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咪替丁配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2022-05-06 15:35:03 |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阿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与单用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40例带状疱疹患者被随机分为用阿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治疗组和单用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带状疱疹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西咪替丁配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西咪替丁;阿昔洛韦;带状疱疹

【中图分类号】R9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227-01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erpes 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 所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的病毒性皮肤病[1]。阿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治疗带状疱疹40例,具有带状疱疹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程<1周,未合并细菌感染。孕妇、哺乳期妇女、有严重肝肾疾病、对西咪替丁过敏及严重的免疫功能低下者不在入选之列。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3~72岁,平均43.2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1.2 病例选择:患者均先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精神较差、食欲不振、患部皮肤灼烧或疼痛,随后患部发生红斑,继而出现集簇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疹疱群,数群水疱沿一侧皮神经呈带状排列,疱壁紧张发亮,各水疱之间皮肤正常。疼痛剧烈、难以忍受。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阿昔洛韦500㎎静脉滴注,西咪替丁0.6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阿昔洛韦500㎎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组均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 及止痛类药物常规治疗。7天为一疗程。

1.4 疗效判断标准。痊愈:疱疹结痴、脱落,疼痛消失;好转:疱疹结痂、脱落,疼痛缓解;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20例,痊愈13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20例,痊愈8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它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关。此病毒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中,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患肿瘤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到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由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由于在急性期可引起神经炎和神经节炎,大多伴有较重神经痛,且可迁延甚久。临床上以腰部的带状疱疹多见。如在同一部位反复发生,可遗留毛细血管、色素沉着或瘢痕[2-5]。西咪替丁,是1974年合成的一种不含硫脲类的强效H2受体阻断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及反流性食管炎等。近年临床发现,它还能治疗扁平疣、带状疱疹等诸多皮肤病。有学者认为该药有抗病毒作用,尚未作进一步研究证实。但已知西咪替丁作为H2受体阻滞剂,具有免疫功能调节作用。当组胺作用于免疫活性细胞(尤其是T细胞)的H2受体,将使之产生抑制因子HSF,HSF是组胺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的主要原因。西咪替丁由于阻滞T细胞的H2受体,减少HSF的产生,从而逆转组胺的免疫抑制作用[6]。带状疱疹具有自限性,病程一般在3周左右,治疗目的在于止痛、缩短病程和防止继发感染。西咪替丁为H2受体拮抗剂,具有免疫强化作用,可迅速缓解疼痛,促进皮疹干涸、结痂、脱落,能明显缩短病程,且因价格低廉、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西咪替丁辅佐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斯崇文,贾辅忠,李家泰.感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16-754

[2] 崔林,江伟,祝浩强.小剂量皮质激素治疗恶性肿瘤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J].河南肿瘤杂志,1997,10(1):53-54

[3] 汤光,李大魁.现代临床药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27

[4] 杨国亮,王侠生,刘承煌等.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 263-266

[5]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2

[6] 陈冠容,周培恩主编.老药新用(第2版)

推荐访问: 带状疱疹 疗效 配合 观察 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