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四运动中看新青年的历史使命

2022-05-10 15:45:04 | 浏览次数:

摘 要: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同时它也标志着青年走上了历史的舞台,青年标志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五四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和关键事件来看当代的新青年,作为强国的一代,当代青年应顺应历史潮流,跟上时代步伐,勇担时代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关键词:五四运动;青年;使命

今年,是值得广大青年隆重纪念的一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是一个风雷激荡的时期,“五四”,是一个波涛汹涌的时期,发生在100年前的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代表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青年运动的开端。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五四运动以及之后100年的中华民族奋斗史清晰地展现出,青年的发展与当代的国家特征紧密结合,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历史虽然不会重演,但我们应该牢记使命,从五四运动中诠释新青年的时代使命。

一、在时代潮流中实现自我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阐述青年与时代的关系:“青年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五四运动及之后的100年里,都可以清晰的看出,时代与青年的密切关系,青年、青年使命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青年的作用要放到具体的社会关系中去考量。生活在五四期间的青年,肩负着国家兴亡与民族复兴的责任,其经历注定与战争岁月相连,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的青年,其经历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连。时代賦予了青年新的发展机会,给了青年更大的发展空间,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可以从五四的关键时间节点来看青年与时代的关系,探析青年的历史使命。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同时也标志着广大青年作为革命力量首次登上历史舞台,这其中多数有志青年都在五四运动的革命浪潮中实现了自身价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打倒封建军阀,他们放下书本,投身北伐;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他们勇敢的拿起枪,参加武装起义等革命运动;为了抗日救国,他们离开学校,到群众中去,到延安去,到革命前线中去。在非常的历史时期,每一位青年人都面临着不同的选择,有的在运动高潮中悄然退出,继续自己的书斋生活,不问于世,还有人不惜走上反革命的道路,站在人民和历史的对立面,但大多数青年还是在革命的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像周恩来、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陈独秀等,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苦苦追寻救国道路,他们在运动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开创了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一个更伟大的新纪元、新篇章,同时也名垂千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以陈独秀为例,在“五四”时期,以学者的身份亲自散发传单,他以特殊的方式参加运动,并一直是北大新派教授中的激进者,一般学者都认为,五四运动来源于新文化运动,而新文化运动则是以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为始端,《新青年》的出版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不仅使他们在思想上发生了改变,逐渐认识了自己的时代,而且也使一些青年逐渐摆脱思想上的枷锁,并外化于行动。以五四新青年为代表,“五四”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随后100年来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为大家提供了演练场和新的土壤。在“五四”前后,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奔涌澎湃,也为青年选择自己的道路,发展提升自己的思想提供了新的可能,以毛泽东为例,“五四”之前,毛泽东的思想以无政府主义、工读主义、托尔斯泰主义为主,并把它们混杂在一起,作为解放人类社会的理想。1918年秋毛泽东赴京,在北大工作期间,毛泽东接触到一些进步青年和学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参加了革命运动,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最终的选择。在五四运动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以说,五四运动不仅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它也为广大迷茫的青年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促使青年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历史中的人和青年

青年的发展为什么与时代相关呢?这是自古以来人们不断探索的问题,不论是高官还是百姓关于“天命”和“人为”之间的关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最开始人们认为天命难违,后来才越来越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左传·昭公十八年》中出现了“天道远,人道迩”的思想,开始注重人的力量;在《国语·越语》中也出现“天因人,圣人因天”,强调人的行为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吕氏春秋》中强调因时因势而变,强调“天”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对于“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的说法,都是为了说明人与时代变迁之间的联系。

