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山镇:顺势而为
对姜山镇来说,从工业化到城镇化,是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而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姜山镇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中国近两万个镇中,姜山镇是一个有着优越区位优势的北方乡镇。
姜山镇位于青岛莱西市最南端,从青岛沿204国道往北,驱车1个小时左右即达,且204国道贯穿姜山镇南北。10多年来,借助境内204国道的区位优势,姜山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开始了从农业向工业、从普通乡镇向小城市的蜕变。今日的姜山镇,头顶“国家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诸多光环,2013年又被划为青岛首批5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
对姜山镇来说,从工业化到城镇化,是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而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姜山镇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个村庄的变迁
“村里大部分人都不种地了,向往着住楼房哩。”在垛埠社区服务中心,嵇会计对记者笑着说。
嵇会计今年60岁,住在服务中心旁的前垛埠村,之前以种地为生,后来,随着青岛轻工业功能区的规划,家里的土地成为工业用地,“镇里高标准发放了土地补偿资金,比种地还合算。”儿子开了一家花店,生意不错,儿媳妇在临近企业上班。近两年,日子愈来愈好,他和儿子都买了车,“现在全村有40多部轿车了。”
嵇会计介绍,前垛埠村有260户人家,原有1300多亩耕地,现在仅有三四百亩,绝大部分都成为附近的企业用地。记者走进前垛埠村,村庄保持着淳朴外貌,但硬化的道路宽阔洁净,看不到柴禾和杂草,村里十分安静,一位70多岁的老人正陪着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安闲地晒太阳,几只小狗在她们身边嬉戏。
嵇会计说,按照青岛市有关政策,6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领取110元的农村养老保险,8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领取150元体检补助,8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有高龄补助400元,90岁以上老人每年则补助600元。加上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村里老人们的生活基本无忧。有些60多岁身体硬朗的老人,也到企业看大门、打扫卫生,另有一份收入。
至于村里的年轻人,大多不愿意离家去外地打工,都在附近企业上班,因为吃住都在家里,没有额外的花销,按照每个月2000多元的收入,小两口上班,一年就纯挣4万多元。
嵇会计说,社区成立两年来,前垛埠村旁新建了村民文化广场,并在广场和每条道路上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并进行了绿化。环境美了,人们的心情也特别好,天气暖和的时候,每天傍晚村民文化广场上都聚集着好几百人,有打篮球、乒乓球的,有扭秧歌的,有跳广场舞的,十分热闹。“去年村里举办了四场喜剧演出,还搞了一次歌咏比赛呢!”
对于前垛埠村来说,城镇化是很自然的事。按照规划,2012年,前垛埠村和另外4个村庄合并成立垛埠社区。如今,社区服务中心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在未来几年内,社区楼房建好后,5个村庄的村民将搬上新楼,过上新的生活。
新型工业做支撑
前垛埠村是产业驱动农村向社区转变的一个缩影。
“城镇化的重点是产业支撑。建楼很容易,关键是建楼房后有产业支撑。否则村民只是上楼而已,不是真正的城镇化。”姜山镇政策研究室主任王国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目前,姜山镇已经拥有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形成了百亿合成橡胶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科技电子产业、科技新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产业和新型服装鞋帽产业等七大产业链条。尤其2012年与李权庄镇合并之后,已经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姜山镇,不再以引进单体项目为主,而是注重组团发展工业项目,以产业“园中园”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在合并后一年多时间里,集中力量发展了4个“园中园”:青岛精密机械制造产业园、华通高新装备产业园、中一中小企业产业园和青岛搬迁项目产业园,进行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并成功承办了青岛市中小企业园区建设现场会。
作为青岛先进制造业功能区,截至2013年,姜山镇6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内落户企业达440家,其中纳税企业296家。2013年纳税总额7.14亿元,折合地方财政收入2.29亿元,全镇绝大部分财政收入来自工业税收。
