格消毒。对病猪的排泄物及接触过的场地、圈栏、饲具以及接触过病猪的人员进行消毒,其他临近猪舍应增加消毒次数,作好预防性消毒。病死猪是疫病传染的主要来源,最好焚毁或消毒后加生石灰深埋。疫病扑灭后,实行终末消毒,对病猪周围的场地、栏舍、一切饲养管理用具以及痊愈后的猪体进行彻底消毒。
推荐访问: 消化 系统疾病 措施 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