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田园旅游发展模式初探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农村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田园风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前来观光旅游,从而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田园旅游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当前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之中,怎样创建特色更为鲜明的田园旅游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必须加以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阐述了农村田园旅游的含义和特点,分析了农村田园旅游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农村田园旅游模式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农村;田园旅游;模式;内容;对策
农村田园旅游是旅游者脱离其日常居住的环境到田园旅游目的地进行消费的一种活动。近年来,农村田园旅游正在全球各地不断兴起,如今已经成了世界旅游业当中的新时尚。农村田园旅游能够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切实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有鉴于此,应当依据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田园旅游活动。所以说,深入探究田园旅游发展模式具备了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农村田园旅游的含义
田园旅游,是指以旅游度假为主要目的,以人文环境没有干扰、生态没有遭到破坏的自然田园为重要空间,是一种特点鲜明的农村旅游方式。旅游者们既可在农村中感受到风土民情以及礼仪风俗等,又可观赏在田间地头种植的农产品,比如水稻、玉米或者小麦等,而且还能通过乡间的小桥流水来理解其故事,进而体验到乡村的日常生活方式。当然,普通村庄也可成为旅游者们探究的重要基地。田园旅游涵盖了两大层面:其一是必须发生于农村地区,其二是田园为旅游的重要吸引物,以上两者绝不可缺一。在我国农产品的种植史之中,依托于自然环境,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之下,产生了哈尼梯田与吐鲁番等瑰丽的田园大观。从另外的层面来看,田园景观可以说是沉淀了人和土地之间关系的精华性因素,汇集了生存的智慧以及艺术的集大成者,从而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
二、农村田园旅游的特点
第一,具有显著的季节与地域的差异性。因为气候、土壤以及水文等所具有的多元性,鉴于地形地貌之变化和季节之变化,让地理本体基质要素之组合也展现了更为丰富多彩的特点,从而产生出田园景观在地域上的差异性。第二,具有景观资源上的脆弱性。因為田园旅游资源会受到气候环境的突出影响,极为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所造成的干扰,从而让其内部平衡性与坚韧性遭受到极大的影响,而且还有可能造成旅游资源出现丧失的情况。所以,田园景观资源比应当不能出现过度化市场资源耗费,应当全面结合环境的容量以引导当前的市场,在实施开发的基础上还应当强化保护,切实形成动态化保护开发体系。第三,具有可持续性和生态性。田园景观在被视作观赏物以前,就已成为现代人需要维系生存的重要物质资源,更是财政收入的源头。在田园旅游开发之中,怎样科学地平衡经济的发展、生态的保护以及社会的可持续间的多个层次功能显得极为重要。
三、农村田园旅游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原生态农村田园景观旅游发展模式
按照当前现有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纯天然、原生态旅游景观为主要旅游资源,主要的旅游形式是以纯观光和摄影为主体,而人工的景点则比较少,游客大多是自发的外出者,有关的管理体系也比较少,但是却最能够展现出农村景观的特点。对我国来说,既有历经万年历史演进而产生的原生态梯田风貌,也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和农田,以上十分独特的资源均可以结合农村田园种植而产生独特化、规模化之景观。一些为本地农村所特有的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之中均可加以考虑,从而形成具备原生态特点的美景。当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还比较少产生这一旅游方式,大多仅仅是在驴友们无意识地自发游玩之后所发现的新景点。此类纯原生态景观尚未被全面认识,还未能得到妥善的宣传和保护。所以说,在发掘村庄之中目前已有的原生态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应当全面充分尊重现有景点,不断强化保护工作的力度,全力做足各类保护举措,让田园原生自然环境和旅游进行联系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保存下来。
(二)结合少量人工元素的天然性田园景观旅游发展模式
在确保农村景观原生性的前提下,应当合理地结合部分创意元素,让景观具有更大的趣味性,而且还能更加吸引社会大众的眼球。这一旅游方式更为人性化,更加强调服务,在农村原生态的美丽风光下,还能够享受到大都市的优越生活与服务设施,让游客们欣赏大好河山以后还愿意留下,这并非是走马观花类型的旁观。在我国农村建设的环境之下,绝大多数村庄旅游发展中实施的这一发展模式。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之中,还能够开发出具有少量人工化特征的天然性农村田园景观,主要汇聚于大棚种植和鱼类养殖等方面,主要是挑选某种类型的植物资源来产生鲜明特色,进行深入地创新,打造出全新的亮点。当前,我国此类田园旅游发展模式中会出现农村的基础设施无法跟上、环境卫生情况不佳、农村道路体系不够健全等多个方面。在开发农村田园旅游模式的基础上,还应当全面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从而更好地协调经济开发和环保、人员增加和配套不力间的关系,从而实现良性化发展,这也是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持续加以强化的。
(三)人工元素主体情境下的创意田园景观旅游发展模式
