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临床分析

2022-05-05 16:15:02 |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探究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中,其主要临床特点,同时总结其病因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HP及活检检测,探究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中,其主要临床特点,同时总结其病因及有效治疗方法。结果 在疾病分级方面,有25例(31.25%)患者为I级,有43例(53.75%)患者为II级,有12例(15.00%)患者为III级;在肠上皮化生HP感染方面,有75例(93.75%)患者为中轻度HP感染,有5例(6.25%)患者为重度HP感染;在病理组织学方面,有11例(13.75%)患者为肠化生,有33例(41.25%)患者为不典型增生,另外有36例(45.00%)患者为腺体萎缩。结论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中,其发病原因主要与患者的年龄,及吸烟喝酒因素有关,胃镜检查是该病当前最为有效的诊断方法,加大该病的早期诊断的研究,对于提升疾病治疗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观察其临床特点,分析其诱发因素,对于指导该病的临床治疗有着积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47例,女性患者有33例。患者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3.5±5.8)岁。在疾病发生年龄方面,45~55岁的患者有21例(26.25%),56~65岁的患者有27例(33.75%),66~70岁的患者有32例(40.00%)。全部80例患者均根据中华消化学会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标准,予以确诊。

1.2治疗方法 全部80例患者都给予活检以及HP检测。活检方面,给予患者实施快速尿素酶试验,同时给予相应的病理检测,在患者的大小弯部、胃窦部,以及胃体部等区域,各取下一块组织,用于活检试验;幽门螺杆菌检测方面,选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来检测患者的HP抗体情况,若其检测结果呈阳性,则表明其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反之则不是[1]。

1.3统计学分析 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3.0数据包进行处理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真实原始数据及平均数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字2检验,以P<0.05差异为存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疾病分级方面,有25例(31.25%)患者为I级,其血管区域透见,单发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同时其颗粒较细,为胃粘膜表现。有43例(53.75%)患者为II级,其血管区域透见,多发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且为中等颗粒,为胃粘膜表现。有12例(15.00%)患者为III级,其为粗大颗粒,且没有皱襞,血管表层弥漫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为胃粘膜表现;在肠上皮化生HP感染方面,有75例(93.75%)患者为中轻度HP感染,有5例(6.25%)患者为重度HP感染;在病理组织学方面,有11例(13.75%)患者为肠化生,有33例(41.25%)患者为不典型增生,另外有36例(45.00%)患者为腺体萎缩,见表1,表2。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发患者群为中老年群体,该病的病理形成机制较为复杂,其中较为常见的病因是其胃粘膜细胞的凋亡及增殖过程,出现不均衡情况,同时该病在发病过程中,也存在着多种分子生物学的变化。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反应有消瘦、上腹隐痛,以及恶心和厌食等,由于该病病程较长,病情恶化到一定程度后,还会引发癌变,极大的增加了疾病治疗难度[2]。

当前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中,其主要采用胃镜检测的方法,虽然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设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在该病的早期诊断方面,依然要借助到病理组织学检测手段,才能对疾病予以早期准确诊断[3]。本研究对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在疾病分级方面,有25例(31.25%)患者为I级,其血管区域透见,单发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同时其颗粒较细,为胃粘膜表现。有43例(53.75%)患者为II级,其血管区域透见,多发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且为中等颗粒,为胃粘膜表现。有12例(15.00%)患者为III级,其为粗大颗粒,且没有皱襞,血管表层弥漫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为胃粘膜表现;在肠上皮化生HP感染方面,有75例(93.75%)患者为中轻度HP感染,有5例(6.25%)患者为重度HP感染;在病理组织学方面,有11例(13.75%)患者为肠化生,有33例(41.25%)患者为不典型增生,另外有36例(45.00%)患者为腺体萎缩。通过对其病因的分析可发现,该病的发生原因与患者年龄及吸烟、饮酒情况存在密切的联系。年龄因素方面,由于患者年龄的增加,其机体的胃粘膜受到外界刺激的次数也会急剧增加,因而其出现损伤的概率也会急剧提升,本研究中,在66~70岁年龄段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32例,其占到了本次研究的40.00%,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大,其胃粘膜遭受的损伤也越来越严重,导致其胃粘膜功能出现障碍;同时本研究结果还发现,长期吸烟与饮酒,也会极大的增加胃炎的发病率,从而最终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4]。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该病的临床症状反应方面,虽然大多数患者都存在消化不良的情况,但是仍有少部分患者其不存在较为明显的症状反应,因而其容易出现误诊,延误疾病的治疗,因此为了有效防控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结构,杜绝烟酒,尽量不要暴饮暴食,同时指导患者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5]。此外,还要加大对该病早期诊断及其临床特点的分析研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从而有效的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6]。

参考文献:

[1]邝耀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9):145-146.

[2]罗显克,王大东,谭健荣.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1(21):3238-3239.

[3]唐建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2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01):145-147.

[4]唐建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200例临床分析[J].华夏医学,2012(01):19-21.

[5]张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03):86-87.

[6]米热古丽·吾布力,吐尔洪·吐尔逊.13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31):42-43.

编辑/丁一

推荐访问: 临床 分析 萎缩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