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摘要】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它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及睡眠深度的不足,目前临床治疗方法有西药治疗、中药治疗、物理疗法等。笔者对目前的中西医治疗失眠的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选择治疗 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失眠症;西药;中医;中西医结合
睡眠是维持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只有在具有良好睡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保护生活质量,完成各种社会活动。如果患睡眠障碍性疾病不及时控制将会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诱发更严重的躯体和心理疾病;失眠症[1]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它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及睡眠深度的不足。现在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竞争日益加剧,失眠的发病十分普遍,患者轻者入睡困难、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重者则整夜不能入眠,这种患病率的不同与个体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和体验不同有关。失眠症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和日常工作能力下降,严重者合并焦虑、强迫、抑郁等症。因此合理治疗失眠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1 非药物治疗
1.1 睡眠卫生教育和心理治疗 首先让患者了解一些睡眠卫生知识,消除失眠带来的恐惧,帮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根据自己的习惯安排好合理的睡眠时间,尽量不要饮酒、饮浓茶或含咖啡因的饮料。从事适当的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持之以恒,促进身心健康,克服过度的紧张、兴奋、焦虑、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对于比较严重的失眠患者可进行睡眠行为的控制,有睡意时方上床睡觉,并避免午睡。晚餐要清淡。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如看书、看电视等。晚上尽量不要参加宴会、朋友聚会、唱歌等引起紧张或兴奋的活动。睡前2 h避免做剧烈的体育活动。另外,要注意睡眠环境的安宁,努力减少噪音,床铺要舒适,卧室光线要柔和,去除各种可能影响睡眠的各种外在因素。
1.2 物理疗法 除了睡眠教育和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以外,还有很多的治疗方法,如:中医的针灸、气功、推拿、按摩等。对失眠均有一定的作用。另外现代医学中借助于某些物体或医疗仪器进行的物理疗法,如:水疗、电睡眠、导平仪治疗等,都对失眠有治疗作用。
2 药物治疗
2.1 西药治疗 治疗失眠症的药物主要包括第一代巴比妥类、第二代苯二氮卓类及第三代非苯二氮卓类,第一代巴比妥类药物在临床上已很少应用,第二代苯二氮卓类药物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治疗失眠药物,此类药物可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具有安全性高,耐受性较好的催眠药。缺点是比较容易形成药物依赖性、停药反跳和记忆力下降,但短期应用不会出现药物依赖性。此类药物依据药物半衰期可分为3类,①短效类,其半衰期小于6 h,常用的药物三唑仑主要用于入睡困难和醒后难以入睡。②中效类,半衰期6~24 h,常用药物 阿普唑仑,主要用于睡眠浅,易醒和晨起需要保持头脑清醒者。③长效类,半衰期24 h以上,常用的代表药物有地西泮,常用于早醒。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包括佐匹克隆、唑吡坦等药物,起效快,半衰期短,次晨没有宿醉症状,药物依赖和停药反跳少等优点,是目前推荐为治疗失眠的一线药物。
2.2 中药治疗 失眠症中医属于“不寐”范畴,发病原因病因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不能由动转静而致。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实证泻其有余,(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虚证补其不足,(代表方:归脾汤加减),在此基础上安神定志,(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清心安神。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王雷芳[2]对失眠症用西药、中药及多种物理疗法治疗失眠结果显示总有效达到95%。陈明森[3]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120例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并得出结论中西医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失眠症值得临床推广。
目前,对于重症失眠症的治疗多采用上述各种方法的综合治疗,其中应以睡眠卫生教育和心理治疗为基础,中西医结合、辅以一种或几种物理疗法,增强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且多数报道证实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一种(中医或西医)治疗。因此,综合治疗重症失眠症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贾建平.神经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9.
[2] 王雷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44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6(8):12,46.
[3] 陈明森.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失眠症120例临床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1):3270.
推荐访问: 失眠症 中西医 现状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