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国际贸易研究综述
摘要:时间在国际贸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间对国际贸易的发生以及国际贸易流量产生影响,时间起到了贸易壁垒的作用。时间还对国际生产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决定国际运输方式的选择,并最终决定一国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时间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大大丰富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本文综述了时间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相关研究,提出了该研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意义。
关键词:时间;国际贸易;贸易壁垒;集聚;运输方式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09-0123-03
国际贸易需要时间。产品配送时间造成了库存持有成本和产品贬值成本的发生。时间就起到了贸易壁垒的作用。采用航空运输就可以避免库存持有成本和贬值成本的发生。为此,出口商宁愿支付更多的成本来换取时间的节约。但是,航空运输十分昂贵。因此,出口商在选择运输方式时就存在着不同运输方式的权衡。航空运输的一种替代形式是集聚。供应商可以集聚在生产商附近,生产商可以集聚在零售商(市场)附近。集聚能够有效避免零部件和最终产品运送的延误,保证下游客户的需求。但是,在今天的全球化背景下,集聚往往是在牺牲低廉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实现的。国际贸易时间对贸易量、贸易结构、国际生产格局、国际运输方式的选择、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都会产生什么影响?本文通过对时间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对国际贸易的实质做出新的解释。
时间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时间起到了贸易壁垒的作用;时间对集聚产生影响;时间影响运输方式的选择并最终对一国的比较优势产生影响。
一、时间与贸易壁垒
Hummels是第一个研究时间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的学者。他在奠基性文章《作为一种贸易壁垒的时间》中提出,贸易品到达市场的时间对贸易会产生两个不同的影响:第一,时间是决定一个生产商是否要进入国外市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运送时间每多一天,就会导致生产商进入美国市场的可能性下降1.5%。为此,出口商宁愿支付更多的成本来换取时间的节约,以增加对美国进口的可能性,比如采用航空运输。第二,生产商进入外国市场后,时间会对贸易量产生影响。Hummels发现,每一天的运送时间相当于0.8%的进口关税。由于美国进口产品所用的平均海运时间为20天,因此,海运运送时间相当于16%的进口关税,大大高于实际的平均关税税率。由于运输成本大幅度降低,航空运输得到了广泛采用。这导致与运送时间等价的关税税率从1950年的32%已经下降到1998年的9%。
时间会对国际贸易以及国际生产的组织形式产生影响。二战以后,由于关税的持续降低以及不断改善的信息和运输技术水平,国际贸易与产值这一比例以每年2.9%的速度增长。空运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导致时间敏感性产品贸易的增加,在是国际贸易增加的一个新的原因。此外,对外直接投资和垂直专业化迅速增长。FDI以每年6.8%的速度增长。垂直专业化在贸易中的份额占到了近一半。由于垂直专业化对时间十分敏感,因此空运成本的下降导致了时间成本的下降,并最终成为垂直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Hausman等人和Diankov等人利用引力模型发现,国际贸易的运送时间如果延长10%,那么双边贸易量就会下降5%到8%。在考虑零贸易量的情况下,Nordas对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三国的国际贸易进行了研究,同样采用引力方法对运送时间的延长对贸易量的影响进行了估计。运送时间延长10%将导致5%到25%的贸易量的下降。贸易量下降的程度根据部门和出口国的不同而呈现相应的差异。
在分析时间作为贸易壁垒的因素而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时,Nordas认为需要从三方面考虑。第一,订单提前期。订单提前期是从下达订单到收到订单的这段时间。订单提前期取决于产品的特性,比如按订单生产的产品提前期比按库存生产的提前期要长。此外,供应链管理、物流服务以及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也会影响提前期的长短。提前期越长,库存量就越大,库存成本就越高,即贸易成本就越高。最终导致贸易量的减少。第二,准时制生产。准时制生产是一种生产组织方法。其理念是通过生产线对零部件的拉动以使零部件和产成品的库存达到最低。第三,时间波动。时间波动说的是运送时间的变化。运送时间波动越大,所需要的缓冲库存就越多。在准时制环境下,运送时间的波动会导致国外供应商不能被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就不是对贸易量产生影响,而是对市场进入产生影响了。
