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误诊为颅内感染30例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通过对川崎病(KD)误诊病例的统计和分析,提高对KD鉴别诊断的认识,对临床诊断KD提供帮助。方法:在280例KD中,对早期误诊为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误诊的原因。确诊为KD后即给以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结果:280例KD中误诊为病毒性脑炎9例,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21例。30例患者分别在入院后2~16天确诊,平均8.34天,30例病人均临床治愈出院,住院时间为14±5天。结论:KD由于早期为非特异性发热为主,易被误诊为一些感染性疾病,若合并脑脊液细胞数增高等表现易被误诊为颅内感染。
【关键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误诊;早期诊断;颅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R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394-01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婴幼儿多见[1],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尤其是发病早期,易被误诊[2]。我院1996~2011年收治的280例KD中30例在发病早期被误诊为颅内感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KD患儿280例中30例在疾病早期误诊为脑膜炎30例, 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32.7月。急性起病28例,亚急性起病2例,从发热至临床确诊川崎病为7~18天,总病程12~25天。30例患儿均以发热起病,低热6例,中等热度16例,高热8例,抗菌素治疗2~15天无效,体温仍不稳定;病史有一过性皮疹8例,(26.6%);睑结膜充血22例(73.0%);口唇皲裂24例(80%);颈部淋巴结肿大29例(96.7%)。辅助检查:①血象 病初期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26例,减少1例,正常范围5例,分类中性粒增高16例,淋巴细胞增高14例,血小板轻度增高(小于40万/mm3)15例,血小板正常范围(10-30万/mm3)8例,血小板减低7例;②血沉增高26例,CRP增高28例;③脑利钠肽增高5例,肌钙蛋白检查阳性26例;④头颅CT显示脑积水轻度16例,硬膜下积液8例;⑤心脏彩色多普勒显示冠状动脉扩张22例;⑥CSF检查30例病人早起做腰椎穿刺,CSF结果,白细胞均有增高,最高1例200×106/L,最低一例脑脊液白细胞32×106/L,均为轻度增高,脑脊液蛋白增高12例,乳酸增高6例。生化检查包括氯化物、糖全部正常。
1.2 研究和治疗方法 对30例KD患者早期误诊为颅内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误诊的原因。患者确诊为KD后即给以注射丙种球蛋白1g/kg.d×(1~2)d,口服阿司匹林30~50mg/kg.d×5d。
2 结果
2.1误诊疾病 误诊为病毒性脑炎9例,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21例。
2.2治疗与转归 30例患者分别在入院后2~16天确诊,平均8.34天, 16例患者在治疗24小时内体温将至正常,14例患儿在治疗48小时内体温将至正常。30例病人均临床治愈出院,住院时间为14±5天。
3 讨论
3.1 误诊原因分析 KD是一组临床综合征,早期以发热为主,与某些感染性疾病相似,起病过程中出现颈侧淋巴结肿大、皮疹、手足硬肿、蜕皮等表现,尤其是不完全型KD在疾病早期诊断需排除一些感染性疾病[3、4]。本组KD患者CSF有无菌性脑膜渗出性改变,易被误诊为颅内感染。
作者认为KD误诊为颅内感染原因如下:①KD起病和病程演变不典型。该组患儿就诊时均有发热,高热18例,中低热12例,高热患儿均易出现精神差,部分患儿伴有呕吐,故易考虑到颅内感染;②颈部淋巴结肿大非特异体征,可见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易被忽略;手足硬肿、蜕皮等特异性体征出现延迟;③患儿早期发热、应用抗菌素治疗无效,易被误诊为感染对该种抗菌素不敏感;④血沉、CRP等指标虽有提示,但为非特异性指标,同样见于感染病人,故易误诊;⑤腰椎穿刺作为一种发热病例的诊疗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诊断,该组病例均有脑脊液细胞数增高,故被误诊为颅内感染。
3.2 误诊疾病分析
3.2.1病毒性脑炎 本组误诊为本病9例。作者认为二者鉴别要点为:①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同时伴有精神差,嗜睡,头疼、呕吐等症状,部分病人伴有抽搐,小儿虽然不会说头疼,但是患儿常表现为哭闹、烦躁等;KD除了有高热表现,常无明显的嗜睡、烦躁、呕吐等症状。②病毒性脑炎早期体征可表现有颅内高压表现,存在呕吐,前囟饱满,颈项强直,病理征阳性,多无颈侧淋巴结肿大,而KD早期易出现口唇皲裂、皮疹、结膜充血、颈侧淋巴结肿大等症。③病毒性脑炎多发生于夏季,多由肠道病毒引起,查血或脑脊液病毒可帮助诊断。KD往往无明确病原菌,病毒检测为阴性。④病毒性脑炎经抗病毒及降颅压等综合治疗,体温多在3~5天内下降,精神明显好转,而KD只对丙种球蛋白敏感。
3.2.2 化脓性脑膜炎 本组误诊为本病21例,作者认为二者鉴别要点为:①综合分析病情:化脓性脑膜炎多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皮肤感染、脊柱裂、外伤破口等病史及体征,KD往往无典型病史及感染灶。②做好脑脊液的分析: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典型改变表现为脑脊液细胞数的异常增高,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乳酸大于3.5mmol/L,虽然经过不规则治疗,脑脊液细胞数会较低或者正常,但其CSF生化蛋白仍然增高,CSF糖降低,乳酸增高;③注意临床表现:患儿发热时的临床表现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一过性皮疹,口唇红、皲裂,发病一周左右有无手足硬性水肿,继而脱皮等,KD会有典型的发病经过,而化脓性脑膜炎无前述表现。④化脓性脑膜炎应用抗菌素治疗有效,患儿体温会逐渐好转,精神症状好转,脑膜刺激征减轻或消失,而KD应用抗菌素治疗是无效的;⑤做好病原菌检查,KD患儿脑脊液培养及血培养均为阴性,而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培养及血培养部分能找到致病菌。
参考文献:
[1] 谢利剑,黄敏,张艳涛,等.2002-2007年川崎病289例回顾性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28-30.
[2] 郭云红,贺向武.川崎病易延误诊断的原因[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5):83-84.
[3] 陈新民.川崎病的诊断治疗现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9):919-711.
[4] 杨广平.小儿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误诊13例分析[J].中国误诊医学杂志, 2009,9(7):617.
作者简介:
秦清艳,女,1971年2月出生,汉族,副主任医师,本科学历,工作于开封市儿童医院,从事小儿神经内科专业。
推荐访问: 误诊 临床 川崎 感染 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