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剪瓷雕艺术形式初探
摘 要:剪瓷雕是我国南方特有的一种镶嵌艺术,广泛运用在闽南和台湾庙宇的屋顶装饰上。剪瓷雕光彩艳丽,极富装饰意味。本文将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色彩审美习俗等多方面的影响来探索剪瓷雕在建筑装饰作用中带来的强烈视觉效果,感受在特定习俗文化背景下剪瓷雕这一民间美术形态的独特魅力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剪瓷雕;海西文化;形成背景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2-0149-01
剪瓷雕,这门工艺是我国南方特有的一种需要现场施工的镶嵌艺术,亦称“剪黏”“剪花”“堆剪”或“贴瓷花”,多安置于建筑体显目之处,主要起到屋脊与墙体的装饰作用。闽南地区、广东北部、台湾的庙宇建筑装饰中剪瓷雕作品尤为精美突出。台湾的剪瓷雕工艺来自广东的潮汕和福建的泉州,现经研究认为与闽南关系较为密切。
从现存的剪瓷雕来看,它对于色彩、造型方面的选择是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民俗题材、用色彩习俗以及内心寄寓息息相关的。
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深厚的海洋情节
闽南地处东南沿海亚热带区域,紧邻浩瀚无穷的大海,居民靠海而生,形成了以海为家的海洋文化,在审美上多倾向于似海浪般的曲线美和精巧华丽的装饰美。从屋顶的组合形式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屋顶多成连续的起伏变化,给人一种速度、动力、弹性的感觉,克服了视觉上僵直呆板的印象。高翘的燕尾脊,也使建筑整体看过去,更显自由潇洒。同时所处地域远离政治中心,不像官式建筑受到诸多条件限制。再者俗文化的盛行也为剪瓷雕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因为俗文化本身就有艳丽、热闹、直观的特点。在建筑装饰上则体现出装饰题材的纯粹性和丰富性。
闽、粤地区自宋代以后,与南洋的贸易日益兴盛,自然得以相互融汇影响,相对中原腹地思想上更加开放。同时贸易的兴盛带来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膨胀使得人们不惜花费重金,在建筑形式上追求更加多种多样精致的装饰。另一方面,居民生活在海边,生活贸易都依靠大海,面对一望无际的蔚蓝大海,视觉容易产生疲劳,他们需要一些热情的色彩来进行调和,于是他们在渔船或建筑中加入红色或其他艳丽的颜色,使生活环境更加丰富。
二、宗教文化对装饰题材的影响
闽南地区自古宗教文化兴盛,有着浓厚的好巫尚鬼的传统,为民间习俗提供了肥沃的的土壤。民间信仰以儒家的伦理思想为核心,并吸取融合了道家、释家的思想而成,宗教信仰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混合性。这些都成为剪瓷雕工艺产生的精神需求,因此除了使人获得艳丽的视觉感受,更重要的是,这些装饰表现出的祈福教化、趋吉避凶与自我表彰的题材内涵,能够引起观赏者的共鸣,激发对宗教的虔诚、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既体现了美术的教育与审美功能、强调艺术的政教和德教功能,同时能够激昂人的情绪,使人在领略形象内涵的同时产生美的感受与感动。
剪瓷雕装饰的题材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⑴花鸟、走兽类装饰题材:中国的花鸟画融入剪黏,常表现出人们对招福纳祥的渴望。许多象征意义相同的花鸟题材常被组合在一起,取其谐音或同意,使得构图变得丰富而又变化。
⑵人物类装饰题材:人物类的装饰题材在建筑中的运用也相当广泛,内容常蕴含劝忠孝节义、趋吉避凶、劝人向善的观念。题材多从神话故事或传统小说中取材,比如《水浒传》、“哪吒闹海”、“桃园结义”等,人物则有关公、岳飞、哪吒等,既富有娱乐性、教育性又与人文伦理相切合,起到教化人心的目的,体现出人们对于“善”追求。
⑶背景装饰类:背景的创作多用古代传统装饰纹样,如山水、祥云、蔓草花纹等。俗话说红花需要绿叶陪衬,这些题材或是为了填补空位、或是用来过度情节、衬托主题,以增加视觉效果,其实它们本身就有很高的美感价值。
