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謇以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而弥缝其不及时,惟赖慈善”中国近代慈善家张謇留下的数个“第一”

2022-05-10 15:45:04 | 浏览次数:

张謇生平成就三件传世嘉业:实业、教育、慈善。此三件大事,是张謇一生心血所就。张謇兴实业有起落,然办教育、开慈善,影响巨大,锻铸了永久的辉煌。回溯历史,张謇可称中国近代慈善第一人。中国历史上行善之事、之人、之论,可追溯者众多,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兼具慈善理念、慈善影响、慈善留存于一身者,张謇当属第一人。

张謇倾心慈善事业,他说:“窃謇以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而弥缝其不及时,惟赖慈善。”张謇把慈善事业看做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理想的重要补充。张謇自谓“啬翁”,然张謇一生吝啬个人、兼济百姓,是慈善事业的忠实践行者。

慈善理念第一

张謇的慈善理念包涵有多个方面。

“仁爱济人”的理念

张謇思之:“夫养老,慈善事业,迷信者谓积阴功,沽名者谓博虚誉。鄙人却无此意,不过自己安乐,便想人家困苦。虽个人力量有限,不能普济。然救得一人,总党安心一点。”

张謇的“仁爱济人”理念,很大方面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仁爱思想的熏陶。

“实业行善”的理念

张謇说道:“中国非真能实现普及教育,公共卫生,大兴实业,推广慈善,必不能共和,必不能发达。行此四事,一二十年后,必跻身一等国,能行二三事,亦不至藩三等国。”

张謇受西方慈善思想影响,意识到慈善同实业,教育都是实现民主共和、富国强民的途径。认为慈善是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转型,富国强民的途径之一。

“慈善为本”的理念

张謇指出:“窃謇以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于实业教育,而弥缝其不及者惟赖慈善。”

张謇作为乡绅,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对自己从事的实业、教育、慈善三个方面,张謇强调三者并重,因为三者都是教民养民的重要手段。

“教养并重”的理念

张謇谓子:“慈善虽与实业、教育有别,然人道之存在此,人格之成在此,亦不可不加意,儿需记之。”

张謇创办慈善事业,不是单纯进行慈善活动,而是将慈善事业纳入整个改良社会的系统工程中。他注意慈善机构改革,教养结合,让弱势群体以自身的力量获得更好的生活。

“财为天下”的理念

张謇谈及:“有钱人的焰势实在难受,所以我非有钱不可。但那般有了钱的人是一毛不拔做守财奴,我可抱定有了钱非用掉不可。”

张謇抱以“散尽家产以济天下”的观念,以济天下人的胸怀,极尽所能,施财为民,躬行慈善。

“人道感化”的理念

张謇感言:“良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穷民无告,琐尾流离,或沦入饿乡,或罹蹈法网……救济之行政目的,即在促其自新,扶其自立,俾由被救而达于自救,故礼义廉耻之诱导,职业技能之训练,较之衣食任所之供给,关系尤重。”

张謇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躬行慈善事业是源于内心的真诚,除将其每年盈利拨出相当部分作为慈善专项基金,还卖字筹资。以自己坚韧、务实的性格,使慈善事业不至于徒有虚名。

慈善影响第一

张謇的慈善影响体现在多个角度。

中国近代第一个求索慈善理念的思想者

张謇言之:“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事业的取向,张謇大德为生的仁爱精神,忠实不欺的务实精神,舍身喂虎的奉献精神,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体现在他为慈善奋斗的历程中,张謇慈善思想的引领作用大于慈善机构的建设作用。

中国近代第一个筑建慈善架构的实践者

张謇言之:“以为举事必先智,启民智必由教育:而教育非空言所能达,乃先实业:实业、教育既相资有成,乃及慈善,乃及公益。”

张謇是现代企业家中最早涉足慈善与公益事业并有大成者,他把慈善与实业、教育一起归为地方自治的三大维度,兴实业、办教育、行慈善,是张謇人生事业的追求,张謇也是按这一构想逐一实践,逐步实现的。

中国近代第一个完善慈善体系的探索者

张謇言之:“除旧有恤嫠、施棺、栖流诸事外,凡特设之事六:日新育婴堂,日养老院,日医院,日贫民工场,日残废院,日盲哑学校。”