在我国农村种植业发展进程之中,结合了水、风以及重力等诸多元素,在适合于开发田园旅游的区域之中,选择最为合适的基础作业环境,从而注入创意与人工等元素,运用诸多方面的相互结合,产生更有吸引力、休闲性以及生命力的新型田园景观,从而为广大游客提供更为休闲、更加放松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做到人和自然之间的绝妙平衡。这一模式是以市场化开发为基本目的,属于单纯以创意为中心的、以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方式。当前,我国农村中的创意类型旅游模式还相当少,唯有部分具备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区域逐步认识到发掘旅游资源的特点,从而塑造出旅游品牌所具有的重要价值。部分农村还产生了诸如桃花节与葡萄节等通过全面而又细致的旅游策划而形成的农村旅游类产品,在提升农村旅游的知名度与增加游客数量等方面具有了非常大的效应,然而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游客人数不断提高和接待设施数量不足间的问题、游客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和有关管理不够明确间的问题,还存在旅游项目的大同小异甚至缺少文化创意的问题,让这一旅游发展模式面临着困境。有鉴于此,最根本的是缺少对目前旅游资源和游客需求所具备的全面认知,只顾及追求外在的规模。应当更为重视发掘旅游资源的含义与农村文化等相关软资源因素,而且还能注重于回归大自然,创意并不是完全改变现状,而是应当把看上去一般化的农产品资源实施创造与修饰,在全面结合区域环境的前提下产生全新的舒适性体验。
四、进一步改进农村田园旅游模式的几点对策
(一)提高农村田园旅游的品牌意识以及品牌化效益
农村田园旅游品牌化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资源开发工作。在市场化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时代下,缺乏品牌化意识就非常容易为市场机制所淘汰。我国许多农村拥有得天独厚的田园风光,是非常理想的旅游资源,而且十分符合现代人渴希望能够在真实山水与田园风光当中能够达到身心愉悦之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景区一定要有足够强的危机感以及强烈的品牌运营意识,全力创造良好的品牌文化。例如,一些农村田园旅游景点虽然已经经营了很多年,但是却始终没有能够建立起自身的品牌,除了当地居民在本地休闲游时会偶尔去去,外地的游客对这里可以说是知之甚少。因此,本地政府以及旅游主管部门要持续强化旅游行业品牌管理意识,全面发掘与延伸田园旅游类产品之价值,运用更加主动的方式方法来营造品牌,且持续将其和别的旅游产品进行整合,不断拓展旅游类品牌所具有的影响力,这肯定会是决定本景区是否能够吸引到更加多区域外游客前去休闲旅游的一项重要因素。
(二)整合各类传播方式开展田园旅游营销
鉴于当前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单一化、简单化的传播方法已难以满足于旅游产品品牌形象对外传播之所需,因而在传播的范围与效果上均不够理想。将平面廣告和电视剧、微信以及微博等各类传播方式进行结合,容易产生立体化传播成效。不仅要确保有更加多的游客能够在游览之后能够积极宣传该景区,而且还能够让游客们持续关注本景区的未来发展。某农村田园旅游景点在其成立之初,只是在报纸与电视台等媒体中投放一些广告,其传播的成效非常不理想,以至于景区知名度与美誉度未能得到提升。在调整了营销思路之后,该景区邀请剧组免费到景区内拍摄电视剧,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观众们即可随剧情来观看该景区的美景。其后,观众们就会产生到该电视剧拍摄地一探究竟的想法,从而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田园旅游的发展。所以说,文学类作品或者影视类作品和田园旅游之间的有效结合,能够更好地宣传田园旅游景点,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传播的成效。
(三)不断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
在这一方面,应当落实市场渗透与市场开发并举的双重发展战略。要运用提高当地田园旅游类产品竞争实力的方式来提升广大游客的消费意愿。要运用游客们的休闲时间来妥善安排市场的需求,切实调整田园旅游产品的收入结构,不断拓展旅游消费的竞争力,并且积极导入田园旅游景区的客户关系管理工作,努力提升游客的忠诚度,进而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持续加大市场开发的力度
对田园旅游类产品的市场开发主要涵盖了结构的升级以及拓展地域空间的外延等两个不同的方面。前者主要是指在稳定住传统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对旅游动机所进行的探究,把市场和实际状况相互联系起来,切实提供能够满足需求的各类定制化与生态化旅游产品,推动田园旅游市场开发从休闲观光到定制休闲游方式加以升级。在田园旅游的地域空间上,应当从以本区域为中心,向其他地区甚至国外加以延伸。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田园旅游资源。在当前愈来愈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状况下,应当始终坚持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全力以赴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推进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这样自然也就能够促进农村田园旅游模式的改进。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国田园旅游行业的发展一定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捷,赵民.新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田园城市思想的百年演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周明生,李宗尧,孙文华.田园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种城市理想形态:来自江苏苏北地区的调研与思考[J].江苏城市规划,2009(03)
[3]杨涵.成都乡村旅游促进田园城市发展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0(07)
[4]赖斌.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旅游形象塑造与传播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09)
[5]梁颖仪.农村规划与农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珠三角为例[J].城乡规划,2012(06)
作者简介:
张亚红(1984.2- ),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推荐访问: 初探 田园 农村 模式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