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发展,走向未来
中国核建,一个历史上为“两弹一艇”和中国大陆核电站“零”的突破作出卓越贡献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30年前,中国开始适度发展核电站,中国核建从二代核电站建设和安装起步,现在却在四代核电技术产业化上全球领先;30年前,中国核建只能同时承建2台核电机组建设,现在却具备同时承建30多台核电机组的能力;15年前,中国核建组建时可谓一穷二白,成立之初处于亏损状态,2001年扭亏为盈,至2013年底较初次实现盈利增长了46.1倍;资产总额与成立之初相比增长了7.8倍;主营业务收入与成立之初相比增长了11.2倍,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人员规模却从6万多减少为3万多;15年间,中国核建出色完成了保军任务,同时在民用工程领域风生水起……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在中国甚至世界核电工程建设领域口碑一流的企业,却总是甘当幕后英雄。是什么造就了中国核电站优质安全高效建设的中国速度与世界奇迹?是什么成就了中国核建成立后的“黄金十五年”?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中国核建总经理、党组书记王寿君,听他讲述幕后英雄的故事。
中国速度和世界奇迹
“先有核建设,后有核工业”。
原二机部部长刘伟的这句话,是对历史上中国核建为“两弹一艇”做出卓越贡献最朴实但又最中肯的评价。奔赴甘肃、青海、陕西、四川等荒蛮之地的老一代核建人,为原子弹的爆炸和核潜艇的下水,提供了可靠保障和坚实后盾。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核电站“零”的突破,中国核建同样功不可没。
30年前,中国核电站起步时,法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已经在此前30年积累了建设270台核电机组的经验。如今,全世界在建的核电机组中,中国核建在建规模世界第一,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装机容量的42%。
迄今为止,中国核建承担了大陆全部在役的11个核电站20台机组的全部核岛和大部分常规岛的工程建设;目前,中国在建的12个核电站28台核电机组的核岛工程,也全部由中国核建承建。虽然竞争越来越激烈,如阳江核电站5号和6号机组的核岛安装工程,开始有了外部队伍进入,但在核岛建设领域,必须采用成熟或者经过试验验证的工艺和技术,中国核建迄今依然保持绝对的领先优势与主导地位。即便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核建在核电工程领域的优势,也堪称翘楚,并且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中国核建承建的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一期和二期已投入运行,三期和四期也已开工。
30年前,中国核建只具备同时建造2台核电机组的能力,如今同时在建机组28台;并且预计到2015年我国平均每年将有5台机组开工建设,2020年前我国平均每年将有6台机组开工建设,高峰时段预计同时在建约40台机组。从同时建造2台机组到同时建造40台机组,中国核建面对的将不仅仅是量的扩大,而是多堆型、多技术带来的挑战。中国核建已为之做好充分准备。
边引进、边消化、边吸收、边自主创新,中国核建这家世界上唯一一家30余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工程建设的企业,在二代核电站建设安装技术基础上起步,在三代建设技术上脱颖而出,在四代建设技术上已经全球领先。在二代及二代改进型核电建造领域,中国核建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我国压水堆、重水堆等多种不同堆型核电站的建造,具有30万、60万、70万、100万千瓦级各个系列机组的建造业绩;在三代核电站上,中国核建正在承担AP1000全球首堆的建造任务,实现了三代核电的自主化建造。承建的台山核电项目已成为第三代核电欧洲先进压水堆(ERP)的国际标杆工程项目;同时也是率先将第四代核电技术——高温气冷堆新型建造技术用于核电站建设的企业。中国核建以自己的实力创造了核电站建设的中国速度和世界奇迹。
这个速度与奇迹,是对中国核建组建15周年最好的礼赞,也是对中国核工业成立60周年最好的礼赞。
永远秉承质量第一 安全第一
1999年,为增强国防科技工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国防现代建设,党和国家作出了把军工总公司改组为集团的重大决策。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研究机构等归之于中核集团,建造与安装等业务留在了中国核建。“当时可谓一穷二白”,王寿君和其前任穆占英回忆15年前的艰难日子,不约而同用了同一个词。
实际上,整个90年代,中国核建的核电站建设项目只有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当时国家对核电的政策是“适度发展核电”,受1979年美国三里岛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影响,国家放开的口还是很小,甚至说极度谨慎。无疑,对即便有着原子弹和核潜艇——代表了中国核工业历史最高成就设施和设备建造与安装的中国核建来说,当核电站建设起步时,中国核建面临的挑战也不小,而最重要的挑战是如何建设安全优质的核电站。
在把企业做强做优的市场经济时代,中国核建依然坚守着“至诚至信、惟专惟精”的经营理念。“我们依然恪守着质量就是政治、质量永远和政治挂钩的老观念,质量和安全必须是首先考量的问题,核电站无小事。无论是过去的原子弹工程和核潜艇工程,还是现在的核电站,一出事就是大事。”王寿君一再强调核安全对核电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一旦发生严重核事故,对国家经济影响极为严重,同时由于公众对核电缺乏了解及恐核心理,核事故的社会影响将被强烈放大。
