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达尔文医学理论开展儿科护理

2022-05-05 17:30:03 | 浏览次数: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02-0011-02

进化论医学即达尔文医学(Darwinian medicine,DM),它运用进化论从四维时空(三维空间+时间因素)解释疾病及医学问题,从物种而不是从个体的观点研究疾病,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疾病。儿科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生长发育。小儿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中,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可患生长发育性疾病。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与人类的进化过程极其相似,我们可把小儿看作人类进化的一个缩影。在此,我们运用DM的理论对儿科疾病的护理进行讨论。

1 感染性疾病的护理

儿科最主要的感染性疾病是肺炎和肠炎,其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和腹泻等。DM指出,人体对感染做出的反应是有助于战胜疾病的适应性变化,发热、咳嗽和腹泻等症状都是机体的防御反应。发热是体温调节中枢的重新设定,它可促进炎性细胞的趋化、加快抗体的合成,有利于杀灭病原体。退热治疗有时会使疾病病程延长,但如果患儿体温太高,又易发生热性惊厥,这时就应及时退热治疗。小儿患肺炎时的咳嗽有助于排出病原体,治疗时可选择一些祛痰药物,不用中枢性镇咳药,并鼓励患儿咳痰。小儿患肠炎时的腹泻亦有助于排出病原体,治疗时不应使用止泻药物,有时反而需要清洁灌肠治疗。我们应用DM理论对上述症状护理时,家长常不理解,而要求对症治疗,这有待更新观念、加强宣教。

随着各种疫苗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我们已彻底消灭了天花,基本控制了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但是,结核病和病毒性肝炎等仍在流行,禽流感、SARS、疯牛病、艾滋病等新病层出不穷。DM认为人类与病原体的抗争、竞赛,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人类始终是落后的追逐者。病原体的繁殖速度之快、数量之多,它们一天的进化速度可以和人类的一千年的进化速度相比。它们出现的抗药性变异,毒力变异,抗原性变异如此之快,以至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都来不及更换“型号”。近年临床开展了微生态疗法,通过以菌治菌的战略来控制感染,例如治疗肠炎时伍用双岐因子或双岐杆菌制剂等。

2 营养性疾病的护理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科最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其发病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持续存在。DM认为由于服装的应用,人类由有皮毛的动物进化为无毛的现代人,由室外活动为主转为室内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减少,佝偻病的患者增多。对本病的护理方法为日光照射和食物补充,应鼓励小儿多参加户外活动,并合理膳食、不挑食。小儿贫血的病因也多为膳食结构不合理所致。

近年来小儿肥胖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常合并血压增高、血糖增高、甘油三酯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低等代谢综合征。DM认为,以肥胖症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病或富贵病等,是人类基因与生活环境不能同步进化的结果。古人类时期是狩猎一采集的生活方式,即“多动少食”。现代社会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不再仅为食物而奔波,也不需为生存消耗过多的体力。现代人类的遗传基因变化很小,不超过两万分之一。从DM的角度防治肥胖症的主要方法是“多动少食”。

3 免疫性疾病的护理

在物种进化过程中,无脊椎动物仅有吞噬细胞;鱼类已有胸腺和淋巴细胞;禽类有了腔上囊,可产生特异抗体;哺乳动物能产生IgM、IgG和IgA;人类则还有IgD和IgE等五类。随着免疫结构和功能的进化,人类更易患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湿疹、荨麻疹、变应性鼻炎、哮喘等。小儿湿疹的病因,除与遗传因素和环境温、湿度有关外,奶、蛋、肉类等食物是主要的过敏原。近年来,随着乳母食物的丰富多样,常使过敏原通过乳汁而致敏哺乳的婴儿。只要减少乳母的饮食种类和成分,就可减少婴儿湿疹的发生,但又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因此,对本病的护理应以保证小儿生长发育为前提,适当调节乳母的饮食。

人类个体发育是种系发育的重演,虽然胎儿期已能够产生IgM,但有效的IgG抗体应答要在生后3个月后才产生;生后6个月内有母亲IgG的保护,小儿不易受感染;但此后,随着母亲IgG的逐渐减少,小儿自身IgG的增多不足,小儿易患前述的感染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病;至青春前期时,随着各种免疫球蛋白达成人水平,小儿又易患风湿热、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无论小儿患免疫缺陷病或自身免疫性病,都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免疫功能特点,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4 心理行为疾病的护理

焦虑症是小儿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是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反应,即防御反应。虽然本病可引起不安的情绪和行为,但对小儿却有保护作用。例如,婴幼儿的分离性焦虑或社交性焦虑,常表现为哭闹,其实质是寻求他人的帮助和照顾。这如同鸡雏离开母鸡时的鸣叫一样,有助于母鸡的找寻。学龄儿童的焦虑症常表现为躯体症状,如头痛、腹痛、胸痛等。近年来,本病还有新的表现形式,如叹息样呼吸、高通气综合征等[a-m]。从DM的角度看,这些症状都是人体对危险的适应性反应,是抵御危险的准备状态,如果缺乏这种准备,人体将会蒙受更大的打击和损伤。我们对焦虑症的护理不是要针对其症状,而是要找出其病因。无论其症状轻重,大都有明确的心理诱因,如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只有脱离了环境中的危险因素,才能消除症状。

5 体位性疾病的护理

从四肢爬行的脊椎动物到双足行走的类人猿,从类人猿到人,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的转折点。它所创造的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特有的“直立性疾病”,诸如颈椎病、腰椎间盘脱出症、脑缺血、下肢静脉曲张、腹股沟疝、痔疮、胃和肾下垂等。小儿常见直立性调节障碍,这是由于小儿自主神经发育不成熟,血管舒缩反应不良,直立位后身体下部血液贮留,而上部器官供血不足产生的。对本病的护理是:在转变体位时,采用按摩、加压等方式刺激神经系统的敏感性,增加下肢血管舒缩。通过游泳、跑步等运动疗法治疗。

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喜好俯卧位睡眠,以往认为这是不良的睡姿,它可诱发婴儿猝死综合征,护理小儿睡眠时需纠正这种睡姿。但DM则认为,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采用俯卧位的睡姿,人类患肺部疾病时采用这种睡姿还可增加肺部的供氧,有利于肺病的恢复。因此,早产儿呼吸暂停、肺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呼吸衰竭等重症,均可采用俯卧位睡姿。

综上所述,用进化论的方法探讨小儿疾病,有助于儿科护理的提高和发展。DM为现代护理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推荐访问: 达尔文 儿科 护理 理论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