张謇的慈善实践中,更是在传统意义上的慈善事业向近代意义上的公益领域拓展。如交通設施:桥梁、涵闸、路灯、公共车辆等:如公共安全:警察传习所、模范监狱等:如公共卫生:南通医院等:如通信事业:电话、电报:如公共娱乐:公园、剧炀等:如公共科普:博物苑、公共图书馆等。张謇兴办慈善公益,缜密、庞杂。这也正是张謇区别于其他实业家办慈善的一大特征。

中国近代第一个倡行慈善公益的先行者

张謇言之:“我要去做东家,难有伙计,要做伙计,难有东家。”他内心蕴蓄着崇高的社会理想,作为一个孤独的先行者,他时时不忘兴国之梦。

张謇兴办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认为这是“足裨自治”的重要举措。为征集通属先辈诗文集书画及所藏金石古器时,他又进一步阐明:“自欧人导公益于文明,广知识于世界,上自皇家,下迄县郡地方学校,咸有博物馆之设。”因此,中国要光大文明,增进知识,也应设立博物馆。也因如此,南通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博物馆。

中国近代第一个实现慈善转型的创导者

张謇言之: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张謇心知官场险恶难测,远离仕途,兴实业、办教育、行慈善,倡导慈善转型,推进社会进步。倾尽财力心血,举办慈善公益事业,建设近代意义慈善机构,包括养老院、贫民工场、济良所、残废院、聋哑学校等。建设特殊服务慈善机构,如残废院、盲哑学校等。

中国近代第一个持续慈善经济的资助者

张謇言之:“反复推究,乃决定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认定吾为中国大计而贬,不为个人私利为贬,庶愿可达而守不丧。自计既决,遂无反顾。”

张謇兴办公益慈善以实业为支撑,献其家财济慈,困顿之时尚卖字筹资。张謇的强国精神体现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气概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儒士情怀。

张謇以为:“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写草木同腐!”

慈善理念留存为中国近代第一

张謇既是商学两界举足轻重的巨擘,也是慈善界的头面人物,他不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慈善公益思想,而且还尽其最大的努力,从事各种慈善公益活动,在实业、教育和慈善公益方面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为当时工商慈善界的一般人所远远不及。他融于中国儒家文化,习于西方慈善思想,近代中国没有谁能够像张謇这样依靠个人的力量,推行实业、教育、慈善三位一体的理念,推进了地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慈善设施留存为中国近代第一

张謇以私人财力,办了国内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第一个商会、第一间渔业公司、第一所博物馆、图书馆、民办气象台、第一处警察学校、第一个医学院、第一所戏剧学校等。近代中國没有谁能够像张謇这样依靠个人的力量,将慈善事业的设施建设得如此完善。

慈善公益留存为中国近代第一

张謇翻造了通州监狱、营房,新建育婴堂、养老院、残废院,盲哑校,开垦全县的道路、整治全县的水利,把全县之事,当做自家之事,每年为地方兴的利益,将近千万。近代中国没有谁能够像张謇这样依靠个人的力量,为社会提供如此之多的民生工程。

慈善机构留存为中国近代第一

张謇在改造慈善事业的实践中,一方面改造传统意义慈善机构,包括育罂堂、义园、栖流所。另一方面建设近代意义慈善机构,包括养老院、贫民工场、济良所等。还一方面建设特殊服务慈善机构,如残废院、盲哑学校等。近代中国没有谁能够像张謇这样依靠个人的力量,从事这种整体性的社会改造工程。

慈善教育留存为中国近代第一

张謇兴办教育,是中国近代史的典范。如初高小学、如男女师范、如农商纺织医、如中学、如女工、如蚕桑、如盲哑、如幼稚园之业。兴办370多所学校,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纵向从幼稚园到高等学府,横向从社会慈善教养学社到教育专等研学,无所不包。父教育、母实业,熔铸了张謇的教育理想。近代中国没有谁能够像张謇这样依靠个人的力量,一片土地上办成如此规模的各类教育事业,为兴实业、兴慈善,备蓄如此强大的后备力量。

慈善投入留存为中国近代第一

张謇兴慈善,他说“本小事大”,他建学堂、开交通、造公园、兴水利、办慈善……到他去世前,大生一厂仅为企业和公益事业的垫款就有70多万两,对其他企业的借款超过112万两,以往来名义被其他企业占用的也接近这个数字,三项合计超过了全部营运资本的45%。近代中国没有谁能够像张謇这样依靠个人的力量,以企业家之力,办社会化之事。

推荐访问: 弥缝 自治 慈善家 数个 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