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技术发展研究
摘要:远程医疗技术在我国医疗改革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应用,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限制。梳理了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对比国内外远程医疗的发展,就当前远程医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给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远程医疗;信息共享;医疗信息化;医疗服务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5913/j.cnki.kjycx.2019.09.026
随着分层诊断和治疗的模式持续更新,国务院提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和促进医疗服务平等及其他的医疗改革目标。当前我国的医疗资源各地区之间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优质的医疗资源如先进的设备、知名的专家、一流的医护团队大部分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三甲医院,这部分医院一般需要为80%以上的周边区域群众提供医疗服务,而在同一区域内的大量基层医疗机构则承载了不足20%的医疗业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的结果就是国民患病都涌去三甲医院,病人数量多导致服务水平下降;另一方面,基层医院缺乏优质资源,不能及时解决病人的问题。远程医疗系统作为当前医疗改革中的重点建设工程,面向基层及偏远落后地区,是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1]。
1 远程医疗的意义
远程医疗系统是综合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及医疗技术等各种先进科技搭建而成的信息化系统。远程医疗系统可以加强医院的诊疗能力,减低患者的诊疗费用,为广大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提供便利。
远程医疗目前主要涵盖远程手术指导、医护人员远程培训、远程会诊等功能。以上功能主要通过会议多媒体设备的成熟技术来实现,需要相应的硬件设备的支持。此外,远程会诊不同于传统医疗会诊,除了医疗会诊事项之外,还需要在開发系统中集成通信网络、数据库等技术,在此基础上通过远程会议多媒体设备,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文本、图像、视频等内容的远程传输,最终实现各会诊专家与患者之间的“现场会诊”。远程医疗系统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缓解当前国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远程医疗科研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迅速地在专家和患者之间建立联系,专家能够为基层医院或者落后地区的患者及时提供优质的诊断和治疗。既提高了专家的工作效率,也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金钱,为挽救病患的生命,改善健康状况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2]。
1.2 实现医疗信息共享互联
三甲医院与基层医院通过远程医疗系统,构建远程医疗信息化平台,实现对病患的病历及其他医疗材料的共享,同时各医疗机构之间还可以共享诊断案例、治疗经验及医学材料等,提高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交流水平。
1.3 提升基层医院的业务水平
远程医疗系统的目的在于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三甲医院与基层医院的深度业务交流,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在一流专家指导下诊断、治疗及管理病患,在此过程中持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1.4 合理高效分配医疗资源
偏远落后地区的医疗资源投入不足作为一个持久性问题,原因之一是对其需求没有进行有效准确的评估。部分资源闲置,但部分地区的资源又强烈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相关医院的患者主要需求进行评估,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2 远程医疗的发展
2.1 远程医疗在国外的发展
远程医疗的概念最早来自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双向电视系统被美国学者应用在医疗领域,借助电缆实现远程医疗图像传输,在此基础上,远程放射医学也随后创立。有学者随后创造性地将通信领域的电子通讯技术引进到医疗领域中。在60年代末,远程心电监护出现。
在远程医疗发展早期,信息技术不够成熟,医疗信息传输量有限,发展较慢。进入80年代后期,通信技术快速发展,技术不断更新并被迅速地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在这个阶段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持续启动新的远程医疗项目,如麻省和佛罗里达的两个医院之间构建了一个网络系统,是现代远程医疗系统的雏形。这些项目中的联通主要通过综合业务数据网( ISDN)来实现,在这一阶段,视频会议中的数字通信技术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从90年代起,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断加强,范围广和专业化逐渐成为远程医疗的突出特点,其中美国的远程医疗顾问系统可用于帮助解决战时军营中出现的医疗难题。
进入21世纪以来,远程医疗不断吸收先进技术,如云计算、智能通信和大数据等,取得了较大发展。不仅可以实现直接面向病患的个性化服务,而且远程医疗也由诊疗为主转向保健预防和疾病救治并重的阶段。
目前,内部信息化系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疗机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系统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也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区域医疗协同、医疗信息集成等远程医疗服务得到了新的发展[3]。