剪瓷雕匠师的制作取材非常多元,其中包含吸收师徒传承下来的题材之后加以变化、参阅古典章回小说绘本、戏曲中人物的扮相,或是取自之前一些画师的画稿来布置整个画面的构成等等。在布局上一般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表现出极强的延伸性和可塑性。好的剪瓷雕作品一般构图完整,疏密有致,主次安排明确。通常在制作前匠师会先与业主沟通,确认无禁忌问题后,才开始进行规画施作,依据故事的内容,抓住故事发展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情节,作为艺术内容表达,至于形象排列,达到画面饱满且兼具美感,全凭匠师的功力及多年的经验。出生于漳州东山县钱岗村剪瓷雕世家的孙丽强,现已是闻名闽粤的剪瓷雕第一人。他表示,传承依靠“口手相授”,没有模型,不管是人物还是动物、花卉,都是直接做坯,所有的造型都胸有成竹,因此悟性要高,没有多年的实践,不可能做出好的作品。
从这些装饰元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题材糅合了中国的宗教、政治、民情风俗等,展现出丰富的审美内涵以及鲜明的实用特征,题材、构件充分体现了古建筑的装饰原则: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艺术境界。所体现的既是现象的真,也是本质的真,既是形象的真,又是典型化的真。
三、剪瓷雕的艺术形式与审美内涵
工匠是剪瓷雕工艺创作的主体,“美术的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活动。它包括两个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方面:一是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审美认识;二是运用物质媒介材料和技艺手段将这种审美认识表现出来,使其物化。这样,美术创作就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前者是美术创作中的构思活动阶段,后者是美术创作中的传达活动阶段”①。传达活动即指创作者运用特定的媒介和技艺手段,表现其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和审美展示。
“剪瓷雕制作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和经验性的程式化造型特点,造物环境被限制在手工业的自然经济条件下。这就促进造物思想追求对自然的模仿,和对实用功利和民俗感情渗透的特征形成”②。剪瓷雕的技艺首先是剪瓷,其次是黏贴。闽地区的陶瓷工艺,自古就有极其深厚的传统,建窑的“天目釉”以及德化的“中国白”,都曾达到极高的工艺水平,誉满全球。台湾地区使用的材料,大致可分为五种不同的材质,分别为陶碗、日本茶碗、彩色玻璃、淋汤、仿古碗等。常见的瓷片颜色有红、黄、蓝、黑、白、绿、紫等,常用的色彩有古黄、浅黄、浓绿、海碧、宝蓝、红豆紫、胭脂红等八种基本色。民间用色习俗常以色彩的象征性、寓意性为依据。因此,在用色选择选择方面是创作者主观方面积极的选择。强调一种装饰的效果,不以写实色彩为依据,使用高纯度的色调,注重色彩的冷暖对比,互补色的对比,同时运用分割使整个画面之间的构成更和谐统一。
优秀的剪瓷雕作品重“势”,在构图和色彩搭配面积分割上自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主体物都较为突出,纯度很高,在背景的衬托下给人靠前的视觉感受,主次分明又自然的统为一体,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也遥相呼应。色彩的情感体验也是靠联想得来的,如红色能够给人红火、热闹的心理感受,充满动感,象征着吉祥如意,通过这个可以看出色彩的情调是与百姓的生活文化、审美情趣、价值标准是息息相关的,不仅诉诸于视知觉,而且受制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色彩审美习俗等多方面的制约。此外,剪瓷雕工艺中装饰题材的丰富性、趣味性,以及对于材料的灵思妙用,都充分显示出创造者高超的技艺和浪漫的情怀。
四、结语
剪瓷雕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有着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并且在今天正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面对全球化现代发展对地域文化造成的一定冲击和破坏,我们有必要对此多加关注和研究,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欣赏剪瓷雕艺术的美。
注释:
①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71.
②陈磊.闽南民间艺术奇葩——剪瓷雕[J].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6).
参考文献:
[1]金立敏.顶上风光——闽南寺庙脊饰研究[J].装饰.2006,(10).
推荐访问: 瓷雕 闽南 初探 形式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