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两端的教育对话

2022-05-11 19:00:05 | 浏览次数:

当一所名校拥有了百年的历史,时间的厚度、文化的积淀往往使她彰显一种优雅的教育风度:谦恭、厚重、大气,冷静、理性、从容。在这样的学校面前,如果我们从教育传承的视角去观照她百年的教育史,其间的细节,这所学校百年的教育作为,她的教育哲学与历时百年的教育追求,当为今天的学校提供可资借鉴的教育财富。这也是一所百年名校存在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百年数代人矢志不渝的教育追求和教育努力。就为今天的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关于学校,关于教育,关于教师,关于学生,关于评价,这所学校蜡黄的历史影像与现实的教育行动均会让今天的阅读者感叹、感慨、深思不已。让我们走进这所学校百年的教育画廊中,静静地观赏并领略其百年的教育历史中发生的一些故事。悟读其百年矢志不渝背后的教育哲学。

时间两端的学校执掌者

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近代实业家、无锡乡贤匡仲谋先生呈请当时的无锡县署立案兴学,光绪三十三年(1907)春,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前身——无锡私立匡村学校上课的钟声开始在江南潆潆细雨中悠扬地飘荡。至民国十六年(1927)秋,私立匡村学校已由最初的初等小学发展为初级中学。民国十六年冬十一月。匡村学校迎来了自己建校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校长。当时,在黄炎培先生的大力举荐下,无锡私立匡村中学校主匡仲谋先生力邀殷芝龄先生出任学校第七任校长。殷芝龄,江苏如皋人,上世纪20年代留学美国,获教育哲学博士学位。这位留美博士自民国十六年冬天接过匡村中学校长一职,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春二月辞去校政,在他执掌学校的六年时间里,匡村中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不仅确立了学校此后百年不变的育人目标,而且开创性地在学校课程规划、学校管理、教师文化、学校教育评价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令人感慨不已的教育努力,其办学成就不论在当时还是当今,都足以令人钦佩。

殷芝龄校长在执掌匡村中学之前,就已经对学校十分了解,因为正是在他的倡议下,学校于民国十五年(1926)夏六月成立了校董会,当时唐文治、顾宝琛、钱基厚、殷芝龄均为学校董事会成员。因此,殷芝龄校长上任伊始即颁布了匡村中学“十大训育标准”:

锻炼健康强壮之体魄;陶冶言行一致之美德:涵养至公廉洁之节操;激发舍身为国之精神;鼓励服从团体之主张;训练谦恭温和之体貌;养成灵敏精密之头脑:练习增加生产之技能;培养勤俭耐苦之习惯:增进活泼愉快之态度。

“十大训育标准”从身心与道德、操守与价值、精神与气质、思维方式与实践能力、生活习惯与人生态度等方面提出了学校的人才规格与培养目标。而这样的规格与目标,用今天的话语方式来表达,就是和谐而全面发展的人。留美归来的殷芝龄以西方现代教育的先进眼光为学校提出了宏大的办学目标与理想追求,这样的育人标准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百年发展史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由此,笔者不禁感叹,对一所学校来说,自己的历史中能产生几位真正具有教育理想的校长何其重要!

有了学校的人才规格与培养目标,校长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围绕学校目标构建符合目标要求的组织架构、学校制度、课程体系、教师团队、教育评价等等。在殷芝龄先生六年的主政时间里,上述内容均得以全面建设完成。学校不仅有完备的组织架构、先进的学校章程、优秀的教师群体,而且课程设置、教育评价等均取得了中国基础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就。至民国二十年(1931)学校举行建校二十五周年校庆时,私立匡村中学的办学成就已经引起民国政要及社会名流、学者大师的极大关注,于右任、江恒源、邵元冲、胡朴安、任中敏、潘公展、钱殷之等纷纷题词祝贺学校建校二十五周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给学校一等奖状以奖励学校突出的办学业绩。从学校尚存的史料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个时期学校的章程已经达到了相当细密周全的地步,在学校章程中,有学校组织大纲涉及学校性质、组织架构、办学目标等内容26条;有各种会议规程包括校董会章程、全体教职员会议章程、教务员会议章程、训育会议章程、事务会议章程等17种:有教务概况包括教务处办事规程、学程标准、成绩考查标准等7种;有训育概况包括训育规程、操行成绩考查法、学生请假规程等6种,其中仅操行成绩考查法就有教室规则、浴室规则、休息规则等10项规则:有事务概况包括事务处办事细则、校工服务规程、办公用品购取规则等9种。在此,不妨在学校章程中摘录一段关于学生评价奖励规程的部分内容:

(一)学生有合于下列各项之一或数项者,概用言语奖励:注意礼节者;节用耐劳者;态度常积极而愉快者;勇于改过者:拾到金钱及贵重物品能交出待领者;衣履被褥特别整洁者等。

(二)学生有合于下列各项之一或数项者给以奖状:各科成绩在乙等以上,总评列入甲等者;操行善良者;学业勤勉者;服务勤勉者;各种竞赛会成绩优良者等。

(三)学生有合于下列各项之一或数项者摄影以留纪念:学业特别优良者;操行特别善良者;运动成绩特优者:服务特别勤勉者;一学年不缺课,不迟到早退者;各种竞赛会成绩特良者等。

(四)学生有合于下列各项之一或数项者奖以实物:对于学生自治会办事特别热心者;假期作业成绩优良者:代学校缮写或制作教具者;各种竞赛会优胜者等。

(五)学生有合于下列各项者酌量情形得免缴学费之半数或全数:智德体育俱优而服务特别勤勉者;家况清寒,来校试读一学期,确能刻苦自励,成绩优良者。

在如上内容中,我们看到即使如语言夸赞这样的奖励也被列入学校的相关章程中,而且何样的情况可用言语奖励,何样的情况给以奖状奖励、摄影奖励、实物奖励、学费减免奖励等均作了详细的规定,可见当时的私立匡村中学在规则的制定上是非常缜密细致的。正是这样的规则。规范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也成就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层次与办学水平;正是这样的规则,才让我们今天在这所学校的文献资料中看到了那个时代存在的“学业态度特别认真者”、“操行特别勤勉者”、“学业特别勤勉者”、“服务特别勤勉者”、“学业特别优良者”、“寄宿生特别整洁者”、“一年以上不缺课者”这样让人震撼的教育评价。而这一切,皆来自于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六年艰辛执着的努力。

翻检这所学校的史料,我们惊讶地看到,在殷芝龄校长现代西方教育理念支配下,匡村中学的课程设置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那个时代,匡村中学就能依照政府颁行的课程标准,从学校实际出发实施“课程剪裁”,以普适性的课程尽可能地适切本校学生发展的需求,进而增进课程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那个时候,匡村中学已经将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作为课程的主要目标。我们看到,学校为达到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课程目标,专设“研究科”课程,以工商研究、农桑研究、社情研究来落实课程目标。课程实施水平让人难以置信,理科主要学科竟然选用了国际一流水准的原版教材,教学过

程实现了浸没式的英语教学!这样的课程实施水平,今天国内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够达到。时间两端的教育对话是沉重而令人深思的。

除此,在六年的时间里,殷芝龄校长还在学校组织架构、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卓有建树。民国二十二年春,因其他要务在身,殷芝龄先生辞去了已任六年的匡村中学校长一职,他离开时,私立匡村中学已经发展为影响一方的江南名校。殷芝龄校长虽然离开了学校,但他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方法却被后来者继承下来。后五年,匡村中学建校三十周年时,学校影响更是遍及大江南北,当时,教育大家武汉大学的首任校长王世杰、联合国宪章创立者之一的王宠惠、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社会名流顾宝琛、政要陈果夫等一大批显赫要人对学校称誉有加,纷纷题词祝贺。在泛黄的旧迹面前,笔者想象八十年前,当殷芝龄先生自上海风尘仆仆来到无锡乡下主政匡氏学校,站在江南的秋风里,他的目光中曾有过何样的学校愿景呢?在六年不辞辛劳之后,他心中的教育理想实现了多少,他还有多少没来得及实施的设想?如果他执掌十年、二十年,这所学校又会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什么样的教育遗产?一切都是假设,时间如水般逝去,今天的阅读者只能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出神。