2.2 远程医疗在国内的发展
中国远程医疗技术发展起步相比于欧美国家较晚,国内早期的医疗信息化通过远程会议系统实现了医生和病人“面对面”交流。这一系统仅限于医生与病患沟通,由于技术局限,医生不能便捷地查看患者的文字医疗资料。在远程医疗会诊中,相关病历内容只能通过视频设备来展示。专家根据病人的病历内容给出治疗方案,临床效果不佳。因此专家和基层医生对于医疗信息化的成果不满,导致远程医疗发展缓慢[4]。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及数据通信技术的持续进步,远程医疗系统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医疗信息化,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信息系统,传统的纸质病历向电子化转变,医疗信息系统整合了医疗机构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更好地解决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的问题,为病患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尽管医疗信息系统中整合了患者的所有诊疗信息,但是当前的医疗信息系统还不能够支撑地区各层级医院之间开展远程医疗[5]。
当前国内远程医疗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患者对于远程医疗的了解不深,远程医疗技术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的通信技术及硬件设备有待改善。在20世纪末卫生部颁布了《关于加强远程会诊管理的通知》,对远程医疗系统相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促进远程医疗有序有效地利用在实际医疗操作中。在《通知》的指导下,我国的远程医疗蓬勃发展,关于远程医疗的服务模式不断升级,创造性地发展出资料实时传送及在线咨询分析等先进模式,使得国内远程医疗会诊数量快速提高[6]。
3 远程医疗系统发展的局限
3.1 行业标准发展不完善
当前我国远程医疗及医疗信息化等相关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完善。不同的系统之间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不同医疗系统建设及信息传送采用的技术不同,软硬件各异,大大降低了不同系统之间信息传送、资源共享之间的便捷性。除此之外,每个医院之间使用的检测设备也不相同,在进行远程医疗会诊时,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专家对于不同医院检查结果及医疗资料理解的难度,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不完善的行业标准不利于充分发挥远程医疗的功能,影响远程医疗活动的开展。
3.2 医疗机构对其重视程度低
现行的诊疗体系建设不完善,无法充分发挥双向转诊机制的作用。患者在基层医院接受远程医疗服务后大多会转向三甲医院进行就诊,而三甲医院的患者却很少选择向下转诊,这种病源不均衡的流动导致基层医院的病患减少。因此,基层医院向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积极性不高,领导重视程度低。
另外,基層医院的医护人员需要完成行政指标,多是被动地对自己的病患推广远程医疗服务,从其心理层面考虑,医疗机构申请远程会诊,可能会对自身医疗业务水平进行否定,因此重视程度低.积极性有待提高。
4 远程医疗发展建议
4.1 完善远程医疗标准制度
为了更好地发挥远程医疗的长处,应该尽快制订统一的远程医疗标准,包括信息技术标准、结果评价标准及设备标准等。在现有标准上坚持细化实施准则,统合、完善远程医疗管理制度。
4.2 发展远程医疗服务新模式
针对当前基层医院对远程医疗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需要建立起基层医护人员培训制度,加强双向转诊制度实施的管理,从而实现在保证患者得到合适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基层医院可以减少病患的流失,完善诊疗体系。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实现基层医院与三甲医院的高效联动,提高基层医院参与远程医疗的积极性。
5 结语
远程医疗作为医疗信息化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将区域内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本文梳理了远程医疗在国内外发展的轨迹,就当前中国远程医疗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强调了加快远程医疗发展的重要性,利用通信技术促进医疗领域的稳定发展,进一步发展新的诊疗制度及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贡欣扬,苏婷,杨崑,等.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12(2):160-164.
[2]崔楠,顾海,景抗震.新医改背景下远程医疗发展的SWOT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8(5):44-46.
[3] OTTEN E,BIRNIEE,LUCASSEN A M, etal.Telemedicine uptake among genetics professionals inEurope: room for expansion[J].European Joumal of Human Genetics Ejhg, 2015, 24(2):157.
[4]刘洪雷,张世红,门一帆,等.关于远程医疗国内外政策分析与启示[J].中国医院,2018, 22( 6): 39-42.
[5]卢中南,谢洪彬,袁璧翡,等.我国远程医疗现况和监管策略探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8, 25 (2): 143-147.
[6]刘婉妲,刘庆,鲍玉荣,等.远程医疗与“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海南医学,2017,28(5): 805-806.
推荐访问: 技术发展 医疗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