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市场的中心在高收入的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位于远离中心的外围。因此,时间因素对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市场进入、国际贸易水平以及国际贸易结构都会产生影响。Nordas认为时间因素不仅仅包含国际运输时间。如果一个国家物流服务和基础设施薄弱、海关清关程序繁杂,这也会延長国际贸易的时间,进一步影响该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在物流基础设施以及海关清关程序方面比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世界银行2005年的一次调查显示,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平均出口时间为25.8天,而德国仅为6天,中非共和国竟然达到了116天。更先进的国际运作方式的采用,比如准时制生产(JIT)、精益零售(Lean Retailing)等都对时间有很高的要求,这更给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生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Nordas同时研究了国际市场进入以及随后的贸易量的决定因素,并且认为进入一个新市场的决策不同于在现有市场的扩张决策。从进口商的角度来说,寻找新的国际供应商的决策不同于与现有供应商延长合同的决策。市场进入更多的与到达市场的时间以及提前期的波动程度相关,比如流行服饰的提前期不能超过两个星期,而汽车产业要求提前期的时间波动不能超过10分钟不能达到这些基本要求的供应商就没有进入国际生产或者国际市场的机会。发展中国家的供应商(出口商)可以通过在产品质量和信息系统上进行投资、进行组织重建以便缩短交货提前期,而物流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则需要本国政府进行投资,降低出口商的国际市场进入成本。
在准时制国际生产背景下,时间作为贸易壁垒的理论渊源追溯到Kremer(1993)的论文《The O-ring theory ofeconomic development》。Kremer认为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重要的任务和运作。如果有一个任务或者运作没有执行,那么产品就不能生产出来,收入就不会产生。这一没有执行的任务使得之前的所有工作都前功尽弃。该理论认为,如果要生产具有某一质量的产品,那么所有的材料和部件也必须具有所需的质量。在准时制下,供应链中最弱的一环将决定供应链的运作质量。零部件的运送延误使整个生产中断。因此,那些运送提前期波动高的供应商将不能获得订单和合同。
二、时间与集聚
从新经济地理的视角看,集聚的产生是由于递增收益与运输成本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更有学者把时间因素作为集聚产生的一个原因。在对国际贸易的时间成本与直接的货币成本比如运输费用相比较时,Harfigan和Ven-ables强调了前者具有的独特性--不确定性。零部件的运送时间与装配生产时间不同步会导致生产的中断。零部件到达时间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成本会远远大于零部件本身的成本。由于运送时间的存在,生产商被迫在需求确定之前下达零部件的订单,从而增加企业的风险。因此,节约时间总是有益的,而供应商与生产商聚集在一起就可以实现这一目的。Harrigan和Venables通过建立的几个模型显示,如果有两个最终装配工厂和一个零部件工厂,而且零部件的生产具有递增的规模收入,那么零部件工厂会倾向于建立在其中一个最终装配工厂附近。
时间因素不但会导致供应商在装配商周围的集聚,还会对全球专业化生产以及国际贸易格局产生影响。Deardorff(2002)在假定速度具有资本密集的特性的基础上采用非正式的方法得出结论,时间敏感性产品会在资本密集的国家进行生产,而偏远国家就不太可能从事时间敏感性产品的生产。Venables(2001)探讨了生产成本与距离之间的权衡关系。他认为技术的进步会使准时性的生产变得更加容易,并导致生产向中心靠近。Evans和Harrigan发展了Deardorff和Venables的观点和分析方法。他们首先也认为,由于时间因素所导致的集聚行为以及空间的不平衡不同于经济地理理论强调的出于运输成本节约的动机而形成的集聚。九十年代在全球纺织和服装产业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一个是“精益零售”的兴起。二是生产环节从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如亚洲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国家,比如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比Deardorff重要的是,Evans和Harrigan了建立正式的模型并且进行了实证的分析。他们认为,需要准时运送的产品将在最终需求地附近进行生产。准时运送可以使零售商在不持有成本高昂的库存情况下对需求波动及时做出反应,而准时运送只有在两个相邻地区才能成为可能。Evans-Harrigan模型显示,越来越多的对准时性的需求导致靠近最终需求的地区具有更高的工资,这些地区专门从事时间敏感性产品。相反,远离最终需求的地区工资水平会更低,而且专门从事对时间不敏感的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位于中心附近的国家比起外围国家来可以得到更大的利益,这与经济地理模型是一致的。但是该模型没有依赖运输成本和规模收益递增假设。Ev-ans和Harrigan利用一家大型零售连锁企业的商品采购数据测量了零售企业对准时运送的需求。结果显示美国服装进口的来源地按照模型的预计发生了变迁,那些需要准时运送的产品越来越多地从周边国家进口。这些国家在生产时间敏感性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三、时问与运输方式
