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芝冈日记选录(五)

2022-05-10 10:20:03 | 浏览次数:

一九四五年 (重庆-南京)

四月一日

某君谈东北秧歌,谓其来源起于乐亭商人在东北者,新年唱演。厥后与嘣嘣戏混合,其所演初为《大补缸》之类,继乃有《马寡妇开店》,继乃有《大西厢》。其舞步有“剪子股”、“叠窗花”等名目。

录《剧学月刊》四卷七期陈墨香(1884-1943,湖北安陆人。戏曲作家,创作改编《红楼二尤》、《钗头凤》等共五十余种)《梨园应行角色及抱演各角述略》(抱演,通称“两门抱”。同一角色,可由两个不同行当的演员扮演。如《祭塔》的白娘子,为青衣的应工戏,但闺门旦亦可演。):

老生。袍带(汉戏三生)应工戏:《秋胡戏妻》(秋胡)、《牧羊卷》(朱春登)、《乾坤带》、《打金枝》(两戏王帽宽嗓)、《上天台》(王帽高嗓)。(王帽戏除赵匡胤外大半袍带应工,王帽多归张二奎派,但《上天台》为王九龄派)《回令探母》(杨延辉宽嗓;杨六郎高嗓);《二进宫》(杨波)、《天水关》(诸葛亮。两戏高宽皆合);《文昭关》、《鱼藏剑》(两戏高嗓);《打鼓骂曹》(祢衡——徽汉老班归三生,虽穿褶子,不属衰派)。

靠背(汉戏称“六外”)应工戏:《定军山》、《伐东吴》(谭派)。

衰派(汉戏称“一末”)应工戏:《问樵闹府》、《打棍出箱》(谭派)。

靠背抱演戏:《天水关》(姜维)、《白良关》(尉迟宝林)。(靠背老生到不了好角地位,抱演的活儿最多)

旦角 青衣(闺门旦、正旦)应工戏:《祭塔》(白蛇——闺门旦抱演)、《金山寺》(白蛇——武旦抱演。白蛇上蹻在武旦抱演之后)、《虹霓关》丫环(后由闺门旦抱演,再后又归正旦,原为乳娘不上蹻)。

花旦(“八贴”、贴旦)应工戏(略)。武旦应工戏(略)。

闺门旦应工戏:《游龙戏凤》(花旦抱演)。《玉堂春》(青衣抱演)。

刀马旦(武旦)应工戏:《红霓关》辛夫人(原不上蹻,后由花旦、武旦兼抱)。《四杰村》(因走边须踩蹻,改武旦)。

女将多半是刀马旦,因此多半不踩蹻,只花旦、武旦都抱演刀马旦的戏。似李紫珊、路玉珊、祭玉琴都不是刀马旦正路。……凡刀马旦应工的活儿,分派在花旦、武旦两门。如《马上缘》、《穆柯寨》、《破洪州》、《红霓关》归了花旦,《扈家庄》、《杀四门》、《借圣威》、《取金陵》、《夺太仓》归了武旦,女将才缠了脚。如今刀马旦戏又有几句归青衣、正旦抱演,于是又有天足女将。女妖一律是武旦,只是《金山寺》白蛇却是正旦,故白蛇天足。也因武旦抱演,才上了蹻。(按白蛇不上蹻盖从昆曲中来,女妖用武旦则乱弹作风也)

《贵妃醉酒》虽是闺门旦和花旦彼此抱演,只因这一曲是从昆曲来的,所以也不踩蹻,并且原有踩蹻过不了门的身段,后来踩蹻唱,却得变通。

四月二日

续录《梨园应行角色及抱演各角述略》:

小生、武生:旧例不分家,只文戏不用武生,俞润先抱演武净,后台水牌写在武生行内。《八大锤》陆文龙,王楞仙、杨小楼都算应行。楞仙是小生好手,也演《长坂坡》、《挑滑车》,并且扮过《八腊庙》的黄天霸。杨莱寿是武生,也扮《战樊城》的家将,不算外活。