“核工程建设,没有打分一说,没有优良一说,只有安全与不安全,不成功就等同于失败,衡量标准只有两个度”。王寿君说,这就是中国核建的安全观。在核工程建设中,有个著名的“四个凡事”规则,一直沿袭至今。“凡事有章可循”是说核电建设工程的每一个程序与步骤,都依照章程执行,有严明的执行标准。比方说一个工人领了十根焊条,就必须交回十个焊条头,证明是使用在某个工程上。“凡事有人负责”是说在工序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负责人。谁干的事情谁负责,避免了推诿扯皮,在每个环节都实现严格的质量控制。“凡事有人监督”是指在工程中,除了自检,还有互检、专检,多次确认签字后,才能放心进入下一道工序。“凡事有据可查”是说所有的环节都留存记录,无论是哪个环节的问题,都能及时查验。比方说钢材用的是哪个厂的几号炼钢炉生产的,属于哪个批次,都会有清清楚楚的记录。一直严格执行“四个凡事”章程的中国核建,不仅确保了原子弹和核潜艇工程的成功,也确保了中国所有核电站的安全建设,让核建人在军工市场缩小的困难时期向民用市场拓展时,在石化、能源、交通、纺织、医药、冶金、建材等多个行业的大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很快赢得了众多客户。中国核建承担一个项目,就会在该项目领域树立良好的口碑。习惯了严于律己的核建人,对“楼歪歪”等事件,觉得简直不可思议,核建人六七十年代建设的项目,在汶川和芦山地震一片废墟中依然岿然不倒,有些建筑甚至想要爆破都很难。其实,“四个凡事”有一个精神源头,那就是“三老四严”。“三老四严”是中国军工人的一种作风与精神。王寿君说,我们在推行一些新的工作方法时,很多老工人甚至颇为不解,他们觉得还是“四个凡事”和“三老四严”的方法适用于工作,这是一种长期对质量严格要求、对安全时刻悬在心头的做事态度。
“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以及“一次将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的核安全文化理念融入到核电建造的组织管理和员工日常行为之中,有效保证了工程建设所有安全和质量活动都处于受控状态,这也是中国所有核电项目迄今依然安全运行的秘密所在。
对于核受控状态的追求,使得中国核建人不大追时髦,永远恪守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理念。“很多集团在推行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实际上,我认为可能‘鞍钢宪法’那一套,更适合我们核建人。”王寿君的话朴实,却让我们回味无穷。核电工程建设的安全,不仅仅是靠领导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把控在一线工人的手中。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求新求变的同时,还是要恪守一些章程、一些制度,更重要的是坚守一种精神,比方说“三老四严”的精神,其本质就是“勇当国任”的精神。
“中国作为大国,不能没有核,老一辈的核工业人实现了这个梦想。现在,中国国家安全,不管是能源安全还是政治安全,都不能没有核。而和平利用核能的最有效的方式,当然就是发展核电”。王寿君为我们分析中国的能源危机格局: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已是当下华北大地雾霾笼罩的中国不得不面对的环境困境,而中国石油进口的海上必经路径马六甲海峡极易受控于人,发展清洁能源迫在眉睫,核电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在今年的政协提案上,我建议要有一支稳定的建设队伍,来保证核安全,而不能过度强调竞争,甚至不要去搞竞争。这看似和市场经济的精神背道而驰,但如何保证中国的核电站不出事,不是现在不出事,而是永远不出事,一直是一把高悬在我们每个核建人头上的利剑。”王寿君举了一个核电建设中的例子,焊接作为核电建设的重要技能,如果一个设备焊接错了,可以有一次且仅有一次修补的机会,但再出问题,整个设备就只能重做,这样一耽搁就是40个月,而一个核电站的工期约为60个月,基本等于把整个工期延长了三分之二。哪个核电站业主经得起这样长时间的等待及承担相应的损失?“培养一名合格的核电建设者,至少需要10年。”2012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工作报告也一再强调核电建设者培养的不易,这也契合王寿君所提议的,应该保持核电建设者队伍的稳定性,而不是过度强调竞争性。毕竟,这是一个特殊行业,不能完全用市场经济的一套来要求企业。
今年5月12日,中国国家核应急办公室副主任、国防科工局核应急安全司司长姚斌透露,根据国家相关规划,在我国即将建设一支规模约300人的国家级核应急救援力量,其中,有90多人是来自中国核建的一线技能过硬的人员,他们将担负“复杂条件下重特大核事故的突击抢险和紧急处置任务”。“这是国家对核安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说明了中国核建的实力。我们是核电站的建设者,最清楚核电站的每一个环节。当危难出现时,我们理当第一个出现在事故现场。”王寿君对国家的这项举措,更多思考的是中国核建应该承担的责任。父辈“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精神,在“核二代”的王寿君身上体现得再明显不过。他第一时间思考的,都是担当与奉献。其实要说如何理解中国核建“创新发展 勇当国任”的精神,这就是最好的阐释。
如何坚守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理念?实践证明,不管是过去的原子弹和和核潜艇工程,还是现在在役和在建的48座核电站,中国核建用他们过硬的安全与质量意识作了很好的诠释,并正在探索建设更加安全的核电站,那就是不仅仅依靠核安全理念和态度,而是依靠更加先进的技术。
吃螃蟹和固有安全
