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参卫生系统的女将军杨华荣

2022-05-09 11:50:03 | 浏览次数:

1957年夏,杨华荣随父亲到南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升学考试中,有两道作文题,其中一题是《最难忘的时刻》。杨华荣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一题目,满怀深情地回忆起毛泽东那次在天安门城楼上跟她握手时的情景,激情难抑。她在作文中写道:“毛主席那双温暖的大手伸向我时,我忘记了一切,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我要好好学习,接好革命的班。”真挚热烈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淌,这篇作文得了98分!

1958年,杨得志调济南军区任司令员。杨华荣随之要转到济南读书。她当时各门功课都是5分,老师们不希望她转学,担心频繁地转学会给她的学习带来影响。杨华荣依依不舍地流着眼泪向老师保证,到新的学校里也一定会努力学习,保证自己的成绩不下降。

杨华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山东省实验中学和山东医学院附属中学,她勤奋学习,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学业。

出色的军中白衣天使

1963年,高中毕业的杨华荣同时收到了山东医学院和济南军区军医学校两份录取通知书,受父母一辈子戎马生涯的影响,她毅然选择了后者。

在校期间,正值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杨华荣被分配到了当年抗日战争的“决死战场”台儿庄。那时台儿庄正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杨华荣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去挖河泥。工地上筐多人少,他们不是抬走一筐等着装满下一筐再抬,而是马不停蹄地放下这一筐抽杠又抬另一筐,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过度的劳累,曾使杨华荣晕倒在工地上,但她还是挺了下来。

在参加社教运动的日子里,杨华荣与贫下中农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她亲身感受到了城乡的差别,当她看到勤俭的乡亲们连煤油灯都舍不得点,一到黄昏就睡觉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她把从家里带去的一点儿食品分给房东大娘吃。杨华荣回忆:那些日子,人的感情非常质朴、纯真,心与贫下中农贴在一起。社教运动结束,告别房东大娘时,她泪流满面。

1966年2月,杨华荣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8年2月,从济南军区军医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济南军区某医院当医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杨华荣的家庭受到了造反派的冲击。但她看见父亲杨得志经常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仍然努力为保持军队和社会的稳定,为保证军队正常的战备、训练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更令她难忘的是,父母在自身难保、随时都有可能被打倒的情况下,对许多被迫害的老同志和他们的孩子找上门来求助时,总是冒着危险给予帮助。

父母的这种无私无畏的高尚品德深深地教育着她,一些领导同志的孩子跑到家里来避难时,杨华荣热情地把他们当作姐妹一样相待,帮助爸妈悉心照顾他们。

1971年,毛泽东发出“所有部队都要进行野营拉练”和“这样训练好”的号召,杨华荣所在医院的人员随济南军区某野战军一起行动。超强度的行军拉练,使杨华荣的脚上打了不少血泡,但她战胜了苦和累,始终没有掉队。每到休息和宿营时,她顾不上自己的休息,甚至连脚上的血泡都来不及挑,就穿梭在干部战士中,为官兵和贫下中农送医送药。

杨华荣经常下部队为基层官兵服务。1970年,她参加海岛医疗队,因为晕船,吐得昏天黑地,但她上岛后不顾头晕眼花,立即投入到为海岛军民的送医送药工作中。在工作之余,杨华荣还主动帮老百姓割麦子、捆麦秸。有一次,她扛起一大捆麦秸,因挡住了视线,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突然一脚踏空滚下坡去,造成踝骨骨折,痛得她满眼泪水。但她仍坚持不下岛,和同志们一起完成了海岛医疗队的服务工作。

在长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杨华荣留在战友记忆中的是她对伤员和危重病人的关心、爱护和体贴。

济南军区有个18岁的战士李新光,因抢救国家财产被烧伤后,面部几乎毁容。这使他的精神几近崩溃,情绪极不稳定。身为五官科军医的杨华荣特别关爱这个不幸的小弟弟,她发现李新光因植皮手术后排汗不畅,全身炽热奇痒,就给他买了挠痒痒的“老头乐”送去。有了这位大姐姐的关心照顾,李新光的情绪也日渐乐观起来。

杨华荣在十几年的白衣生涯中,给病人送去过多少温暖,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她有一条原则:无论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对病人一定要满面春风笑脸相迎。她为危重病人抠过粪便,也为死者整容穿过寿衣,为许多弥留之际的病人送去过难以言尽的临终关怀!

军队卫生行管工作的行家里手

1979年,组织上为照顾杨华荣与在总政任职的爱人黄新团聚,将她从济南军区调到北京。夫妻虽然团聚了,但由于编制所限,杨华荣放弃了自己曾经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医务工作,改行到通信指挥部卫生处搞卫生行政工作,后又到总参管理局政治部老干部处任干事。

新的工作环境,给杨华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锻炼空间。她在实践中摸索,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当好老干部的服务员。她利用自己的特长,主动给老干部介绍保健知识,有时还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困难,受到了老干部的一致好评。有的老干部一提到杨华荣便赞不绝口:“我们那个杨干事真是有能耐啊,不仅会做政治工作,还会诊断看病。”

1984年,杨华荣任总参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此时,被定为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工作刚刚起步不久,是“天下第一难”。许多家庭对只生一胎有顾虑,尤其是生了女儿的夫妇,对只生一胎更是不理解。为了做好宣传工作,她指导编写了《人口与优生》《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基础知识》等教材,并请专家教授给大家讲课。杨华荣从自身做起,在孩子很小时就领了独生子女证,还满腔热情地去做其他育龄妇女的工作,使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进入全军先进之列。