净角:铜锤、架子、武净、板凳分别很严。铜锤、架子都抱演曹操,架子、武净都抱演蔡天化、费德功(均为《施公案》中的绿林人物)。包拯例归铜锤,惟《双钉记》架子花可以抱演。《京遇缘》包拯例用老生开脸,不用净角。《长亭会》申包胥用铜锤合老生抱演。沙陀国李克用是铜锤正工,红净(如关羽、赵匡胤)由老生抱演。板凳花脸,即武戏中众英雄,有本事的,年资深,可用武净。

老旦、丑角:《清风亭》贺氏、《乌龙院》阎婆为老旦、丑角抱演。《法门寺》刘公道,老生、丑角抱演。刘媒婆老旦、丑角、花旦抱演。《黄鹤楼》鲁肃、《让成都》诸葛亮老旦抱演。《失街亭》送图人、《打鼓骂曹》旗牌、《玉堂春》传令官老旦应工。大太监、探子用双扮,则一老旦一丑角。《法场换子》老旦先扮徐夫人,后扮圣母。《空城计》探子带老军,《问樵出箱》樵夫带报录人,《南天门》驴夫带东方朔,《牧羊卷》宋成带地方(指保正),《骆马湖》樵夫带酒保,《阳平关》曹营探子带更夫,并带黄忠旗卒,皆丑活。《阳平关》刘营探子带曹营更夫,皆老旦扮。

其他:《让成都》刘玉,《取洛阳》、《天水关》、《挑华车》的小王子,《开山府》常保童,皆归扫边旦角扮。《宝莲灯》秋哥属旦行。各戏门子多旦扮。《八大锤》陆文龙武旦抱演。岳云为武旦正工,刀马旦、武生扮演。

江湖班与乡下小班,十八条网子(网子,角色包头所用。这里代指演员)唱一天戏。老伶沈传奎说:江湖班的《定军山》,赵云传完了令带夏侯尚,陈式带韩浩再带刘备,再仍带陈式,严颜带夏侯渊(一人兼演一角或多角)。

四月三日

录《剧学月刊》三卷二期,颖陶(杜颖陶——1908-1963,天津杨柳青人。戏曲理论家)《顾曲新话》:从万历末年(1620)后,所产生的传奇、杂剧等,还有十之八九可信是专为唱昆曲而编 ;至于万历末年以前,除梁伯龙、张伯起几个住在昆曲盛行地域之人以外,又有几个可断言呢?

即以汤若士(显祖)的“四梦”而说,《玉茗堂尺牍》卷六有“寄宜伶罗章二书”一篇云:“章二等安否?近来生理如何?《牡丹亭》要依我原本,其吕家改的切不可从,虽是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作意趣大不同了。逞人家搬演,俱宜本分,莫因人家爱我的戏,便过求他酒食钱物。”又《玉茗堂诗》卷十七“唱二梦”云:“半学侬歌小梵天,宜伶相伴酒中禅。缠头不用通明锦,一诳红氍四百廾。”宜伶,宜黄伶人,所唱宜黄腔,据《玉茗堂文集》卷七《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则其源为海盐腔。

王伯良《曲律》云:“夫南曲之始,不知作为腔调,沿至于今,可三百年。世之腔调,每三十年一变,由元迄今,不知几经变更矣。大都创始之音,初变腔调,渐变而之婉媚,而今婉媚极矣。旧凡唱南调者,皆曰海盐,今海盐不振而昆山,今自苏州而太仓、松江以及浙之杭(州)嘉(兴)湖(州),声各小变,腔调略同。惟泥土音,开辟不辨,反讥越人呼字明确者为渐气,然其腔调故是南曲正声。”可见昆腔与其他宗派的南戏所以分别者,并不在文字上。

推荐访问: 选录 日记 黄芝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