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与改造

2022-05-06 17:00:03 | 浏览次数:

摘要:现在对辩证法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马克思对辩证法的重视,而马克思对辩证法的兴趣又是直接来自于黑格尔,通过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合理内核的继承以及对其神秘性和思辨性的批判与改造,提出了自己的辩证法,并以之作为攻击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法论。

关键词:辩证法   思辨   实践   现实的人

辩证法问题一直是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也是较有争议的问题。“辩证法”在古希腊哲学中就已经产生,“辩证法”这个词最早是源于古希腊,在古希腊那里“辩证法”是一种追求真理的工具和方式,即针对同一论题,提出相互对立的两种观点,在对立双方的激烈论辩中最终得到真理。由于古希腊的论辩和演讲非常盛行,因此辩证法的使用非常频繁而广泛,但是在古希腊哲学之后,辩证法逐渐走向了衰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6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出现。从康德开始一直到黑格尔再到马克思,都对辩证法思想作了不同程度的诠释,尤其是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更是对现代人对辩证法的理解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一、黑格尔辩证法的实质

作为西方哲学体系中重要的一支,德国古典哲学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而被誉为其"开创者与奠基者"的康德,对后来的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哲学具有着重要影响。在康德那里,他通过引入辩证法思想来揭示理性自身所具有的矛盾。康德将世界分为经验世界与本体世界,而就人而言,人只能认识经验世界之内的现象,至于本体世界则是人的认识所无法触及的领域。但是人类所具有的理性则具有一种不断追求完满与无限的“形而上学的冲动”①,总是想要超越经验世界的界限去形成对本体世界的规定,这个时候,理性就会必然地出现不可解决的矛盾,康德将其称之为“幻相”,也就是消极的辩证法。而黑格尔对辩证法研究的兴趣便来自康德。他曾说:“康德的二律背反是近代哲学界最重要和最深刻的一种进步”②。言虽如此,但黑格尔的辩证法作为逻辑的肯定性和积极性与康德的辩证法的否定性和消极性是大相径庭的。对于黑格尔,本体世界和经验世界是统一的,也不存在不可知的自在之物。他认为理性有能力将全部世界展现出来。在他那里,理性作为宇宙的主体,是一切逻辑概念的总和,无所不包,具有相当的普遍性。黑格尔认同康德的理性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矛盾的看法,但他并不认为这种矛盾会产生消极的后果,相反黑格尔将矛盾视为世界运转的原则和力量。他并不赞同把辩证法当作理性的消极方面来看待,而是重新建立起辩证法的积极性。黑格尔一直想要构建一个科学的哲学体系,而辩证法正是这一哲学体系的科学方法。

那么,黑格尔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究竟是什么呢?黑格尔说:“其实不管是在主观意义上——认为认识是有缺憾的,还是在客观意义上——认为对象自身具有如此多的矛盾,矛盾都是会真实发生的。矛盾不应该是不可思议的,矛盾的思维应该是概念的本质要素。”③因此,否定性和矛盾性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否定性构成概念运动的转折点。“这个否定性是自身的否定关系的单纯之点,是一切活动——生命的和精神的自身活动——最内在的源泉,是辩证法的灵魂,一切真的东西自身都具有它,并且唯有通过它才是真的”。④当然,黑格尔特别强调,辩证法的否定性并不是产生一个否定的结果,而是通过一个否定性的过程最终肯定自身,这种否定性的过程具体来说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作为开端之物是最直接而显露无疑的,它代表着最普遍的肯定,而这种普遍的肯定是与一个他物相关的,包含着向其对立面转变的可能性,在普遍之中又具有特殊的可能性。第二阶段是对开端之物的否定,但并非是对前一阶段的完全摒弃,而是把前一阶段也包含在自身中,保留了前一阶段作为其前提,在前提的基础上进行否定。虽然它们之间存在对立,但互相之间也有联系,因为它们是关于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而第三阶段则是否定之否定,它代表了统一的过程,最终又回到了第一阶段直接肯定的结果,当然这一结果才是对事物进行的全面的认识和统一的理解。