时间过去了80年,2006年8月,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迎来了自己建校史上的第三十七任校长。在国内广有影响的语文特级教师唐江澎走马上任开始执掌这所百年名校。上任伊始,在谈到学校办学的方向与目标时,唐江澎校长说,学校无非是育人的地方,但学校要育何样规格的人却是要仔细考量与认真思索的。他建议全校教师向历史学习。或许在时间的深处可以找到学校新时期办学的答案或者启迪。他说:“我们是有一百年历史的老校,时间不会不给我们留下财富。”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由此开始了长达数月与历史对话的办学思考与讨论。在时间的深处,在蜡黄的历史旧迹里。唐江澎和他的团队从学校办学理想出发。于学校教育哲学、学校精神、学校课程文化、学校教师文化、学校评价文化等诸方面的思考广有收获。关于学校的人才规格与培养目标,唐江澎在阅读殷芝龄时代的“十大训育标准”时发现,“十大训育标准”的内涵与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有许多契合之处,二者都强调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坚毅的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精神等等。这是一种巧合吗?从“十大训育标准”和“课程方案”中应该得出怎样的结论?唐江澎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教育作为人类的永恒事业,其本质与核心在任何时代都是相同的。学校的百年发展史,注定会有许多的优秀传统与现时可以无缝对接。‘十大训育标准’与‘课程方案’的内容有契合之处再一次地告诫我们,学校应有自己的坚守,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中应有一部分是恒久不变的。”但唐江澎校长又强调说:“学校教育哲学,虽然要有永恒的主题,但学校是社会的有机体,随时代而变化,因此学校教育哲学也要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它也需要不断地补充时代的内容。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这才是真正理性的教育传承。”所谓学校教育哲学。唐江澎认为其根本的要义是学校有什么样的教育理想,有怎样的人才规格追求,或者说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经过讨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在新时期的教育哲学为“谦恭厚重,大气恢弘”。唐江澎校长说,这是学校在吸纳时代精神、考量当下社会对人才需求、归理传统、纵观学校文化脉络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我们以为,二十一世纪的省锡中毕业生,就应该是“体貌谦恭,学养厚重,胸襟旷达,志趣高远”者,就应该是一个和谐而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确立了学校的办学追求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教代会又全票通过了唐江澎校长提出的学校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近期要在全国教育界确立课程改革样板校的品牌,在省内力争首批通过五星级挂牌,要坚持特色竞争、差别竞争与国际竞争策略,大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真正让学校成为实力雄厚、人才辈出、影响巨大的示范性高中,真正成为高品位、有特色、国际化的一流著名中学。随即,在唐江澎校长与华东师大课程专家崔允沸教授的共同主持下,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与华东师大的课程专家团队合作,很快规划出了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课程方案,决定开设限选与任选两大类包括团队领导、创业设计、形体等十门新课程。

在与学校历史的对话过程中,殷芝龄时代的学生评价对唐江澎校长触动极大,他认为,在教育评价面l临诸多困境和困惑的当下。学校历史深处的教育评价值得我们尊重与珍视。为此,2006年9月,在他上任的第一个开学典礼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所有获奖的学生走上了红地毯,学校领导、教师、职工和家长代表向获奖学生颁发获奖证书。这一年,省锡中共有1349名学生踏上红地毯铺设的领奖台,他们当中,除了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更多的获得者得到的是“乐于助人奖”、“关心集体奖”、“勤俭朴素奖”、“最佳科代表奖”、“善于合作奖”、“作业最规范整洁奖”、“好学善思奖”、“有特长爱好奖”、“善于独立思考奖”等38项奖励。在所有的获奖者中,有11位学生是自荐得奖。在典礼致辞中,唐江澎校长有如下的一段发言

“最后,我想对可爱的同学们讲几句话,看看你们眼前的红地毯、领奖台吧,这是为你们而铺设的。老师,希望你登上去;家长,盼望你登上去。在求学阶段,踏上省锡中的红地毯,登上省锡中的领奖台,应该是你奋斗的目标,是你追求的梦想。作为一校之长,我能够做的就是明年我把红地毯铺得更长,把领奖台搭得更大。我的梦想,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走上去体验奋斗后成功的喜悦。”

为什么学校要花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筹办这样一场为上千名学生而举行的颁奖典礼呢?唐江澎校长说:“多一条评价的标准,就多一分成才的可能。我们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多元的评价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树立人生的信心,获得前进的动力。我们所追求的就是想借多元评价这样一种手段,最终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让学生成为和谐而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时隔数月,曾经上台领奖的学生冯蕾仍然说:“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走上铺有红地毯的领奖台,人在被肯定的时候是最幸福的。”

