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学理论对现代养生的启示
摘 要:武学的体系最终成熟,如太极拳的出现使中国的技击术不再仅仅停留在格杀制敌的 层面,而是跃升到以武入道的生命升华层次。这样就使武学具有了由术进于道的三种认感知 方式的完整进化序列。使现实、实在的格斗和人类对生命自由的理想境界相联接,使中国哲 学现实化、清晰化、直观化。使中国武技成为中国哲学的行践,生命科学的探索之路。它展 示给世界人民一个新的广阔的领域;一种新的探索生命和宇宙的感知方式,对现代养生观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中华武学;身体修为;现代养生
中图分类号: G80-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 1007-3612(2011)05-0036-04
Chinese Martial Art Body Modification as Inspiration for ModernHealth
WEN Jiansheng1, SU Min1, XU Weijun2
(1.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2,Shaa nxi China; 2.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The final maturity of the system of martial arts, such as tai chi,makes the t echnique Chinese martial art extent from the level of controlling the enemy to t he sublimated level of using martial arts to enter into the Tao sphere.Therefor e,it allows the complete evolution process of perceptions from technique to sp irit.It links the real combat to the spiritual freedom of life.And it makes t he Chinese philosophy more practical,clear and direct.It enables the martial a rts to be a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philosophy and an exploration to the life sc ience.It shows the world a new and broad field, that is, a new approach to th e perception to life and universe.It indicates that the memory in the evolutio n of humanbeings is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scienceAnd it has a deep impacton the modern concept of health.
Key words:Chinese martial arts; body repair; modern health
中国的考古学与古人类学研究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证明了在我国人类进化自直立人( 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的各个阶段没有缺环,可以建立较完整 的进化序列[1]。这一事实说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可以追溯至人类进化早期。
身体性感知的方式是人类进化最早的感知方式因而带有身体感官的整体性和非语言概念 的性质,其传承是一代人向一代人身体感受上的迁移。这不是单凭语言文字,旁证分析可以 体会的。一旦原创文明被侵略造成传承中断,由于感受性的经验带有非语言概念的性质,所 以是不易恢复的,这样不完整连续发展的文明就难以传承这部分知识。
纵观世界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是独有的连续性文明,保存并传承着“身体性感知方式”这 棵文明的种子,而中华武学的产生则是中华文明身体性感知方式的进化成果。中华数千年文 明保留的宝贵文明火种——身体性感知世界的方式,演进为人生修为方式,这种演进是对中 国哲学的人体求证和对宇宙生命的直接探索。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这样记述:“拳术至 练虚合道,……。不动之时,内中寂然,空虚无一动其心。至于忽然有不测之事,虽不见不 闻,而能觉而避之。《中庸》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是此意也。”[2]这 修为方式 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完善清晰,最终完美体现于中华武学之中。这种进化道路曲 折而漫长,它不仅仅受中华文明的营养,同时融合了印度文明的优秀成果,近代以来又受到 西方文明的巨大影响和营养,它的发展与成熟是世界文明的结晶。
1 人类三种把握世界的方式
1.1 人脑进化的三个层次 在人类进化早期,曾经历过一个相当长的蒙昧时期。那时人与客观自然界处于混沌一体 ,自然界的力量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人类生活中的一切都受着这种盲目主宰 。[3]人不可能不受到客观自然力和社会力量和人自身的限制,但人之所以为人, 就在于可以通过实践认识和把握利用必然性,从而不断的获得自由。也就是在这样的改造自 然、改造 社会、改造自身的实践过程中——人类实现了进化。在这个改造过程中创建了人类文明和人 类社会,人类从自然界日益分化出来。人类能够能动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自身,而不是被 动的服从自然。能够把自我和对象区分开来,意识到自己是主体,逐渐形成了客体的概念。
那么人类进化早期与客观自然界处于混沌一体时期时,人类又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世界 呢?那时还没有客体的概念,更没有意义系统,中间又是如何过渡的呢?
