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切口腹腔内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150例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观察腹腔内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方法:选择280例小儿疝气病例随机分成两组,经腹腔内高位结扎术(A组)150例,经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对照组B组)130例,观察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费用,术后复发及术口疤痕情况。结果:经腹腔内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较经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小,住院费用低,术后复发率低,术口无疤率高。结论:经腹腔内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小儿疝气;微小切口;腹腔内;优点
【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00-01
腹外疝是临床上最为多见的疝,而斜疝又是最为多见的腹外疝,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其中又以小儿腹股沟斜疝最为多见,崇义县人民医院从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280例小儿疝气,其中行微小切口腹腔内高位结扎术治疗150例(A组),经传统的腹股沟切口行腹膜外疝囊颈高位结扎术130例(B组)。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A组150例小儿斜疝患者,男132例,女18例,最大年龄14岁,最小年龄9个月,平均年龄2.6岁;B组130例,男117例,女13例,最大年龄13岁,最小年龄11个月,平均年龄3.1岁。
1.2方法
280例随机分为两组,经微小切口腹腔内高位结扎术治疗150例(A组),经传统的腹股沟切口行腹膜外疝囊颈高位结扎术130例(B组)。术前常规行血、尿、便常规、凝血四项及心电图等检查。麻醉方式:6岁以下患儿静脉全麻,6岁以上患儿连续硬膜外麻醉。A组患儿平卧,术者用示指探入患侧皮下环,在皮下环上1.5cm、外侧1.5cm处确定为手术切口,切口为横行,长1~2cm,并用龙胆紫标记,消毒铺巾。逐层切开皮肤、浅筋膜、及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肌肉,提起腹膜,打开腹腔。提起切口下缘的腹膜并向下牵拉,即可见疝囊口及其内容物。肥胖患儿有的疝囊口不易显现,术者可用小指伸入腹腔往腹股沟探查,即可确定疝口的位置。将疝内容物还纳后,提起疝囊口后唇腹膜,沿腹膜外侧分离并剪断后唇腹膜,将疝囊口结扎或缝扎,对数无误,关闭腹腔。B组患儿平卧,消毒铺巾,取患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上1cm处至耻骨结节,作一与腹股沟韧带相平行的长3~4cm的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在腱膜的深面进行分离,内达腹内斜肌与联合肌腱,外至腹股沟韧带,显露腹股沟韧带返折部分。依肌纤维的方向切开睾提肌,显露疝囊并打开,将疝内容物还纳入腹,把疝囊剥离至疝囊颈,在颈部缝扎,距结扎线1cm处剪除多余的疝囊,检查无出血,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皮肤[1]。
2 结果
手术时间A组平均为12分钟,B组平均为25分钟;切口长度A组平均为1.6cm,B组为3.2cm;平均住院天数A组为3.5天,B组为5.5天;平均住院费用A组为1800元,B组为2100元。术后两年随访,A组无复发,B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0.76%;切口疤痕A组30例可见线性疤痕(均为5岁以上患儿), 疤痕率20%,B组均可见疤痕,疤痕率100%。
3 讨论
腹股沟疝手术的基本原则是关闭疝门即疝囊口,加强修补腹股沟管管壁。由于婴幼儿的腹肌在发育中逐渐强壮而使腹壁加强,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常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故无须施行修补术。传统的腹股沟切口入路手术,术口较长(3~4cm),还破坏了腹股沟管的正常解剖,而且术中有时寻找疝囊很费时(特别是疝囊较小时),剥离疝囊时还容易损伤精索等组织。因术口不是顺皮纹,术后疤痕较明显,而且不易消除。如今发展较快的腹腔镜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具有微创、美容、安全、恢复快等优点,熟练的医师手术时间在10分钟以内,住院时间2~3天,是现代治疗疝气的最佳选择[2][3]。但设备昂贵,而且还需掌握专门的腔镜技术,患者医疗费用相对较高,在基层医院一下子难以普及和推广。微小切口腹腔内治疗小儿疝气,具有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的优点,又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投资和专门的培训,患者医疗费用低廉,容易在基层医院推广及普及。
参考文献
[1] 许怀瑾.实用小手术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6~201.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六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7~416.
[3] 刘衍民,李宇洲,李成昌,等.微型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术及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0,4(4):251-252.
推荐访问: 疝气 切口 高位 微小 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