姜山镇自身雄厚的产业资源就是城镇化的最大优势。
在园区周边的村庄采访,会发现村民的生活或多或少都与周边的企业发生联系。在北仰岭村,年近60岁的村民张集仁告诉记者,儿子做养殖业,儿媳在附近泰光制鞋有限公司上班,孙子则在泰光小学上学。
青岛泰光公司是美国耐克公司全球四大加工厂之一,2012年上缴税收6200万元。企业职工8000多人,发展高峰时用工超过万人。巨大的人流带火了周边商业的发展。记者看到,在泰光公司所在的泰光路上,大商场耸立,门头林立,小商贩排满路的两边,这里是姜山镇目前商业最繁华的区域。
据王国师介绍,姜山镇目前常住人口8.3万人,企业务工人员近4万人,其中近两万村民在当地企业务工,外来务工人员约有1.9万人。
高效农业兴起
但并非所有村庄都临近工业区。王国师介绍,距离工业区较远的村子,传统农业也越来越少,他们走的是另外的经济发展路子:土地肥沃的村子普遍发展高效大棚,土地贫瘠的地方则搞起了养殖业。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家夫妻两人忙两个大棚,一个大棚年收入3万元左右,村民一般种植2个大棚,一年就收入6万元,并不比去企业上班差。
赵旺庄村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以前村子是出了名的落后村,但自从十几年前全村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大棚,日子越过越好。因为土壤优质,他们村种出的甜瓜又脆又甜,非常有名。据说2013年,赵旺庄村一次性团购40辆小轿车,传为佳话。如今,在赵旺庄的带动下,周边十几个村庄全都发展起高效大棚。
王国师说,为了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姜山镇成立了土地流转中心,规划土地向大户流转。按照规定,目前每亩土地流转价格在900元左右,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每次签订合同不得超过3年,村民土地流转后,将优先保证企业用工等。目前,姜山镇是莱西市土地流转面积最大的镇。
在土地的规范流转下,一大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起来:青岛晟任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发展无公害蔬菜认证种植基地1000亩,目前已建成400亩;位于李家?自村的幸福老家农业基地拥有健康蔬菜基地400多亩;德民欣实业有限公司,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气雾培育蔬菜种植、研发基地;亚东畜牧公司发展生态养殖,拥有500头奶牛和种植示范基地,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榕听牧业生态园拥有奶牛1000头,正在建设1万头雪龙黑牛基地,发展高品质牛肉,增加了榕听奶吧、生态观光等项目……
如今,全镇培育了蔬菜、瓜果、现代畜牧三大高效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工商业户6800多家,不包括基地大棚,全镇发展了8000多个高效农业大棚,发展家庭农场249个,为城镇化培育了另一种路径。
面临的新课题
尽管姜山镇目前还没有面临村民上楼搬迁的情况,但作为城镇化的必经阶段,姜山镇早已开始了有关的学习、调研和培训。
总面积70平方公里的姜山新城,是姜山镇培育小城市的规划建设重点。在新城内,姜山镇与成都置信集团合作,将建起一座以“城在生态中,田在城市中”为理念的合联姜山新型产业城,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推进。如今姜山社区一期已经建好,二期今年开工,用来安置搬迁村民。如何妥善安置这些搬迁村民,是姜山镇政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2013年,姜山镇政府派出120人的团队,专门赴成都置信学习培训。
在城镇化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是乡镇所遇到的独有课题。为了吸引外来人口,姜山镇规定,外地人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与本镇人口同等待遇,户籍制度也敞开大门,但由于“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国家土地政策,很多外地农村人并不愿意把户口落在姜山镇。包括很多嫁到当地的姑娘,也怕迁来户口会影响原来住处的土地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户口的发展。
王国师表示,很多问题都需要在发展中解决,顺势而为。现实的一个问题是,自去年姜山镇被列为小城市试点镇之后,对产业的吸引力更加明显,很多大项目动辄几百亩甚至上千亩,全镇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加上人才的缺乏,这一切都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姜山镇亟须破除“守旧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寻求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推荐访问: 顺势 而为 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