从人脑的进化生理结构看,它有三个层次:最外层是新皮质,是猿人到智人阶段进化的 产物,是想象力、辨别力、计算力等智力能力的物质基础;新皮质下边是边缘系,是大脑的 古老部分,主要功能与保存本能(觅食、防御、生殖)有关;通过对下丘脑控制调节内脏和 情绪;边缘系和丘脑的下边网状结构在进化中也比较古老,主要机能保持大脑皮层清醒或警 觉状态,兴奋或抑制骨骼肌运动。调节内脏活动,有人提出与无意识活动有关[4] 。三层结构组织成统一的脑,协同产生精神活动[5]。
1.2 进化中的三种认感知方式 大脑新皮质是人类进化的成果,最早的原始人尚未有主体意识,其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 部分,也未赋予他们周围的世界、各种事物任何意义。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他们只能用身 体的各个感官去接触体会外部的世界,甚至人类也没有衣物,这时人类和大自然是融为一体 的,从人脑的进化生理结构看,以边缘系和网状结构为主的中枢也只能主要支持这种体会世 界的方式。本文称之为身体性感知方式。身体性感知是人类诞生之初最原发的认识世界的方 式,是当时人类的生存方式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渐进进化成为与体验社会生活和内心有关 的人生修为方式。人类开始努力征服大自然的同时也就开始了改造自己,人类大脑新皮质在 萌发中被“唤醒”。 以大脑新皮质为物质基础的认知方式正是以身体性感知方式为基础进 化得来。
在其后的岁月里,为了生存而在征服大自然实践中,进化着的人类,学会了利用和制造 工具、御寒、用火,这时人类与大自然之间产生了距离。通过在劳动中利用工具改造对象, 人类具有了初步自我意识,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这时还不能形成清晰的概念,更不可能产 生意义系统。语言和文字还在萌发中,人类更多的用情绪和肢体语言表达和交流。身体逐渐 通过工具接触外部世界,这时对象性感知就渐渐凸显出来。人类大脑新皮质也在进化完善中 。对象感知使人类对客观世界清晰建立起具体的对象性图象和声音的认识。这种演进序列可 以从人类文字由图像型进化向概念型得到例证。这种方式本文称之为对象性感知方式。随着 人类文明的渐进进化成为与审美有关的艺术审美方式。
当人类为了进一步把握客观世界开始赋予周围事物以意义的时候,这时他们就开始用语 言和概念来认知客观世界。当概念积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形成系统,人类进化的成果—— 大脑新皮质完善起来了,概念性认知方式成熟起来,这时的人类渐脱胎于自然界,人类社会 的进化也日趋成熟。但同时,人类也和自己的先祖拉开了距离。随着人类文明的渐进进化成 为与思辨有关的逻辑思维方式。
当淡忘先祖的身体性感知方式的时候,也就难以回忆起人类进化的先机。人类三种了解 世界的方式,它们是人类把握客观世界的途径,包括身体性感知方式、对象性感知方式、概 念性认知方式。同三层结构统一组织成的脑协同产生精神活动相对应,三种方式也协同帮助 人类把握世界和改造世界,三种方式和以其所获得的知识也同时得到发展。概念性认知方式 的出现并不能排斥身体性感知方式、对象性感知方式,相反只有三者的协同作用人类才能正 常健康的生活。概念性认知方式是人借助于概念工具,延伸和放大了自身的物质器官及其功 能[6]。这里特别需要提到的是三种方式伴随人类的进化而进化,成果也在不断成 熟,但身 体性感知的进化成果却要由身体性感知来传承。一旦文明中传承中断,后进文明试图用概念 性认知方式、对象性感知方式来发掘,则难以恢复。所以传承武学的意义就不一般了。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学身体修为方式