1985年,杨华荣调总参管理局卫生处工作,先后任副处长、处长。

总参卫生系统有200多个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仅直属单位就有5个门诊部,1个保健科,点多、面广、线长、任务重。20世纪80年代初,卫生处有政委、副政委、政治干事,部队进行精简整编后实行处长负责制,杨华荣上任后,党、政、财、人都要管。那时,直属门诊部既不能输液,也不能手术,稍微重一点儿的病就要往医院送。有时医院没床位,就得在观察室里等。杨华荣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在处里组织了护理技术操作竞赛、急救知识竞赛,办起了工农兵学员“回炉班”、医护提高班等,在门诊开展输液工作和各种中小手术,这样既培养锻炼了门诊部的医务人员,又方便了病人。后来直属门诊部不仅能做阑尾、疝气、胃切除等中小腹部手术,而且还能做斜颈、手矫形及乳腺癌根治等专科手术。

通过这些努力,总参卫生系统的人才培养取得了可喜成绩。近些年来,总参卫生系统各单位共取得卫生科研成果90余项,数百篇理论文章在全国全军刊物上发表。有的人著书立说,有的人出国讲学,还有的作为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在杨华荣的主持下,总参机关的医疗保健工作,也迈上了新台阶。先后筹措和投入了不少资金以改善医疗设备,建立了科室比较齐全、设备比较精良、技术比较全面的中心门诊部(对外称总参管理局医院),不仅总参机关工作人员可以住院、动中小型手术,门诊部还搞了斜颈外科、电化学治疗肿瘤、血液透析等特色专科。该门诊部被总后卫生部评为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还召开了现场会。

总参管理局卫生处还负责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军委、总参谋部首长的保健工作。杨华荣怀着对军队老干部的深厚感情,为解决医疗难点问题,做出了不懈努力。她强调服务要热情周到、工作要万无一失。她为老干部筹集特殊诊疗和特殊用药经费,筹备建成了泰安老干部接待站,较好地解决了老干部诊养的一些难点问题,受到老干部欢迎。

杨华荣在任卫生处长期间,十分注重业务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她在组织人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九五”总参卫生工作规划》《总参防疫机构建设三年规划》《总参爱卫会工作规则》《门诊部各类人员职责》《门诊部卫生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编写了《常见门诊急症手册》《防疫工作手册》等实用业务教材。正是这些规章制度和教材,为医疗部门加强管理提供了依据。

10多年来,总参的部队机关卫生建设和创建卫生单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发病率始终保持在最低水平,“八五”“九五”期间全军爱卫会均在总参单位召开过现场观摩会,受到总部的好评。

1998年,杨华荣升任总参管理局党委常委、副局长。作为总参管理局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局长,杨华荣十分重视人才,爱惜人才。为了留住人才,解决技术人员住房问题,在她的积极努力下,修建了6层的高职楼宿舍,使几十户高职医务工作者告别筒子楼而喜迁新居。

总参下属的医疗卫生单位较多,且驻地分散,杨华荣经常到部队、院校、研究所、干休所去指导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医疗整顿,门诊部优质服务检查,干休所医疗卫生建设达标检查,营院建设检查等,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饱含浓浓亲情的贤妻孝女

1985年冬的一天深夜,天下起了小雪,时任总参谋长的父亲杨得志不顾劝阻,冒着寒风站在院子里,送休完探亲假的女婿黄新返回部队。此时,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心中百感交集,因为他前不久刚刚签发了女婿所在部队开往老山前线的命令。但是,黄新并不知道,血与火的战场考验正在等待他。老将军只是紧紧握着女婿的手,站在雪地里,目光里充满深情。

丈夫在前线一年多的日子里,是杨华荣一生中备受煎熬的时刻,她寝食不安,独自承担着全家里里外外的家务,消瘦了不少,是那首她最爱听的《十五的月亮》,伴随她度过了无数个冷月临窗的夜晚。

杨华荣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父母,平时由于工作忙,她时常在节假日回到父母身边去尽孝心。特别是在父母离开工作岗位后,杨华荣每次回家都不忘带点父母爱听的歌曲磁带、一盆花或是盆景等。父母过生日的时候,她更是想方设法为他们带去既实用又令他们喜爱的礼物。弟妹们常夸大姐心细,想得周到,选的生日礼物好。在父母先后病重住院的日子里,杨华荣作为长女,更是始终为父母的治疗奔忙,经常日夜守护在父母的床边,为老人翻身和擦洗身体。父母去世后,每逢清明节,她都要与家人前去扫墓,在墓碑前伫立许久。

1999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是杨华荣一生难忘的日子,时任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晋升她为少将军衔。杨华荣和她的丈夫黄新,都肩扛着将星。这对将军夫妻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老革命家的后代,他们在襁褓之时,就同父辈共同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他们作为我军的高级将领,自知重任在肩,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工作之余杨华荣喜欢书画,爱听音乐,爱养花,也爱侍弄盆景。大自然的悬崖峭壁、傲雪寒梅都浓缩在她的庭院中。她在一首词中这样写她钟情的雪中寒梅:“樱红数点,欲与桃李竞香艳。傲对苍生空余恨,苍茫大地逐欢颜。”

如今,虽然父母都已不在了,但是逢年过节,作为大姐的杨华荣总不忘把弟妹们请到家里小聚。姊妹相见,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那平静的小院里时常欢声阵阵,笑语飞扬。

推荐访问: 总参 卫生系统 女将军 杨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