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善对联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博学多才,善于对联,孙中山平生撰联虽然不多,然而一旦挥毫,无不见其非凡之才、高雅之气。尤其是所撰挽联,更饱蘸对战友的深情,迸发出对强敌的痛恨,与其文章、演说之词,同为战斗的投枪匕首,冲锋的号角!
半联惊大帅
清朝光绪年间,孙中山留学归来,途经武昌总督府,想见一下湖广总督张之洞。便走到府前,递上名片,上写"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门官随即将名片呈了进去。
张之洞当时名声显赫,八面威风,不把一般人放在眼里,一瞧名片,很不高兴。哼!好大的口气,遂问门官道:"来者何人?"
门官答道:"是一儒生。"
张之洞听了,也不发话,令人拿过纸笔,写了一行字,叫门官交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见纸上写道"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一见,这分明是一对联的上联,且又傲气十足,便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地对出下联,又请门官呈上去。
张之洞见上面写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不由大吃一惊,便知来者不凡,急命门官大开中门,迎接这位风华正茂的读书人。
幽默邓师爷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孙中山流亡日本东京时,有章太炎、张溥良、田桐、胡汉民等人,在孙中山寓所高谈革命,常常使得在座的、绰号叫做师爷的邓慕韩无从插嘴。邓师爷非常健谈,因插不上嘴,甚感没趣,便跑到厨房里去,向厨子陈和及日本下女大讲时事,亦是高谈阔论,口若悬河,兴致勃勃,声震户外。
厨子陈和亦属革命同志,但他生性好赌,常以买菜钱供其一掷。有一次,他把钱输光了,却扬言在冷巷中丢失了鞋子,以此为借口,想要孙中山给他些钱,好再去赌。冷巷系广东土话,俗称"走廊"。日本建筑,走廊设在屋内,日俗席地而坐,鞋子都放在房门外面,故走廊绝无失鞋之理。
于是,孙中山戏撰一幽默联语,赠给邓慕韩及陈和二人。联语云:
邓师爷厨房演讲陈和叔冷巷失鞋
"厨房演讲"与"冷巷失鞋"二事本属罕见,故孙中山以此嘲之,不但其他同志见之捧腹,就是邓、陈二人,自己亦觉得好笑!
联讨袁世凯
1915年10月,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同年,袁世凯悍然下令称帝,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这时,孙中山日夜操劳,开展反袁活动,领导中华革命党,联络各地军民,起义讨袁。宋庆龄全力协助,患难与共。次年4月的一天傍晚,孙中山偕宋庆龄到公园散步,他们边走边说讨袁的事情。宋庆龄突然兴发,即对孙中山说道:"逸仙,我想起了一个讨袁对联的上联,你能对出下联吗?"
孙中山微笑道:"庆龄,你居然仿效苏小妹三考新郎来了。好!请吟出你的上联来听听!"
宋庆龄马上吟出上联道:
或入园中逐出老袁还我国
孙中山轻轻念着上联,感到夫人才思敏捷,联中一语双关。原来,汉字""字,为"口"中加一"袁"字组成,而""字则为"口"中加一"或"字组成。"或"的释意,是"有人也"。""中出"袁"入"或",即成"国"字。孙中山十分理解夫人对于他领导的"逐袁"运动期望殷切,心想不能辜负她这一片苦心。这下联既要对仗工整,尤其应该把自己的意愿表达清楚。于是,他沉思片刻,便吟出下联:
余行道上义无回首瞻前途
下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意思也紧紧呼应上联。原来,"道"字去"首"换"余",即成"途"字,所以宋庆龄连连称好!
题联舒情怀
1892年春,孙中山为翠亨村故居题写了一副楹联:
一椽得所五桂安居
联中"五桂",乃指房屋四面的五桂山。孙中山系"番书仔"出身,课余曾随区凤墀长老补习国学,故学有根柢,兼擅中英文。此联宣示了这位革命先行者,对五桂一带乃至全国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的崇高理想。
1918年,孙中山在督师北伐途中,曾到广东梅县松口铜琵乡,探望定居在那里的老同盟会员谢逸桥。谢氏辞官后,在家乡建有一幢小楼,取名"爱春楼"。楼房右倚梅江,后凭元魁塔,环境幽雅,景色宜人,令孙中山赞叹不已。即兴撰联一副,书赠楼主人。联曰:
博爱从吾志宜春有此楼
联中巧妙地嵌上"爱春"二字。书后,孙中山意犹未尽,又挥笔再赠一联:
爱国爱民玉树芝苓佳子弟
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好家居
此联用"鹤顶格"(平头格)嵌入"爱春"二字,诗情画意,情景交融,表现出孙中山对这位老同盟会员的深厚情谊。
与孙中山同在日本流亡的民主革命家黄兴,拥护孙中山组成"中国同盟会",任执行部庶务,属协理地位,先后参与或指挥过多次武装起义。后被推为革命军总司令、副元帅。他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仅次于孙中山,故人们常以"孙黄"并称。
为了推进革命,他俩忽聚忽散,四处奔波。一次二人分手时,孙中山集杜甫诗句,撰写一联,赠别黄兴。联云:
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此联对仗工整,寓意深邃,表达了孙中山对临别战友的倚重、勉励和情谊。
挽联赞友刺敌
为了推翻帝制,创立共和,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多次起义均失败,不少同仁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殊死战斗。他们的革命精神,惊天地,泣鬼神,光照山河。
光绪三十三年,在清政府内进行革命活动的徐锡麟,计划与秋瑾同时在安徽与浙江两省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徽枪杀巡抚恩铭,起义失败后被捕。恩铭之妻妾剜其心以祭亡夫。后来,孙中山为此撰联以吊:
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
上联怒斥清廷官吏不过是世上多余的行尸走肉罢了,下联盛赞壮士一片丹心,名垂青史,万世流芳。
不久,女侠秋瑾亦在浙江大通学堂被捕,坚贞不屈,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临烈士牺牲处默哀,并题联悼念:
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洒热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上联追忆盟友留日江户(即东京)时的革命斗志,下联缅怀崇敬女侠壮烈献身的精神,文辞凄婉,情真意切。
1913年3月,国会开会前夕,革命家宋教仁,在上海被窃国大盗袁世凯指使赵秉钧派人刺杀身亡。孙中山万分悲愤,拟了一副血泪交织的挽联,既是掷向袁世凯的投枪匕首,也是对革命家之死的伟大意义的高度评价:
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讨袁护国军将领蔡锷,在日本福冈大学医院病殁,举国哀痛!孙中山闻讯,尤为悲痛,遂撰联挽悼:
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班都护"指东汉名将班超,曾慷慨投笔从戎,使西域50余城获得定宁,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马伏波,指东汉马援,曾任伏波将军,南征立铜柱以表功,封新息侯。他常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
孙中山以定边安邦的班超和功在东汉的马援,来喻蔡锷将军,用典使事,贴切自然,高度评价和极力赞扬了这位再造民国、功绩丰伟的英杰。
遗嘱催人奋进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在北京病逝。他在遗嘱里这样告诫我们: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这联语式的警句,脍炙人口,催人奋进!
推荐访问: 对联 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