谈到武学就必须谈到修为,这是中国学术特有的身体性感知体验所决定,也是因为“武 ”的直接身体操作特性所决定的。张三丰对道家修为与 宇宙生命形成的清晰化体验完成总结后,中国传统武学的内向性认识体会路线就已经奠定。 2.1 武学身体修为方式的渊源 自周王朝以后,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社会变革,周以前的知识文化集中在少数统 治者和依附统治者的巫史身上。春秋战国以后,天下纷争,各国争霸,巫史落入民间,知识 也开始分化,演变为后来的“百家”。
儒家以帝王师的姿态力图为统治者争求治身、治国之路。这就偏重于今天的社会学方面 。而道家见周王朝衰落,即以“皇家知识分子”的高姿态隐居起来,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 却掌握着国家一脉相承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从此以后,道家就成为一支潜在的知 识库和强大的隐在可动员力量。道家以其特有的哲学观和研究能力在以后岁月里包容了越来 越多的各种知识。可以说是《易经》一脉相承的学术传统。
但是道家本身也有自身的人生取向,道家并不醉心于功名,加之封建专制的压抑,于是 潜心于对宇宙生命的探索,以中国自古相传的天人相感的研究方式开始了这种人生的探索。 其后医家融入道家、佛家融入道家。以《黄帝内经》为总纲的医学为道家的对生命自由的追 求奠定了生理基础,而佛家则奠定了心理基础,这也就是后世道家所成的性命双修。
中国道家的这种研究路线,是动员自己的生命,把一个脱胎于自然界的冥顽难化、鸿蒙 不知的个体,通过以人体感知的方式,将人体作息方式同于宇宙的运行规律,最终达致天人 交感相通,运使生命精华,实现极大的自由。后世道家总结这种修为路线:“练精化气、练 气化神、练神返虚、练虚合道”。这就描述了人体内部验证中国哲学的“道”逆向生成的过 程,这种修炼,是人体哲学的映现。身体修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修炼方法。身体修为并 不是一种单纯的养生修炼方术,而是一种通过在人体内部中逆向模拟宇宙之生成过程的证道 实践。它具有深层的天人宇宙全息哲学根据。武学身体修为是身体修为与武学的有机融合, 简称武学修为。正如徐伟军教授指出的“武学是指以武术为对象的身体修为之道”,“身体 自觉意识下的身心自我教育”。[7]
2.2 传统文化融合中的武学 自宋以后,封建滞郁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内在的融合和反思。儒、释、道三家学说在不同 朝代被统治者反复启用。任何一家都不抱有固定的主流地位。三家在互相的抵制中开始了相 互的借鉴和融合。宋明之间,中国的“武”开始真正的和中国的主流学术,儒、释、道日渐 融合。这种融合的真正根源在于:作为一种原始古老文明的体现本身就是多种学科的统一体 ,其适应性很强,使人感到自我回归与自我实现。而中华文明的发展就在于古老文明的日益 清晰化、大众化、科学化。自17世纪开始武学逐渐向个人能力上发展,一些前明的学者和军 事家退隐江湖,客观上使他们潜心致力于学理上的探讨。得以将军事技艺,民间武技与儒释 道理论相融合。三教的最终合一使得中国人找到了一条身心和谐、个人与社会和谐、自然和 谐的道路。“武”退出主流战场,自然与中国传统的儒学的修、齐、治、平;道的长生久视 ,佛的“心法”相融合,成为一种个人修为。中华武学终于在明末清初之际产生了划时代的 一系列的代表人物和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为代表的内家拳法。从历史上看,可以肯定地 说真正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这样一些代表性的内家拳术发扬光大、发展成熟,称名于 世的是一批后世杰出的武林宗师。
有些论著追溯太极拳至南北朝、唐时的道、儒,那时其名为“小九天”。主要是以养生 修身为主的。决不是明清成熟的太极拳。太极拳在道家的前身极可能是养生、防身的一门辅 助性技术。