为提升学校的教师文化,唐江澎在2007年3月开始在全校倡导“大爱大智”的教育:为提升学校的校园文化,唐江澎发动全校师生进行学校建筑、道路、桥梁、湖泊的命名活动;2007年是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建校100周年,唐江澎把学校的百年校史馆建成了开放式的校史馆,让师生日日行走濡染在学校百年文化的场中;为全面提升学校文化的品位,唐江澎专门拿出学校图书馆底楼大厅建成了全国百年名校陈列馆:为更好地适应新课改对学校管理机制的要求,唐江澎大胆进行学校机构调整与改革;为全面打造高效的学校工作局面,唐江澎花大力气建设学校章程,以制度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为更好地提升学校有效教学,唐江澎在全校提倡目标引领下

的课堂有效教学改革。2008年,他又推出目标引领下的课堂观察教学改革;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唐江澎提出要全面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机制……唐江澎校长说,我们必须人人要有忧患意识,我们必须人人要有精品意识。他不止在一种场合说过,精神状态就是生产力。我们看一件事情的落实,不是看你做了什么,而是看你做好了什么。他还说,在成功面前,反思自己的不足更能促使自己的进步……

比照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百年时间两端的两位领导者,我们似乎可以做出这样的判定:他们都是真正的教育理想追求者,他们都是学校教育的真正思考者,在学校教育哲学、课程体系、教育评价等诸方面他们有共同的理解,殷芝龄校长是教育荒原上的开拓者,唐江澎校长是学校教育文化的承继者和突破者,一所百年名校的产生与发展,必须拥有这样的智慧引领者。

时间深处的精神传承与现时的文化创造

一百年间,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教育哲学尽管打上了不同时代的鲜明烙印,但却始终坚守着一个最根本的育人理念:培养和谐而全面发展的人。同时,学校的课程文化、教师文化与评价文化与他处的不同,又使得自身的教育文化十分富有个性色彩。这种时间深处的教育传承与文化积淀对今天的学校发展及文化创造极富建设意义。

在梳理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百年教育发展史的过程中,我们有一种强烈的感受,那就是一所学校丰厚的教育文化积淀必须依靠鲜明的学校教育追求和矢志不渝的教育品格守望。这种对教育哲学的坚守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就是学校精神。也就是说,在百年的学校文化积淀中,最值得传承的文化基因应该是学校精神。因为当一所学校拥有了自己的教育哲学后,她需要现时与后继者持续不懈地努力,没有一种坚守的品格,自身的办学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尽管学校百年文化的积淀与形成需要众多的元素,但所有的元素最终都会凝聚在对学校办学理想认同后的学校品格的坚守即学校精神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今天底蕴丰厚的学校教育文化即得益于此。这所学校的创始者匡仲谋先生在1907年创办学校时只有一个目的:启智强国。用他本人的话说就是:“国家之盛衰,视乎民智之开明与否;民智之通塞,视乎学校之发达与否。”这位以学徒身份闯荡上海滩的实业家有着宏大的办学设想,他不仅要办小学、初中、高巾,还要办大学,尽管办大学的梦想因社会动荡最终没能实现,但其最初启智强国的教育梦想却最终成为学校百年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精神支点。三十岁即创办私立匡村学校的匡仲谋先生在办学19年后,于民国十四年(1925)八月八日的上海广慈医院写下如下一段文字:

古人言有志者事竞成,拿破仑字典无难字。皆言作事之贵有诣力也。历观中西伟人,于其欲达之目的,穷日之力而不能至者,则累月以赴之,经年以赴之。甚有毕生之不足后人继起而赴之,务迭其目的而后已。往哲之事吾辈所当取法。余四十有九矣,经营匡校十有九年,阅尽艰辛,精力俱瘁,而余之目的犹未达也,敢贡斯旨,以望后之来者。

