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合并多发性静脉血栓、反复肺栓塞1例

2022-05-06 13:35:03 | 浏览次数:

[摘要] 该文报道了1例57岁女性患者,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首次住院,后又因肺栓塞复发、右上肢浅静脉和右下肢深静脉血栓、胸腔积液两次住院,最终诊断为肺癌、纵隔淋巴结、胸椎等多处转移。提示对于静脉血栓特别是多发性、不常见部位的血栓、反复肺栓塞的患者除给予积极、规范的治疗外,还要考虑到恶性肿瘤的可能性,积极地进行肿瘤的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词] 肺癌;静脉血栓;肺栓塞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1-130-01

恶性肿瘤合并血栓与栓塞虽然并不少见,但是对某些特殊病例的诊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诊治1例肺癌合并多发性静脉血栓与反复肺栓塞的病例,患者共住院3次才最终确诊。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7岁,因左下肢胀痛10d,右侧胸痛伴咯血3d,于2011年3月8日入院。该患者缘于10d前无诱因出现左下肢肿胀、疼痛,在某医院超声检查诊断“左胫后静脉血栓”,给予“疏血通、丹参”静点(具体不详),无明显好转。3d前无诱因出现右侧胸痛,呼吸时加重,咯血2次,每次约5~10mL,伴呼吸困难;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以“肺栓塞、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收入院。入院时查体:T:36.0℃,P:105次/min,BP:130/80mmHg。神清语明,口唇略发绀,双肺呼吸音粗糙,右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05次/min,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未闻及明显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左小腿肿胀,轻度压痛,皮温、肤色正常。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105次/min,不正常心电图。血常规:白细胞:13.6×109/L,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1.7%,D-二聚体(++++),血生化及凝血功能检查正常。肺16排CT平扫:右肺下叶片状渗出。肺血管增强扫描(CTPA):右下肺动脉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诊断肺栓塞,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低分子肝素(4250U,2次/d)与华法林(2.5mg,1次/d)共用5d,并给予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0,单用华法林继续抗凝,患者胸闷、咯血等症状逐渐消失,要求出院。因患者出院后未按医嘱继续服药,于2011年3月28日活动后突然出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急来就医。查体:P:130次/min,R:26次/min,BP:80/60mmHg,口唇发绀,右肺可闻及少许小水泡音,心界不大,房颤律,心率146次/min,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心电图示心房纤颤,心电轴右偏,呈SⅠQⅢTⅢ综合征。D-二聚体(++++),肌钙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5,考虑肺栓塞,立即给予0.9%氯化钠250mL、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滴注2h,继之5%葡萄糖250mL、可达龙300mg静脉点滴,患者症状逐渐好转,血压升至110/70mmHg,转为窦性心律。继续口服华法林3.75mg/d。3d后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77,华法林减为2.5mg/d,1周后患者出院。于2011年4月16日患者因右上、下肢肿胀及疼痛、活动后呼吸困难再次就医,血管超声示:右上肢贵要静脉血栓,右下肢腘静脉、胫后静脉血栓。肺部16排CT平扫:右侧胸腔大量积液。血癌胚抗原(CEA)25.5ng/mL[(0~5)ng/mL],糖类抗原(CA-125):147.6U/mL[(0~50)U/mL],D-二聚体(++++),遂行右侧胸腔置管引流术,引出血性液体,胸水中查到腺癌细胞,复查肺CT见右肺门区占位伴阻塞性肺不张,纵隔淋巴结肿大,胸椎多处骨质破坏。考虑肺癌,纵隔转移,骨转移。患者及家属要求接受姑息性治疗。

2 讨论

1865年Trousseau首次报道了恶性肿瘤和血栓栓塞疾病之间的关系,后来大量研究证实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异常。恶性肿瘤通过多种机制破坏机体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平衡,使机体处于“易栓状态”。可表现为浅静脉炎、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T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1]。有研究发现,肿瘤人群静脉血栓栓塞的年发生率为10%~30%,恶性肿瘤本身的致栓危险度为4.1,化疗后增加至6.5[2]。如果先发现恶性肿瘤,后出现血栓或栓塞,比较容易诊断,但以血栓或栓塞为首发症状就易漏诊。因此对于年龄大于50岁、反复发作的DVT、游走性表浅静脉或相对不常见的部位出现血栓的病例,应高度怀疑恶性肿瘤,进行相关的检查[3]。

浅静脉血栓由于不容易造成肺栓塞,多采取保守支持疗法,如去除病因、患肢抬高、热敷等。深静脉血栓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肺栓塞,以抗凝为主,多采用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重叠用药4~5d,使INR达2.0~3.0,继续单独口服华法林。对于复发病例或恶性肿瘤等高凝状态不能去除的病例,应长期抗凝,监测INR[4]。肺血栓栓塞的栓子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二者被认为是同一疾病过程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表现,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4]。典型的“肺梗死三联征”——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在临床的出现率不足30%。基于我国国情,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将PTE的诊断分为疑诊、确诊、求因3个步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5]。螺旋CT肺动脉造影逐渐成为一线的检查方法,能够准确发现肺段以上动脉的血栓,D-二聚体有重要的排除诊断价值。对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应给予呼吸循环支持治疗,溶栓治疗适于发病2周内大面积的PTE(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血流动力学障碍)病例,抗凝治疗是PTE和DVT的基本方法,临床常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维持INR在2.0~3.0,疗程因具体病因而异,危险因素不能去除者应长期抗凝。其他疗法如血栓摘除术、经导管取栓术等,临床应用有限,反复发生PTE者,可放置腔静脉滤器。

回顾本病例的诊治过程,以下几点值得注意:①对于无明显诱因的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患者应进一步求因,不应只满足当前的诊断;②发生不常见部位血栓或游走性浅静脉血栓常提示恶性肿瘤,血栓形成可出现在肿瘤之前,更应引起注意;③恶性肿瘤合并血栓的抗凝治疗应更充分,甚至终生抗凝,防止反复发生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参考文献]

[1] 邹丽芳,姚一芸,程毅敏,等. 恶性肿瘤患者抗凝治疗前后止凝血功能的改变[J]. 血栓与止血学,2011,17(2):71-72.

[2] 刘艳梅,翟振国,王辰. 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学[J]. 国外医学呼吸分册,2004,24(5):324-328.

[3] Karen BG,Roy LS. Hypercoagulability in cancer[J]. Hematology/Onc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96,10(2):499-527.

[4]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9.

[5] 王辰. 呼吸病学新进展[M]. 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31.

(收稿日期:2011-09-14)

推荐访问: 肺癌 合并 多发性 反复 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