道家玄奥修炼的同时也需要外在的修炼门径和落实直观的形态。终于在合适的历史时期 ,道家找到了“武”。“武”同样是人体的作用。但“武”更重于外在的体现。太极拳体现 的就是这一路线。以太极、形意、八卦为代表的内家拳的内功修为无不遵从“练精化气、练 气化神、练神返虚”这一路线,表现于劲力上称之为:明劲、暗劲、化劲。将内在能量的调 动合于宇宙规律,改造自身内外技能、结构,进而改造人生境界。这种改造之后的劲力应用 适合于实践。即是将拳与道、内与外合为一体。
武技成熟后和以中国的道家为代表的学术体系的融合起初就是双向度的。一方面是学者 对武技的利用和改造,那么其最终价值就被超越于搏杀。另一方面是武术家、军事家对学术 理论的吸收应用。最终的价值可以定位于实战本领的极致化。二者最终相合为武学。将“武 ”上升为武学。完善了武学进阶由术进而求道的过程。使技击与修为的有机统一,进而清晰 验证东方传统哲学。具有无可估量的重大意义。中华武学是自古以来在中国产生发展的“武 ”文化形态。武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指导下以提高技击能力为表征、以人生修为目的的文化 体系,它融合身体性感知、对象性感知、概念性认知三种认识世界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外在 武技的对象性提升和内在身心的整合完善达到双向性统一的中国特有的通过习武进而感悟宇 宙真理,升华人生境界的技艺和知识的体系。
3 中华武学身体修为对现代养生的启示
3.1 武学身体修为对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的整合 以太极拳为代表的内家拳,功夫越高深,用意念引导动作就越精细,同时,养成全身放 松和呼吸的配合。这种练习方式使大脑的感觉机能活动和肌肉本体感觉机能活动提高,强化 了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的整合。身体协调,大脑分化能力愈来愈强。
这时表现为意动与调息(呼吸)和劲力的关系越来越整合。表现为意动的起止与呼吸的 深浅相配合,或是与劲力的流动、贯彻相一致。也就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呼吸的形成、长短 和劲力的通达在时间、空间、频率上和谐一致。[8]
来看这样一幅图。人体的组成,正面中部几乎包括人体所有内脏,而背部是一条脊柱上 连脑(神经系统)。也就是说脊柱、脑、内脏是在一个闭合圈上(图1)。
这个闭合圈同中医的任督二脉闭合圈——“小周天” 相似。
这个闭合圈反映了在中枢的整合调整下,整合意念运行沿线有关于肺、心、肝、脾胃、 肾的功能服务于脊髓的躯体运动调节。同时躯体运动的感受器又将信息反馈于中枢调节内脏 。使二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随着大脑入静和肌肉放松,感觉趋于精细,大脑的分化能力加 强。这就需要给予大脑和运动组织更多的营养。需要调动内脏功能。内脏功能是通过呼吸来 调动的,腹式呼吸一方面给予内脏很好的按摩,深长的呼吸可以摄取更多的氧气,膈肌上下 起伏的幅度加之四肢的拧旋可以增加回心血量,也增长每搏输出量。
图1 人体各系统的分布
神经系统一方面形成感觉的精细分化,另一方面从脊髓,上达脑干、丘脑,乃至大脑皮 层各级水平整合内脏活动和躯体运动。在意念运行时,所有传入和传出信息都要经过脑干, 脑干是调整呼吸节律,控制呼吸运动以及控制心跳的重要区域。脑干内部的网状结构区域可 激活大脑使其保持觉醒状态。可使意念集中于运动的路线。同时,丘脑也是重要整合中枢, 大多感觉传入丘脑,大脑皮层下行信息在丘脑通过突触联系与传入的感觉整合,通过小脑来 使运动协调。
大脑皮层是这两种调节活动的高级整合中枢。新皮层的建立使内脏活动和躯体运动高度 整合,动作分化精细。内脏活动主动、积极。
3.2 武学身体修为对神经系统的调控 神经系统一方面形成感觉的精细分化,另一方面从脊髓,上达脑干、丘脑,乃至大脑皮 层各级水平整合内脏活动和躯体运动。在意念运行时,所有传入和传出信息都要经过脑干, 脑干是调整呼吸节律,控制呼吸运动以及控制心跳的重要区域。脑干内部的网状结构区域可 激活大脑使其保持觉醒状态。可使意念集中于运动的路线。同时,丘脑也是重要整合中枢, 大多感觉传入丘脑,大脑皮层下行信息在丘脑通过突触联系与传入的感觉整合,通过小脑来 使运动协调。
