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肢体康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肢体康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方法:分析和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护理存在的影响因素,充分发挥社区康复护理和家庭成员的作用,尽量使康复期的偏瘫患者在出院后能继续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结果:通过社区、患者和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最终为回归社会提供帮助。
【关键词】 偏瘫患者;出院康复;护理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四大特征。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脑卒中的死亡率有降低趋势,但因此而致残的存活者数量却逐年增多,成为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脑卒中后早期开展康复锻炼,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对促进神经、肢体功能的恢复、预防疾病复发具有显著作用。但是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练的依从性并不是很理想,依从医护人员的建议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提高其出院后功能锻炼依从行为,最终达到提高患者及家庭生活质量的目的。分析和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护理存在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必要的,充分发挥社区医疗和家庭成员的作用,尽量使康复期的偏瘫患者在出院后能继续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动的能力,最终为回归社会提供帮助。
1 当前出院患者康复护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对出院后社区康复护理的认识
1.1.1 我国社区康复护理起步较晚,绝大部分地区的工作重点仅停留在治疗疾病的层面,其服务对象局限于患病的人群,社区康复护理人员对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全方位服务存在认识不足,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医疗康复需求,无法为其提供康复治疗和咨询服务。
1.1.2 社区康复护理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社区护理人员常缺乏预防残障加重及肢体功能重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无法采用各种康复护理技术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康复对象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防止继发性残疾的发生。
1.1.3 缺少适宜的康复环境,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社区不能为残障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康复治疗环境,无法实现社区内无障碍生活环境,不能满足偏瘫患者的需要及解决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1.2 缺乏对出院后家庭康复护理的认识
1.2.1 患者对出院后肢体康复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1.2.2 患者出院后,自觉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下降,家属不能参与康复计划的实施,不能有效帮助、鼓励、监督患者执行康复护理计划。
1.2.3 悲观消极的情绪导致患者对肢体康复信心不足,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日常生活过分依赖家人,对治疗缺乏信心。
2 对 策
2.1 在患者住院期间,要对其做好健康教育,详细讲解主动进行肢体康复锻炼的重要性,讲授家庭康复护理计划的内容、目的和方法。
2.2 住院期间和出院前,医生护士要强调患者家属在促进患者重获自尊心和自信心方面的重要作用。出院前一天对患者再次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教育和健康指导,强化巩固患者家属接受相应的护理知识,指导患者家属亲自参与家庭康复护理计划的实施,帮助、鼓励、监督患者实施家庭康复护理计划。
2.2.1 保证每天的有效康复护理时间,康复护理计划明确规定每天康复护理次数、每天康复护理时间,并把这些康复护理时间结合进患者日常生活之中。
2.2.2 提高患者参与康复护理的积极性。所指定的康复护理计划要强调患者自我康复护理,强调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家属或陪护仅为学习、辅助和监督。
2.2.3 规范每天康复护理的内容及强度。患者自己要明确每天康复护理的项目、每天康复护理的强度、近期康复护理目标、远期康复护理目标。
2.2.4 提供一个丰富的康复护理环境,该环境由康复护士、患者、家属或陪护参与,具有鼓励、指导、监督和保障机制。
2.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康复护理的先导,要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介绍出院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介绍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护理的成功病例,增加患者参与家庭康复护理的信心。
2.4 出院后护理
2.4.1 主动帮助患者联系其居住地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该中心所具备的康复条件,介绍患者目前康复中仍存在的问题,提供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和社区医护人员协作,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康复。
2.4.2 对于居住地社区不具备康复条件的患者,出院后每周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干预,继续指导康复内容。出院后3个月回病房随访,并填写调查表进行ADL评估,继续指导患者进一步康复。
总之,通过科学合理的社区康复护理和家庭康复护理,尽可能地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生活负担,最大限度地消除偏瘫后遗症的影响,从而促进患者家庭的整体健康,增强患者健康快乐生活的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推荐访问: 出院 肢体 康复 对策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