这段文字在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历史上被称为《匡氏垂箴》,字里行间吐露了自身办学的艰难。在他办学的具体过程中到底遇到了何样的困顿与不堪,我们已经无法在历史的深处查阅,但我们尽可以去想象,因为他面对的是上世纪初年历经灾荒与兵燹,凋敝、蒙昧,积贫积弱的中国农村。十九年的办学让匡仲谋先生“阅尽艰辛”、“精力俱瘁”,但在上述文字中我们更多看到的还是一种“穷日”、“累月”、“经年”、“毕生”而“赴之”的精神。正是这种“坚守理想、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撑着他在最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办学,也正是他所聘任的历任校长能够坚守他的办学方向,才使得匡村中学在中国最为困苦的一段岁月中拥有了今人难望项背的办学成就。这种坚忍、矢志不渝的办学品格日后成了历代省锡中人在教育求索之路上共同拥有的学校品格,这种办学理想所催生出来的学校精神成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历史上历代执掌者自觉的治校努力。这所学校历史上的殷芝龄校长如此,匡全海校长如此,毛西泠校长如此,朱士雄校长如此,厉墨龙校长也如此。唐江澎校长在学校建校100周年匡仲谋先生纪念馆落成典礼上更是把学校创始者匡仲谋称为“永远的校主”,称赞其对教育的坚守成了学校百年问至为宝贵的精神资源,这样的学校精神让省锡中从贫穷、灾荒、战争中走出,从“文革”重创中走出,让省锡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了瞩目的发展成就,更让今天的省锡中拥有了不尽的精神动力。

在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百年庆典大会上,唐江澎校长再次强调了学校精神的珍贵。他说,回顾学校的百年发展史,有两笔财富值得全体省锡中人珍惜。一是校友,一是学校精神。正是校友的存在,才有了省锡中广有影响的今天;正是学校精神的支撑,这所学校才生生不息、历久不衰。在与唐江澎校长的对话过程中,这位新时期的学校引领者反复陈述一个观点:一所百年老校,不仅文化的传承需要这所学校全体成员的自觉与坚守,而她要创造出更符合时代要求与人才成长需求的学校新文化,仍然需要其百年流变过程中生成的学校精神。是的,在现实的教育背景下,百年老校也面临诸多的挑战与困惑,转型期社会的浮躁与功利、混乱与聒噪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教育的宁静。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应试升学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群体对学校教育文化的认同热情度在不断降低,青年教师宏大教育理想的缺失越来越严重,学生的生命娱乐态度越来越明显而对传统的冷淡与漠视却越来越普遍,学校正在充斥着标语与口号。社会环境因素对学校教育的种种侵蚀,迫使我们不能不审慎地对待。唐江澎校长认为,这样的状况是社会多年来对主流文化的轻视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对一所百年名校来讲,现时提倡向历史学习,重温学校内涵丰厚、积淀百年的教育文化,再塑学校符合时代需求与人才成长需求的现代文化,应该是百年老校焕发生命活力的有效举措。这也是时下学校文化建设成为教育热点的重要原因之一。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近年来致力于挖掘内涵丰富的学校百年文化建设,重新明晰自身的教育哲学,重提百年形成的“坚守理想,奋斗不息”的学校精神,着力打造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提倡“大爱大智”的教师文化,大胆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多元教育评价,所有这些治学举动,都是观照当下与回望历史后的选择。现在,学校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文化在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相得益彰,浓郁的文化气息弥散于整个校园,师生的精神面貌已经悄然发生重大的变化,百年老校正在呈现出勃勃的生命活力。

教育学者肖川先生说,教育是一种眼光,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灵魂。是的,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正是因为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学校灵魂,才让我们看到了百年时间两端发生的众多教育故事。

传统的丢失与理想教育的回归

当下的教育是热闹与喧嚣的,一方面是我们美好宏大的教育愿景,一方面是轰轰烈烈的应试围城,素质教育的大旗与应试教育的屠刀正在上演一场规模壮观的

博弈。如果我们能够从实际出发冷静地对现实教育作理性判断,那就只能得出令人忧虑重重的结论。实际上,教育就应该是宁静与从容的。一旦喧嚣就喻示着教育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什么是理想的教育?或许,最朴素的教育行为就是最理想的。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在无锡私立匡村中学时代,地处偏僻的江南乡村,时处苍凉、凋敝、蒙昧、战乱的年代,物质匮乏,师资缺乏,但学校硬是靠最朴素、最本真、最执着的教育努力,办出了让我们今人难以想象的优质教育。他们没有口号,却有目标;没有功利,只有理想。他们以最从容的教育行为走出了一条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史上最可行的教育之路,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我们不能不用里程碑这样的字眼来形容。面对匡村中学时期颁定的“十大训育标准”,我总是在问自己,中国的基础教育在那个时代一所最最普通的乡野学校都能提出教育要培养健全的人、个性发展的人,为什么我们今天的课程改革还能把这些东西视作崭新的教育理念呢?看来,在百年的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是一所学校丢失了什么,而是我们整个教育丢失了什么,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引起教育界真正的关切。