尽管历史上三次核电站事故极大影响了人类对于核电站的态度,但有识之士的共识依然是核电是发展清洁能源不可或缺的力量。核电站工程是工程科技改变世界的典范样本,是人类应对全球环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中国核建从承担我国第一座原型堆核电站秦山核电项目时起,在二代及二代改进型核电建造技术方面,结合工程实践攻关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自主化建造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建造技术体系。
但是,当中国引进AP1000第三代核电技术,并在浙江三门核电站建设世界首堆时,中国核建所有的技术优势受到了全面的挑战。因为尽管AP1000首堆的设计与关键设备制造技术在引进中得到了转让,但并没有建造方面的技术转让包。世界首堆,意味着没有示范堆和工程建设经验可供借鉴,“中国核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意味着工程设计尚未达到完善的境地,图纸滞后、设备制造和供货不及时等难题,中国核建只有“硬着头皮上阵”。参与AP1000的单位,在建设中都经历了“从被质疑到获得信任、从被动到主动、从坎坷到顺畅、从差异到融合”的艰辛,也收获了最新三代核电站建设的诸多工程经验。因为,核建人心里有个更宏大的目标:依托该项目全面掌握三代核电的自主建造技术,以适应未来国家核电发展建设要求。福岛核电站事故后,中国政府要求我国新建核电机组必须满足三代核电安全标准,这是国家要求,也是中国核建的自我要求。一个在核建领域的领军企业,必须是一个勇于创新与接受挑战的开拓者。
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AP1000的工程经验,中国核建在建三代核电技术ERP项目——广东台山核电站一期,2008年开工,但进展神速。继芬兰和法国之后,中国是全球第三个开工ERP核电站项目的国家,但现在进度已经比芬兰快四年,比法国快两年。
第三代核电站的“首堆”建设,中国核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实还是在国外技术的框架内跳舞。“而中国核建组建之后就强烈意识到,要实现质的飞跃,必须在我国新一代核能产业化的研发和推广方面抢占新机。2003年,中国核建将目光投向了第四代核电站技术——高温气冷堆和低温核供热堆技术,并克服困难和清华大学核研院合作。”这是王寿君及中国核建其他领导都颇为看重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中国核建组建15年来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2003年,组建之后的中国核建,虽然手头并不宽裕,却毅然和清华大学核研院合作,并在2006年共同推进高温气冷堆技术的产业化,同时推动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和高温气冷堆示范核电站成为国家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截至目前,十多年的持续投入,资金牵涉不可谓不多,项目也一度受福岛核事故的影响而停滞,但中国核建领导人的共识是,“其一旦成功,影响将不可估量。”
高温气冷堆技术,虽然世界范围内研究近50年,但当中国将这一技术率先用于核电站建设,并作为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统安全特性模块的商用示范核电站时,美国人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unparalleled listimsed”(无与伦比的安全)。
无与伦比的安全,是中国核建人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核建人称高温气冷堆具有固有安全,这也是他们永久的心愿,那就是王寿君所思虑的,如何坚守核电建设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尽管三代核电站的建设已经起步,四代核电站我们已经领先一步,但对核安全的追求,永无止境。
2011年,全球首家“核电建设国际培训中心”落户中国核建,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由衷地说,“只有具备建造一流核电站的公司,才能培养全世界一流的核建人才”。 中国核建的实力,已经得到世界公认。
除了核电工程建设项目,中国核建作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国家战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防军工配套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承担国防核工程的建设,还出色完成了多项军工工程的建设任务,如我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程燃料加注系统工程,我国第一座高性能、多用途、安全可靠的中国先进研究堆的核反应堆装置,亚洲最大的FL-9低速增压风洞工程、我国最大的真空容器——地面空间环境模拟器工程的安装,中国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等。中国核建在技术和保密要求较高的高精尖军工建设领域,尤其是军用核工程领域形成了独特的优势,较好地履行了国家赋予的保军职责。
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核电建设市场上的主力军、国家队,王寿君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带领中国核建前进的征途上,时刻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创新发展,勇当国任。在今后的征程上,中国核建一如既往地为国家安全强盛、社会繁荣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贡献核建人的力量。
推荐访问: 跨越 走向 未来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