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本茂:海军中的居里夫人
方案……这些都必须“亲密”接触那些对人有害、拿出成品却可让国家扬眉吐气的东西。两相对比,她想通了:个人算什么!
不久,她借助于之前那位工程师的研究资料,搞清了外国清净剂的化学成分,自行研制出来的清净剂达到了国外产品的水平,完全符合航标灯的使用标准。
首次成功,让萨本茂兴奋得彻夜未眠。但她是冷静的,并未因成功而忘乎所以。她发现,由于国产乙烷气杂质太多,通入这一清净剂时,使清净剂的寿命大大缩短了。
“必须尽快研制出适合国产乙烷气的清净剂来。”萨本茂想。
于是,她开始跋涉在一条更加艰苦的道路上。
再延长十分之一也好
试验过程中,发生过小爆炸,萨本茂的手指多次被炸伤。但她不气馁,揩干了血迹,包扎好,又开始埋头苦干。经过上百次试验,她终于从四五十种配方里筛选出三种。为了对这最后三种配方进行对比试验,她将三只航标灯搬进了实验室。
那段时间,她的实验室里就像点了长明灯,一到晚上,三只航标灯忽明忽暗,一度引起附近居民的关注。
试验的结果终于出来了,其中一只航标灯燃烧了几个月之后,灯嘴如故,没有一丝一毫的污垢。适用于国产乙烷气的第一包清净剂黄粉诞生了。
萨本茂仍不满足。她想:“新生的祖国正处于最困难的时期,需要想尽办法节能节源。能不能使清净剂黄粉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延长呢?哪怕再延长十分之一也好。”
她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一天傍晚,她在苏州河畔散步,突然想到,乙烷气通过清净剂的时候,对清净剂来说,发生的是氧化反应,那么,能不能利用这个反应,让用过的清净剂再恢复原来的状态呢?可能,很可能!
她立即奔回实验室,开始用氯气还原,果然不错;但是,如果有剩余的氯气未排尽,通过乙烷气就会爆炸。她又想到了氧气,空气中有取之不尽的氧气。试验证实了她想得在理,只要有阳光照晒,就可以使黄粉还原。
于是,一种超世界水平的乙烷清净剂问世了。它不仅成本低,制造方便,清净质量好,而且使用寿命是法国同类产品的12.5倍。该清净剂在我国航运照明上使用了30年。
“没有资料,不等于没有办法”
有一年,萨本茂和几位专家一起被派去青岛,调查一起外国产乙烷钢瓶爆炸事故。调查的结论是,由于这只钢瓶使用过久,瓶中填料失效而引起爆炸。没过多久,天原化工厂的一只乙烷钢瓶也由于同样原因发生爆炸。
萨本茂深感忧虑,因为在海防线上,有上千只这种钢瓶,它们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为此,她向领导建议把所有的老式乙烷瓶封存检查。与此同时,她开始了乙烷瓶填料的研制。
虽然知道国内没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资料,自己也没有经验,但萨本茂觉得:“没有资料,不等于没有办法。”
她从分析研究旧钢瓶开始,和工人们一起,一次又一次冒着爆炸的危险,反复试验,终于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乙烷瓶填料研制的空白。
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了。
尾轴是船上连接主机和推进器的重要部件。没有尾轴,推进器就不能转动,以往重要舰船的尾轴为防止海水侵蚀,都由不锈钢制成。这种尾轴本来一直靠进口。但在上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撕毁了供货协议,尾轴供应出现了危机。
萨本茂夜不入眠地想办法。一天凌晨3点,她从床上跃起,提笔写了一份请战书,承担下研究不锈钢尾轴代用品的重任。
和乙烷瓶填料一样,研究不锈钢尾轴的代用品,没有现成的样品可供分析,也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供参阅,其难度可想而知。但萨本茂坚信:“世上本无路,路是人走出来的。”
她和工人们首先查明了尾轴的工作状态、受海水腐蚀的程度等情况,然后用多种涂料进行无数次反反复复的试验,最后确定了采用玻璃钢的方案。
但是,采用玻璃钢,其固化剂必须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给施工带来了不便。于是,她又着手解决黏合剂的室温固化问题。
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奋斗,她攻克了低温固化等关键问题,世界上第一根玻璃钢尾轴终于诞生。
简陋条件下的20多项科研成果
正当萨本茂风华正茂时,“文革”却开始了。那是1967年的严冬,“一月风暴”在上海滩肆虐,“白专典型”萨本茂被赶出了试验室。
“你为国家那样没日没夜地干,却还要遭受这么大的委屈,我真想为你大哭一场。”一个女工悄悄为她鸣不平。
萨本茂来到了最脏、毒性最大、谁也不愿意去的油漆车间玻璃钢小组,接受“劳动改造”。
虽然她的身影从技术实验室里消失了,不过科研和发明仍在她的心中。工人们理解她,悄悄地为她筑起了一块水泥台,作为她的实验桌。
一次,海军舟山基地的同志偷偷来找她,希望她帮助解决特殊声呐中防腐涂料的问题。
萨本茂接下了这个难题。在“革委会”的头头不在时,她让他们把声呐运进来,再把自己经过上百次试验研制出的涂料涂上,又悄悄运出工厂装到舰上去试验,不理想再运回来……
就这样,经过许多次的运进运出,终于迎来了中科院对新研制的声呐鉴定的那一天,但萨本茂这位“地下试验者”却未能去参加。
鉴定结果是,由于制作精良,涂料出色,效果比美、苏的同类产品还好。从此,我军舰船有了第一流的“水下千里眼”。
谁能想到,身处逆境中,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萨本茂竟完成了20多项科技成果。
“我要把光和热全部奉献给人民。”萨本茂说。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了,坚冰终被打破。1978年,她登上了全国科学大会的领奖台。
1980年,56岁的萨本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30多年的夙愿。她对自己的要求更严了。此后,她负责的课题组又先后完成了无毒电刷镀铟溶液的制备、82型铝活塞积炭清洗剂、乙烷瓶填料工艺改进、842钢质零件清洗剂、电刷镀铟废液回收处理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其中,安全型电刷镀铟溶液的研制还获得了全国发明展银奖。
(本刊综合整理)
推荐访问: 居里夫人 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