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及策略建议

2022-05-12 11:20:03 | 浏览次数:

当前世界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到底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前进还是后退,是单边还是多边,是霸道还是王道,是把一个国家的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之上,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个国家在谋求人类更加美好未来中携手共商、共建、共享?这是两条道路的问题,两个方向的问题。到底向哪个方向转变,决定了中国的未来,决定了中美关系的未来,也决定了世界的未来。所以,在当前非常关键的时期,我们研究中国高质量发展,毫无疑问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和意义。

高质量发展在当前的特殊意义

(一)高质量发展是大国博弈的需要

当前,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博弈日益激烈,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博弈就是其中一种典型的表现。从全球看,现在其他大国已不再采取跟随策略,而是力求把本国做大做强。各国都在做强国梦,强人政治正在兴起。自冷战结束之后,国际格局已从开始的两个超级大国,演变到现在的威权主义、强人政治和大国博弈日益激烈的合纵连横阶段。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格局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和调整。尤其是中美之间的博弈,不仅中国人民关注,美国人民关注,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因为它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方向选择,代表了两条道路,是两种价值观和理念的激烈碰撞,也是人类道义和道德高下的较量。未来国家之间竞争博弈的核心是什么?是一个国家有没有硬实力,有没有硬科技,有没有软硬结合代表一个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较量。

目前,美国已向34个国家发起了贸易战。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印度等都对美国发起了反制措施,中国也进行了反制。虽说在此过程中中美双方进行了谈判,但是谈判过程很艰巨。中美之间的博弈已进入常态化,其中不仅包含激烈的贸易摩擦,贸易摩擦只是揭开了中美之间竞争博弈常态化的序曲。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一定是两国高质量发展的竞争、核心技术的竞争、制造业水平的竞争。高质量发展是中国从长周期看应对美国对华战略转向的根本之策。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只谈贸易顺差和逆差,最终解决不了中国的胜出问题。贸易在本质上是买卖问题,是商品交易问题,美国从中国进口是因为美国市场存在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这是跨国界市场行为即国际贸易行为。目前,中美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000多亿美元。从总体上看,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大多是产业链中低端产品,所输出商品的价值与应该获得的价值是不对等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认为这个转变是中国未来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根本性转变。

(二)高质量发展才能适应世界第五轮制造业产业转移。

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资源环境成本上升,近年来制造业已从中国一些地区加快向东南亚、南亚、非洲、北美、南美地区转移。今年1—4月,中国出口顺差减少了24%,5月减少了27%,上半年贸易首次出现逆差205亿美元,这说明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速度非常快。美国和日本的服装鞋帽制造商来自于中国的已经寥寥无几,大多变成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孟加拉、越南等国家,这些都是承接第五輪产业转移的新兴市场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产业必须加快向中高端迈进,与这些国家形成产业分工上的错位发展,这样才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要使中国在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第五轮产业转移中的产业接续能力,形成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竞争力。

(三)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现在跨境电商已成为采购全球品牌产品的一条渠道。从中国对日本的进口量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药品,而这些药品中有很多汉方药是来自于中国的中药。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制造业有着1800年的辉煌史,中国的产品曾经是世界性的收藏品,就是可增值的财富。而现在很多产品都需要通过跨境电商从境外采购,国外的海外仓、海外代购也因此成为很大的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在我们吃穿住行的各个方面,而让外溢消费回流的途径,就是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优质商品的有效供给。

(四)高质量发展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国并不是指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贸易总量居第一,制造业产值占比居世界第一,而是要按照人均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一流水平,以此来衡量中国各方面的差距都很大,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首要任务,也是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之义。

(五)塑造大国形象需要高质量发展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商品曾经在改革开放之初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地摊货”,后来商品质量有所提高,但很多商品都是贴牌生产,通过委托加工形式先出口到境外,之后又可能被进口到国内。现在国内商品质量和价格都有所上升,但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随着国内需求日益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中国人在国外旅游购物增多,需求外溢明显,在国外购物过程中往往一掷千金,非常豪放,但实际上这些消费支出往往是购物者预支自己多年的储蓄实现的,是由于国内优质商品供给不足造成的。要重塑大国形象,必须要有好的产品,有让世界称赞的高质量市场,让中国巨大的消费回流。