大脑皮层是这两种调节活动的高级整合中枢。新皮层的建立使内脏活动和躯体运动高度 整合,动作分化精细。内脏活动主动、积极。
炼精化气即是指机体的能量物质,在内脏活动和躯体活动的整合动员下,摄入更多的氧 ,加大血液循环的强度,更充分转换为能量,更充分输送到组织。
炼气化神,即是在动员充分能量的基础上,加强内脏活动和躯体活动的进一步整合,促 进感觉精细和内脏活动的主动性,大脑皮质的精细分化。
机体的运动、感觉和语言等各种功能在大脑皮质上都有相应的最高中枢部位,称皮质机 能中枢。这样就将大脑半球分成各个区,包括运动中枢、感觉中枢、听觉、视觉、说话、书 写等中枢。这就意味着大脑有意识对这样部位的调控和功能调控。也就是说这些活动受意识 支配。
而内脏神经系统分布在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但内脏神经只与中脑、延髓、脊髓、脊髓 的胸腰段和部分骶段相连,一般不受意识支配。一般认为,内脏中枢一般认为在边缘叶,是 自主神经系统的重要皮质中枢。
边缘系统由边缘额部叶以及与其联系密切的皮质和皮质下中枢,共同组成。边缘系统在 进化上是脑的古老部分。边缘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与保存自己的本能(寻食、防御、生殖等) 和通过下丘脑而调节内脏和情绪。是潜意识中枢。与动物相比,人脑的高度发达重要表现在 大脑皮质的面积增大,皮质各层细胞的分化程度高和构筑严密,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 基础。而人的大脑皮质90%属于新皮质,旧皮质只占4%。[9]人体感知越精细,那 么在高级 中枢的大脑皮质分化程度就越高,而太极拳练至高级阶段,全身感知能力和太极拳的化发技 能是非常高的。在生理上就意味着躯体运动皮质定位的分化抑制是非常完善的。兴奋逐渐集 中到很精细的区域,内抑制过程也非常精细和广泛。这种状态下人体会非常容易入静和放松 。这时如果入静,很容易广泛抑制、放松、入静。这时如果入静,大脑有意识控制的皮质抑 制,只有边缘系统是不抑制的。这时网状结构的作用就会明显起来,并且容易与边缘系统建 立联系。网状结构涉及到除大脑以外延髓,脑桥和中脑,间脑中重要部分。在脑干中央部区 域内,神经纤维纵横交织,其间散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神经元结构。
网状结构在进化上比较古老,但机能十分重要。它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都有广泛联系, 其轴突上升经丘脑到大脑或下降到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一个重要整合机构。网状结构的 主要机能与感觉传导有密切关系,但它不同于一般感觉传导(特异性投射系),而是把感觉 冲动广泛地传到大脑皮层各区去,它不是引起皮质特定区域对痛、湿、触、压觉的特异感觉 ,而是保持大脑皮层处于唤醒状态。可以发出下行的网状脊髓束,兴奋或抑制骨骼肌运动, 并调节内脏活动。[9]
这是种特殊的人体自控称之为洗髓。这时修炼的是“内清虚”即洗髓。这时应用高度分 化的皮质和高度整合的新旧皮质,精细的调控内脏的活动。(将能量物质主动的氧化,释放 能量。)这时高度分化的皮质对内外部的感觉非常灵敏,同时可以进行主动性调控。大脑对 内部调节精细到主动参与化学反应。敏锐的外部感知能力可以感知环境的变化。而中国道家 所谓炼虚合道,主动调控内在化学反应和环境交流、整合。
这样才能使内部内脏活动随意识主动的调控,并和外部的调控整合,实现内外合一。使 内在意识的运使和形体训练相整合,实现形神兼备。
