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研究

2022-05-10 12:05:03 | 浏览次数:

[摘 要]钦州具备发展文化旅游业可能性的基本条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对钦州意义重大,钦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针对面临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促进钦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钦州 文化旅游业 可能性 必要性 问题 对策

旅游的要义是体验和感受不同文化背景的生活方式;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就是在体验和感受一种文化;旅游业作为一个文化性很强的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经营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核心,旅游是一种文化性的社会行为。[1]钦州作为广西三个沿海地级市之一,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开发钦州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对钦州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钦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可能性

(一)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提高钦州城市竞争的“软实力”, 2003年,钦州市审时度势,科学的提出钦州发展的“323”工作思路,做出了发展钦州“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的决策,决定把发展大旅游作为打造文化钦州的一个重要内容。2003年以来钦州地方政府加大“文化钦州”的建设力度,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包括文化旅游业)得到很大的发展。

(二)钦州旅游资源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据《钦州市志》载,钦州市境内出土的石斧和汉代铜鼓已有4000年,自隋开皇十八年(598)后改安州为钦州也有1400多年。悠久的历史沉淀形成丰富的文化资源:唐代杜甫、白居易,元代范椁,明代的汤显祖,清代冯敏昌、刘永福、冯子才,民国时期的孙中山、齐白石,现代的田汉等众多的名人为钦州的历史、资源、特产、人文景观留下文化宝藏;古建筑文化,包括灵山劳氏古宅大芦村古建筑群、浦北客家村古建筑、三宣堂古建筑、“冯宫保第”古建筑;民俗文化有大芦村的楹联、客家傩舞与风情、“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钦州坭兴陶、采茶戏与烟墩大鼓;生态旅游资源有福多堂现代生态农村、“海岸卫士”红树林、浦北野生红椎菌、钦州稼禾农业旅游点(红龙果基地)、灵山百强奶水牛生产基地;自然旅游资源有三娘湾、八寨沟、五皇岭、六峰山等景区。

(三)旅游设施进一步完善

钦州交通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南防、钦防、南北高速公路以及南防、钦北、黎钦铁路均在钦州交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钦州已经成为桂南交通枢纽,为游客“进得来、散得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宾馆、酒店等接待服务设施也不断得到了改善,钦州的餐旅业的软硬件设施,注重了提高服务质量,钦州共有10家旅游涉外饭店,9家旅游定点接待单位。其中,金湾大酒店、正元大酒店为三星级饭店,金花茶为二星级饭店,电力宾馆为二星级饭店,白海豚国际大酒店按五星级标准建造。有旅游涉外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和旅游学校等企事业单位30余家,直接和间接的旅游从业人员约8000多人,初步形成了旅游产业体系。

(四)文化旅游发展初露端倪

旅游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在钦州市“大旅游”建设目标的指引下,加大旅游业发展的力度。三娘湾景区与刘、冯故居成功申报国家4A景区,三娘湾景区获广西“十佳”景区称号,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成为广西首批(9个)工业旅游示范点之一,大芦村获得“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还与浦北福多堂生态村、钦州稼禾农业旅游点、灵山百强奶牛生产基地获广西首批(29个)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2005年,钦州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76.39万人,旅游总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9.1%和9.6%,接待海外游客0.31万人,外汇收入77.81万美元,同比增长101.7%和77.8%。[2]

二、钦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文化旅游业是钦州“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的有机构成部分

建设富裕钦州,“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是钦州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摸索出的符合钦州实际的可行之路。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是个辨证的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没有文化旅游业,城市会缺乏品位,城市知名度低,城市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大港口、大工业会受到如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制约。

(二)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巨大的效益

文化旅游业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定性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创造了许多工业化时代的奇迹。有关资料显示,旅游产业关联和带动产业有81项之多,旅游业直接收入1元,相关产业收入增加4.3元,旅游业直接增加1个就业机会,社会就增加5个就业机会,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投资带动作用比例为1:7。根据恩格尔系数理论[3],结合国际经验,收入水平增加,恩格尔系数降低,食品方面消费降低,文化方面的消费增加。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出游的频率越来越快,旅游形式从观光游为主向历史文化游、民俗文化游、自然风光文化游等多元文化旅游转变。钦州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提供就业机会,而且也能促进先进文化的建设和满足市民日益增加的精神生活的需求。

(三)发展文化旅游业能优化钦州产业结构

2005年,钦州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39.42:29.62:30.96,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的比例大,第三产业尽管占的比例不低,但主要与商业、餐饮业为主,旅游、金融、保险的比例低,反映出钦州产业结构的低度化(产业结构的低度化主要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升级转化的动态过程处于较低状态[4])。发展文化旅游既能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又能从质量上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

三、钦州文化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旅游经济是一种复合型经济,旅游产业的发展与交通运输业、餐饮业、保险金融业等联系密切。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钦州文化旅游业发展初具规模,但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一)文化资源(主要是文物)保护力度不足

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业的物质基础,钦州1400多年的历史长河沉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辈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文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钦州市范围内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6处,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文物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钦州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对实施文化钦州战略意义重大。目前钦州市除少部分保护的较好外,相当大部分保护不善,甚至遭到人为破坏或占着他用。在钦州市的沙尾街内的一座民房,是冯子材的出生地,1984年被列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成了某个福利印刷厂的单位用房。