高质量发展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大和强的关系。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大,不等于强。规模数量外延的扩大,形成了庞大的体量,这是“虚胖”,有的时候不堪一击。只有实现经济素质、质量、内涵不断提升的高质量发展,形成在全球叫得响的经济质量和经济素质,国家才有整体抗风险的能力。

第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过于人为地按照西方发展模式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过于强调服务业占比,甚至把服务业占比作为衡量地方政府经济结构调整的指标,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制造业应该永远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能使制造业产业空心化,而是应该延长制造业繁荣周期。在这方面,美国、欧盟曾有过教训,很多产业空心化的国家现在想重振制造业,而经过各种努力均未达目的,这些国家都曾有过沉重的教训。所以,我们决定不能削弱制造业,而应在制造业繁荣周期中把制造业做大做强。当然,服务业也很重要,但是服务业需要具备服务制造业和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能力,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而不是一种完全独立成可以替代制造业发展的产业。

第三,全产业链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的关系。根据我们对国内科技企业做过的调研,企业高管有一个很大的困惑,他们认为根据比较优势形成全球分工合作,这样组成的全球产业链条是合理的,也是符合经济全球化规律的,而且这些企业的创新水平也不错,所以想在全球产业链分工过程中寻找企业的发展方向。但当遇到美国这种长臂管辖制裁时,有的企业全产业链的正常分工就被打乱了。在这种情况下,怎样看待全球产业链与产业链的分工?我认为,根本对策就是要尽快迈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而不是中高端。要在全球产业链中,使中国自己企业的哪怕是一个零部件、一个模块或者一个芯片都能成为顶级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比如福耀玻璃玻璃厂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他们还收购了美国的PPG公司,生产的汽车玻璃用于供应路虎、福特这些高端汽车厂商。靠一块玻璃的创新,可以把产品做到极致,令其他供应商难以企及,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中美贸易摩擦对其就没有任何影响。这就是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高端和顶端的形成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的集合就是国家的硬实力。

第四,原始創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集成创新之间的关系。 在改革开放40年进程中,中国比较重视的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是一种高水平的拿来主义。中国在集成创新方面也有成果,比如高铁是在学习引进日本新干线和德国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集成创新,250公里以下的技术都是引进的,但是250公里以上的技术全部是我国自己研发的。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原始创新,必须有几十年磨一剑的创新精神和韧性,踏踏实实把一种产品做到极致。要通过理论创新与发明,发现新技术、共性技术、原创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在创新过程中,我国遇到的最大短板是原始创新。我国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居世界第一,专利也即将居世界第一,但专利主要还是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我们真正需要实现的是发明专利位居第一,是具有原始创新成果。

第五,匠心臻品与粗制滥造的关系。什么是匠心臻品?举例说明。在江苏232个德资中小企业中,有38个企业在其各自行业中已是世界隐形冠军。一家生产转笔刀的企业有236年的历史,转笔刀做到了世界之最,采购商都慕名而来,这就是匠心臻品。之前有个电视节目,介绍了一个黑色釉质的瓷碗,里面有两片树叶,那是我国唐宋时期烧窑技术的展现,这种技术已经断档几百年了,后来这件工艺品被收藏在日本收藏馆,价值几十万元。现在我们有一位工艺师将它研发出来,用了近20年时间,中央电视台将他搬上来银屏,有一集专集《匠心独具》。假如没有这样的研发,没有这样匠心臻品的追求,这种瓷碗还只是日本的收藏品。所以,高质量发展在很多方面都要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此外,要以实体经济为本,兼顾发展虚拟经济。现代经济应该是实体、虚拟经济并驾齐驱,平稳前行;要重视人才,把人作为第一生产要素,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出来,让一切创造财富的资源涌流;要通过改革上层建筑和调整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专家简介

陈文玲,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研究室原司长;国务院第一届医改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第一届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商务部专家,中国流通G30论坛成员,中国区域50人论坛成员、中国一带一路百人论坛成员、中国文化产业30人论坛成员。南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以国家战略研究、决策研究和政策研究为主要方向,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鹿宁宁 印颖

推荐访问: 经济师 中国国际 高质量 交流中心 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