3.3 武学身体修为对意识系统和无意识系统特有的统协 人可以利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两套系统:中枢——外周系统,两种机制:心理和生理机 制来主动调控生命的活动。须知人的中枢昼归新皮质(显意识),夜归旧皮质(无意识), 调理自己的代谢,使之正常,并和外界环境不断相适应。只有在有意识系统和无意识系统统 一协调,人才能精神平静愉悦,身体和谐。陈惠德(1993)发现,入静后,脑地形图?波高 能量级别由枕叶 转向额叶,并随着入静的深入,额叶出现明显的璨ɑ疃钋波能量级别增高。提示 在入静状态下,额叶皮质的功能活动有可能发生质的改变。因此,入静时大脑皮层除表现为 内抑制状态外,似乎还是一种在有序化程度提高基础上的激活状态。[8]中国哲学 讲究返璞 归真,武学上讲“炼神返虚”。大脑的这种状态使进化的皮质处于抑制状态,而使人类进化 前的边缘系统处于激活状态,这样入静后,网状结构的感觉冲动可以被选择性的和边缘系统 相沟通,内脏活动的无意识性在这种特殊状态下渐渐可以和内脏中枢(边缘叶)建立联系。 使内脏活动成为可支配的。武学身体修为可以使得二者更加和谐。
从进化论来推论,人当然是从客观世界进化而来的,既然本源都是一样,人和客观世界 是可以相互感应的。这也就是中国学术中强调“天人感通”的原因。也是唯物论进一步的贯 彻。
4 结 语
中华武学对人体深部的认感知方式,不同于西方用 显微镜观察人体内部,和用手术刀解剖人体内部,它不是以外在器物来认识人体的内部器官 ,而是通过人身体本身的各感官的整合、调配,来感知自己身体深部的能量变化。对现代养 生的启示如下:
1)中国特有的这种修为方式,使人体以身体性感知了解生命本身,首先他调控显意识 和潜意识两套中枢系统,使二者整合、协调。让自身生命的运行规律以显意识调控心态,作 用于潜意识系统,使其得到安静、净化。
2)两套中枢系统得以协调之后,从而调理全身的躯体性神经和内脏神经系统使二者协 调整合。进而实现中枢系统和全身其它系统的有序性整合。内脏神经系统是显意识中枢系统 不能自主调控的,但通过在躯体性神经和内脏神经系统之间建立呼吸联系,使得显意识中枢 系统得以间接调控,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这些方面,是现代养生观的科学基础。
3)由此使得人体的外在运动和内在的精神活动更加整合有序,便于在进化中随着客观 世界的变化还要不断的去适应,随着外在的环境的变化调适自己的行为和心态,生命才得以 升华、延续。与客观世界不断达到新的“合”的状态。这是传统文化的对现代养生观奠定的 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少林,主编.中国文化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30 .
[2] 孙禄堂著,孙剑云编.孙禄堂武学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330.
[3] 张怀承.中国哲学发展史[M].海口:海南教育出版社,2004:16.
[4]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312.
[5] 胡家祥.人类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1):3.
[6] 张晓.论人类掌握世界的理论方式和实践方式[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4): 7.
[7] 徐伟军.中华身体观视角下的武学修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9):1 -3.
[8] 杨锡让,主编.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8.
[9]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6 .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 中华 武学 养生 启示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