(二)市民的文化素质低,文化旅游意识淡泊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既包括如建筑物等硬件实施,也包括城市市民的文化素质等软件成分。目前,钦州市的硬件实施与软件成分状况都不尽人意,尤其是市民的文化素质低下,表现为政治素质、公德意识、科学文化素质、文化旅游意识低下等。要实现钦州“大旅游”的战略,市民的文化素质有带提高,特别是文化旅游意识的提高,树立“人人参与文化旅游,人人都是文化旅游资源”的思想,加深对钦州文化资源的了解,加强对钦州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力度。

(三)文化旅游业缺乏精品

钦州的坭兴陶文化、滨海文化、客家文化、采茶戏、饮食文化、历史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三娘湾、八寨沟、大芦村、刘冯故居等成为钦州旅游的亮点,这些旅游产品在区内外有着一定的知名度,但相对北海银滩与防城港的边境游而言,现阶段上述的旅游景点主题不强,个性不鲜明,对旅游者带来的满意程度低,旅游市场占有比例低。

(四)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业一直围绕自然景观和历史资源来开发旅游产品,“游山玩水”和“名胜古迹”成为我国传统旅游最常见最普遍的两中类型。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者的参与不足。当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的变化,表现在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注重游客的参与性、体验性。钦州旅游处于发展初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游客的参与性不足的现象,在钦州主要的景点或多或少存在,如三娘湾景区主要以自然风光为主,海洋文化、海豚文化开发不足。

(五)旅游实施不完善

一个完整的旅游产品从内容上讲,应该包括旅游交通、旅游住宿、餐饮供应、游览观光、娱乐活动、旅游购物六个方面,即旅游的六要素。开发一个旅游产品,除了游览环节外,其他配套的服务实施也要完善。钦州市可以借鉴苏州的经验,苏州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海外游客每年有几十万人,如果晚上没有精彩的娱乐项目,将大大影响外宾在苏州的逗留时间,最终影响客源市场,经过科学论证,选择网师圆作为古典夜圆,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评弹、昆曲、古筝、笛箫、民间歌舞等节目,丰富了游客夜间娱乐生活,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可观的经济效益。[5]钦州旅游实施的不完善,直接影响旅游业的经济效益,2005年,钦州接待外国游客0.31万人,外汇收入77.81万美元,人均消费为251美元,而旅游大国泰国,每年接待海外游客800万,外汇收入80亿每元,人均消费1000美元。

四、钦州文化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发挥钦州政府的宏观作用

比较北海而言,钦州旅游业发展的市场作用相对滞后,结合地方实际,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钦州必须把政府的宏观与市场的微观作用有机结合。

1.强化政府的监督职能

从国内外看,部分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盲目与过度的开发,导致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地方政府监督不力密切相关,文化生态比自然生态更加脆弱,一旦破坏,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钦州在发展文化旅游业时,务必强化政府的监督职能;另一方面,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与政府的监督职能发挥关系密切。

2.加大政府的调节作用

旅游产品的综合性使旅游的发展涉及交通、餐饮、通讯、金融、保险等众多部门,各部门在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情况下, 可能会形成一盘散沙,甚至相互拆台的现象。要调节上述各部门的利益与行动,只有加大政府的调节作用才能使各部门协调一致。

3.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

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2005年钦州市旅游景区的项目建设总投入为3.432亿元,完善三娘湾、八寨沟、刘冯故居等景点的基础实施。为弥补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状况,政府以经营权出让的方式引进资金,将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使三娘湾、八寨沟景区焕发生机。

(二)加强文化生态保护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生态,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良好的文化生态。文化生态具有不可再生性,保护文化生态的意义不仅不在自然生态之下,而且更加深远,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旅游者与旅游地原住居民的关系;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旅游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使许多地方受利益的驱使,把旅游业发展简单看作数量型增长和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出现旅游业过热发展的现象,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对旅游景区的粗放管理,对旅游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污染的严重后果,引起对旅游业发展现状的深思。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促使人类对旅游业发展模式的重新界定,达成旅游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共识。

(四)开发文化旅游精品产品

文化具有传承性、地域性、相对的稳定性,开发文化旅游产品要以地方的资源为依据,培育极具个性文化内涵的精品。如云南傣族泼水节、扬州琼花节、青岛啤酒节、北京胡同游等,这些扎根于自身资源基础的精品,个性鲜明,别人也不能轻易“克隆”,具有独占性和吸引力,因而生命力极其旺盛。根据钦州文化资源,近期重点完善下列文化旅游产品:三娘湾景区的海豚主题公园的建设;八寨沟的原始生态旅游与民俗村、影视拍摄基地的建设;刘、冯故居利用现代光电技术再现历史的旅游内容建设等。

五、结束语

多年以来,文化性资源始终是各国旅游业在国际上最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文化旅游产品也是长盛不衰的产品。[6]重视本地文化资源的开发,缔造出一批品牌文化旅游产品,为21世纪钦州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姚昆遗,贡小妹. 旅游文化学.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P8-9

[2]汤世保, 钦州县域经济.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P118-119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P108-109

[4]胡荣涛,产业结构与地区利益分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P52-53

[5]沈祖祥,夜夜笙歌舞翩跹网师园古典乐园. 世界著名旅游策划实战案例.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P158-159

[6] 魏小安,旅游基本特性新论.人文旅游.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张士伦(1972-),男,湖北江陵人,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广西钦州学院环境与经济学系讲师。

推荐访问: 钦州 旅游业发展 研究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