当代社会的高度发展,把人与时代的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根据这一主题,学者们也以不同的角度探究人与时代的关系、历史中青年的使命等问题。从历史学角度出发,历史的基础一般是由普通的人构成的,而不是英雄,历史与人们的生活以及日常实践活动是分不开的。“人”不仅是作为主体意义上的人,也是社会中的人,还是国家和民族的人,这三层涵义互为条件,共同构成人类历史存在的前提。没有个人的努力,历史就不会发展,时代就不会进步。我们只有从“小我”(个体的我)出发,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才能实现“大我”(时代意义上的我)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15岁就到延安插队,他曾经深情地说到:“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在总书记看来,为广大人民服务是他不变的人生理想,有同样选择的还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人,他们或扎根农村,为人民做实事,或奋笔疾书,引领时代思想动态,他们把报效祖国当作人生的目标,在时代中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在时代的瞬息万变中,即使在某一个时间点选择正确的青年,如果不能继续坚定自己的信念,那么他的行为也会使人嗤之以鼻。曾经在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事件中带头点燃爱国火炬的青年学生梅思平,受世人尊敬,然而在抗战期间,爱国英雄梅思平在人们口碑中却完全颠倒过来了,他投靠日本侵略者,俯身在汪精卫名下,而后成了日伪政府的中央组织部长,后期因叛国罪,他被南京政府枪决。如果没有日军侵华,他灵魂深处的基础价值观大约也不容易显露,那他的人生道路也不会这般曲折,因为根本志向和人生信仰在一个人人生发展轨迹上起决定性作用。

从时代中看青年,越来越能明白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历史中的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人,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爱祖国、爱人民、爱自己脚下的土地,奋力拼搏,坚定理想,才能在时代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历史使命。

三、新时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

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五四精神是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流失的,我们仍要与五四保持不断的对话,才能从历史中反窥青年人的发展轨迹。习近平总书记说到:“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当代青年要像五四先辈那样爱祖国,担重任,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为广大青年提出的几点希望,我们提出如下四个思路。

第一,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纵观青年运动史,爱国主义像一条红线贯穿整个过程,反对北洋军阀的“五四运动”,抗击日本侵略和国民党政府卖国投降的“一·二九”运动,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青年扫盲运动等,无不体现出青年一代的爱国热情,不仅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推动了中国青年走向更广阔的历史舞台。在时代的今天,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广大青年出生在复兴路上,成长于崛起途中,奋斗在转型时期,经历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时期,爱国之情是油然而生的,是基于爱家乡、爱同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青年自身的信仰,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青年可以从小事做起,从关爱身边的人做起,从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事件中,逐渐熏陶自己的家国情怀。因此,广大青年学生要勤于学习,增长知识,增加对国家的了解,使自身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

第二,要励志,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广大青年空有一腔爱国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树立远大理想,把自己的理想贯穿于爱国之中。在青年毛泽东的《讲堂录》中,有一段宋代张载的著名格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格言表达了毛泽东崇高的理想抱负,他不仅自觉地承担教化民众的职责,而且也以自己的学识去改变社会的现状。为此,他熟读诸多文章,对文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自学西方政治和科学的经典著作,注重理论研究,立志改造社会,结合革命实践提炼成果,并以“游学”的方式来了解广大人民的疾苦,坚定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并终生为实现人民的解放而不懈奋斗。

第三,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2014年值五四青年节之季,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广大青年“要求真,求真学问,更好地为国争光,为民造福。”这就是告诉我们在求学的道路上我们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我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既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就要在这条道路上练就真本领,青年学子不仅要真正掌握并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还要与时俱进,具备探索事物真相的科学精神,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能力,造就干实事的真本领。

第四,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学到的东西,不能仅停留在书本知识,要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客观的讲,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拥有高学历的青年越来越多。2017年3月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个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7.8%的青年存在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问题,人脉等社会资源不足的有51.7%,其他还存在经验不足,对自身的认识不足等问题”。这就表明,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本领,必须躬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伟大梦想是干出来的,幸福是通过实践奋斗得来的,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成。不仅是青年,学校、社会都应该把实践作为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不断的弘扬志愿精神、打造学习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的社会实践体系,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四、结语

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青年的使命也是不断变化的。虽然时代不同,但五四精神是永恒的,五四时期的青年肩负着反帝反封建,建设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新时代青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二者同处于国家发展的关键期,虽历史任务不同,但同样肩负重任,新时期的青年要乘新时代之风,像五四先辈一样爱祖国,爱人民,不断的从五四运动中挖掘新鲜的五四精神,并传承下去,是新时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白冰.五四时期毛泽东对多种社会思潮的比较与对马克思主义的最终选择[J].党的文献,2015(06).

[3] 冯禹.中国历史上天人的关系[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4] 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J].西部大开发,2012(09).

[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三联书店,1979.

[7] 杜园春,高辰辰.56.2%受访者建议增加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N].中国青年报,2017(04).

作者简介:宋靖玮(1993- ),女,汉族,山西晋城人,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推荐访问: 中看 历史使命 新青年 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