面对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蜡黄的百年校史资料,笔者最大的震撼就是那个时代学校教育的朴实无华。在匡村中学附属小学的各项规程中有《各科成绩批订符号规程》一项,现谨把算术一科的规定记录于下:

一、视儿童做对题数之多寡及算式之清晰与否指定甲乙丙丁等符号;

二、每次批阅完毕须写日期于尾末如9/5(即五月九日);

三、批评及说明字句一律横写:

四、批订符号如左(下);

1,对是做对的:

2,错是做错的:

3,角是半错的:

4,三角形是复用的:

5,V是脱字应补足的:

6,倒三角是脱式应补足的:

7,\是多用的:

8,-是版式多用的:

9,…是计算式错误的。

这样的规程让人想到的是规范与朴实,看看现今的作业批改,我们除了还在运用对与错,其他符号还有多少人知道是做何用处的么?这样细致、质朴、规范的教育,早已远离了我们。在匡村中学时期,主要理科的教材用的是原版英文教材,英语课堂已经完全实现了浸没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水平我们今天的中学能达到吗?我们今天有多少教师可以用流利的外文教授数理化学科?我们在这所学校所有的校史旧迹里没有寻到任何激动人心的标语口号,有的只是这些类似的规定。一个农村中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能够得以实现的事情,今天却变得十分艰难,怎么变成这样的呢?怎么会变成这样的呢?关于教育评价,匡村中学时期就有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途径多元这种多元评价的范式,我们今天要做到真正的多元评价却是如此困难,困难到这一问题已经成为课改成功与否的瓶颈这样严重的程度,我们在现实教育中到底丢失了什么?

回顾中国百年基础教育史,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前行的路途中我们的教育丢失了许多宝贵的东西,符合人性健全、个性成长的课程体系残缺了,学校办学的规范性丧失了,真正有理想的办学者稀少了,我们的教育视界越来越狭窄,与其说我们丢失了真正的素质教育,不如说我们远离了教育的质朴无华。探求或者考量这些优秀教育因子的丢失原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无法把这眼前的众多不堪归咎于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因,它应该是过去几十年社会发展过程中诸多社会问题的综合影响所致,过去的几十年,我们没有尊重教育,对传统过多的否定终于让今天的教育从业者困苦不堪。

要学会与历史对话,要学会在前人的教育智慧中寻找今日教育困境的突围方法。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近年来在与历史与传统的对话中尝试了不少解决教育难题的途径,可以说,学校今天的教育哲学、课程构建、教师团队建设、教学实践、德育工程、教育评价均有来自历史深处教育智慧的启迪。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甚至更早的一段时间,这所学校从解决自身的生存困境出发。开始学校本位的课程实验,实践数年后成为基础教育界人人皆知的校本课程探索,一时间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成为全国基础教育关注的焦点。自此,学校就始终以课改探路者的形象活跃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包括后来的研究性学习,包括现今的学校校本课程改革,均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这种探索对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自身的教育实践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学校正在进行的目标引领下的课堂观察教学改革就是这所学校探索有效教学的最新尝试。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所有的教育改革都或多或少打上了与时间对话的烙印。不仅如此,近年在与历史的对话过程中,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还对自身的百年文化积淀进行了充分挖掘,对学校百年文化内涵进行了细致梳理,目的就是在教育传承中力争创新学校的教育文化,让本真的教育重新回归学校的教育主体。

我们都看到了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在基础教育界的风光无限,但很少有人关注这所学校在今天拥有如此影响的原因是什么。笔者以为,这是教育大环境回归本真教育所给的机遇,也是这所百年名校在时间两端对教育悟读的结果,这所学校的领导者明白,回归朴素的、本真的、理性从容的教育,引领学校以坚忍的态度向理想的教育目标前行,是一种历史的使命,也应该是一所学校的理想与精神追求,而向时间的深处学习教育的智慧,则是目前教育状态下学校应当采取的一种技术手段。因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江苏,有许多高考重镇般的学校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却难有真正的教育地位,而百年的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却以自己从容不迫的优雅教育风度赢得了普遍的尊重,尽管这所学校在高考中一向成绩不俗,但提起她大家不是说她的高考而是教育。这是让人备受鼓舞的现象,它至少表明我们的教育正在整体趋向理性。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作为百年名校的个案,有太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有太多值得基础教育研究者认真观察与剖析的教育经验。

推荐访问: 两端 对话 时间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