辩证法最初被黑格尔应用于解决认识论中二元对立的问题,即通过辩证法扬弃知性的对立,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进而使认识中产生积极的结果。而辩证法在本体论上发生“突破”,黑格尔将辩证法作为意识与经验中普遍存在的法则,物质与精神的世界受其支配。这使辩证法成为了一种客观存在,它更着力于描述矛盾的演变,强调事物变化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随着这种客观辩证法的延续,黑格尔将辩证法应用于历史领域,在这里,人不仅仅是客观的对象。辩证法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人在创造过程中不断变化而自我生成的历史,对于黑格尔来说,否定性原则便在这里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因此,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实现了统一。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与改造

黑格尔的哲学具有很多宝贵的特质,黑格尔可以被认为是现代辩证法的奠基者,⑤并且他的辩证法思想对马克思哲学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马克思重新将黑格尔辩证法这一珍贵的思想财富重新拾起,他积极去吸收其中的合理元素,但又对其中不合理的元素进行批判。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辩证法是一种头足倒立的辩证法,而这种倒立性则导致其辩证法的神秘性和思辨性。他谈到:“辩证法的真正规律在黑格尔那里已经有了,当然是具有神秘的形式,必须除去这种形式。”⑥而这种神秘性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著的”,因此,马克思认为必须把倒立着的辩证法颠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⑦黑格尔辩证法的逻辑主体是绝对理念,因此他的辩证法可以说是一种理念辩证法。以绝对理念作为理解辩证法的主体,辩证法是绝对理念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运动法则。并且黑格尔并不满足停留于绝对理念的主观辩证法,而是把绝对理念自身内在的辩证逻辑外化为人与自然的客观逻辑,最终整个现实历史世界都被囊括进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过程之中,主观辩证法被演绎成了客观辩证法。因此,整个世界都被理解成绝对理念的世界,是概念的自我演化、自我发展的世界。马克思批判黑格尔这种理念辩证法的思辨性以及以绝对理念作为世界主体的神秘性。从思辨回到现实,就是马克思颠倒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首先,就辩证法的主体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主体而言,马克思用现实的人取代了绝对精神的主体性。而人的现实性就体现在人是从事着现实物质生产活动中的人,个人是处在一定的历史性生产活动中的个人,这些个人在这些生产活动中创造着自己,这些物质生产活动也是构成人的存在的现实基础。其次,既然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现实的人而非思辨的绝对理念,那么辩证法就不再是一种超越于现实的思辨概念的运动法则,而是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展开与发展规律。“人类的历史”是以在一定条件下,由一定的个人,以一定的方式所构成的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现实生产力的状况才是构成历史的根本,“人们之所以有历史,是因为他们必须生产自己的生活,而且必须用一定的方式来进行”。⑧而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历史也就随之产生。马克思提到关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以及人的本质的异化,但他认为扬弃异化不可能通过绝对精神的逻辑运动来实现,它不可能通过这个经不起历史考验甚至根本不存在的抽象的虚无来完成,资本主义异化的扬弃也只能通过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和无产阶级的革命活动才能够根本实现。

这样一来,精神逻辑的自我实现的辩证法就被马克思颠倒为现实的人自我实践的辩证法。“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事物,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正是基于这样的哲学立场,马克思构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道路和人类发展取向的历史辩证法。并且以此作为攻击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方法论,“辩证法,在其神秘形式上,成了德国的时髦东西,因为它似乎使现存事物显得光彩。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空论主义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⑨

注释:

①姚大志:《什么是辩证法》,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6期,第17页。

②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4页。

③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199页。

④黑格尔:《逻辑学》(下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543页。

⑤姚大志:《什么是辩证法》,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6期,第17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8页。

⑦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2页。

⑧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2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7-68 页。

参考文献:

[1]姚大志.什么是辩证法[J].社会科学战线,2003,(06).

[2]马克思.资本論(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黑格尔.《逻辑学》(上卷)[M].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7.

[5]黑格尔.《逻辑学》(下卷)[M].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82.

(作者单位:大连市第十一中学)

推荐访问: 黑格尔 马克思 辩证法 批判 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