在全球化背景下,物流管理尤其是运输方式的选择对国际贸易和公司的全球运作起着重要的作用。航空运输凭借快速和准时特性能够使跨国公司采用效率更高的生产系统,比如准时制生产(JIT)以及供应链管理(sCM)。但是,采用航空运输不是没有代价的。虽然航空运输成本相比五十年代下降了90%,但是其运输费率仍然是海运运输费率的七倍。因此,在运输方式的选择时就存在着时间与成本之间的权衡。在权衡过程中,有些产品在运送过程中更注重快速性和准时性,对运输成本则不敏感,从准时运送中得到的收益远远大于运输成本,因此倾向于采用空运;相反,有些产品的运送则只追求运输成本的降低,这些产品更适于采用海运或者陆运方式运输。当考虑距离因素时,距离消费者或者客户近的供应商可以采用地面运输而不失准时性,但是外围的供应商如果要实现准时性就需要采用空运方式。还有些产品的价值/重量比很高,相对运输成本就较低,因此也适合采用空运方式。
空运在国际贸易中的采用也会对传统的比较优势产生影响。Harrigan对Eaton和Kortum的比较优势模型进行了改进,把时间因素产品的重量因素考虑到模型中去,得出了新的均衡模型。在这一新的模型中,不同产品运输成本上的差异以及快速、准时运送的重要程度与相对距离相互作用,对全球贸易模式产生影响。由于产品重量直接影响到运输成本,这样运输成本就对比较优势产生了影响。Harrigan认为,比较优势除了依赖于随机生产率,还依赖于不同国家和不同产品之间的相对空运和海运成本。Harrigan验证了两个假设,第一,对于外围国家的出口商采用空运进行贸易的产品,邻近国家的出口商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小。第二个假设是,外围国家的出口商出口单位价值较高的产品,以便降低单位产品价值的运输成本。
Hummels和Schaur发展了Harrigan和Venables、Ev-ans和Harrigan以及Hummels的观点。Hummels和Schaur认为,在平抑需求不确定上,采用速度快的运送方式比如空运也具有与集聚相同的作用。他们还提出了微观数据证明了这一假定。Hummels利用国际贸易采用的运输方式数据证实了出口商采用快速运送的意愿,尽管快速运送的成本大大高于库存持有成本。但是,他没有说明这种意愿的真正原因。Hummels和Schaur通过美国进口数据说明,通过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来规避需求不确定性所实现的收益能够完全弥补运输成本的增加。他们还考察了航空运输在应对需求不确定性中的作用,結果发现,如果企业采用航空运输,那么该企业就可以在需求不确定性消除之后再进行生产,并通过空运快速把产品投放市场,从而保证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如果只采用海运运输,出口商可以实现最小的运送成本,但是必须在需求不确定性确定之前发送产品,因此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当实际需求大时,运送数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造成销售的损失和服务水平的下降。当实际需求小时,就会导致产品滞销以及产品的贬值。但是,高昂的空运成本也会促使企业选择海运运输以降低运输费用。这样就在不确定性和运输成本之间存在着相互权衡的关系。需求波动越大,出口商就会减少海运运输使用而更多地采用空运运输,国际贸易中采用空运的份额因此增加。Hummels和Schaur通过对美国的进口数据的实证估计发现,采用空运的贸易份额与历史需求的波动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产品价格越高、航空运费越低、海运运费越高都会导致空运份额的增加。
四、结论
对贸易时间的研究还比较新,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还比较少,尚没有一个系统论述贸易时间的文献。但是时间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视的。时间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亚于传统的运输成本、关税等影响因素。对贸易时间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有助于对贸易时间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有一个更深入和明确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对贸易时间的控制和改善以提高国际贸易的绩效。因此,对贸易时间进行系统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以及对外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前已经成为全球贸易中最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但是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还不合理,更多地是以低端的、利润率很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当前主流的解释是,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因此在国际分工中只能处于国际价值链的末端。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距离作为主要市场的欧美相对遥远,国际贸易的时间相应延长。那么时间是否也是影响中国国际贸易的一个因素呢?未来的相关研究有必要以我国的国际贸易为研究对象,并成为当前中国国际贸易主流研究的一个有力补充。
[责任编辑:杨荣华]
推荐访问: 综述 国际贸易 时间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