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火的乳业春秋

2022-05-12 14:30:02 | 浏览次数:

2002年12月22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四层九龙厅,中国乳业巨头们济济一堂,他们刚刚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行的“中国乳业品牌传播高峰论坛”。该来的都来了,无非是冲着央视的面子。央视2003年黄金段位广告总额突破33亿元,乳品饮料企业位居首位。

和所有论坛一样,老总们在演讲中都是一派谦逊。可是大伙在中央电视台投投下的都是大把大把的银子。怎么也得在2003年把这笔钱赚回来吧?温良恭俭让的背后,分明已有缕缕烽烟升起。

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上百亿的资本杀入中国乳业,还有以百亿元计的资本环伺左右。这些资本的疆界将在2003-2005年画出大致的轮廓。

然而,尚处于前工业时期的中国乳业,是否足以承载如此厚重的资本期望?种种迹象表明,一场以资本为武器的血腥杀伐即将展开。

奶源紧张

今年初,一篇国外报道说,中国的乳业热,救了澳大利亚的奶牛业。2002年,澳大利亚遭遇有史以来的特大干旱,草场负荷量骤然下降,不得不出售大部分奶牛。这些奶牛,渡海来到了中国。

2002年7月,新疆金牛集团、石河子地区从澳大利亚、加拿大进口了4530头优质奶牛和种公牛。目前,石河子地区正在运作引进第二批约4300头奶牛。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也引进了1000头奶牛。有消息说,德隆集团畜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从澳大利亚引进了1万头奶牛。

这些进口奶牛价格高昂。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李胜利忧虑地对《今日东方》说,奶牛价格一旦涨到两万元/头,农民养奶牛就赚不到钱了。

中国乳业近两年所呈现的爆炸性增长,将乳品企业和行业专家的胃口都吊得高高的。从市场需求来看,目前中国每年人均饮奶量只有8.8公斤,而世界人均饮奶量为100公斤,发达国家则达200公斤,不发达国家每年平均也有40多公斤,显然中国的饮奶指标太低了。从这一指标看,中国奶业至多是处于“前工业时期”。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饮奶量也是一个指标。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划,到2005年,人均饮奶量要达到10公斤,2010年达到16公斤,2015年达到23公斤,还有专家认为这个速度太慢。最近5年来,我国乳业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因此许多人也希望乳业未来的增长速度也能达到30%,甚至是50%。

但是,奶源是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我们有足够的奶牛吗?

李胜利认为,中国奶牛的数量不能在未来3-5年支撑牛奶加工企业的发展。据统计,我国现有存栏奶牛566万头,其中可产奶的成年母牛占55%,成年母牛的单产是3200公斤/年。在美国、以色列等国,奶牛单产一般在8400公斤/年以上。丹麦、法国、日本等国家在6500公斤/年以上。“我国的奶牛产奶量比较低,说明质量上有问题。”

李胜利算了一笔帐。现有奶牛总量,品种比较好的大约有200万头。正常的牛群结构是,成年牛占55%,后备牛占45%。按照奶牛的年繁殖率、新生牛犊的性别、淘汰率等等,一路计算下来,中国奶牛头数的增长幅度都是10%。显然,这是不能支撑乳业以30%、甚至是50%的增长速度。

中国奶牛不够,质量欠优,所以要从国外进口。但进口奶牛价格又太高,农民和企业又承受不起过高的成本。中国乳业在奶源问题上陷入两难境地。

生产方式落后

我国乳业的生产方式同样处于前工业时期。

如果有人告诉你,你正在喝的那杯纯牛奶,是城郊某户农民圈养的奶牛用饲料喂大后挤出来的,请不要惊讶,那可能就是事实。

与国外大规模、机械化的养牛农场不同,目前我国奶牛的饲养主要以小规模、分散型的农户饲养为主。一般每家农户饲养奶牛都是三五头,多一点的也只有二十头左右。生产规模小,必然导致成本偏高。有了规模,才能购买挤奶设备,安全生产。一位业内专家说,“千家万户的奶牛业,你没有办法保证它的质量”。

我国目前有大大小小的乳品加工企业15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上亿元的企业有12家,在500万元以上是359家。我国最大的伊利乳业,2002年销售额也不过40余亿元,与跨国巨头如雀巢公司无法相比。而中国一半以上的乳品加工企业,日处理鲜奶能力都在20吨以下。农业部的一位官员说,“如果我们这些企业不能迅速做大、做强,中国乳品业就会难以抵抗国外乳品业的强大压力”。农业部在制定奶业发展规划时,提出用几年的时间加强对龙头企业扶持,争取在三五年之内,使我国排在前十位的乳品企业在日加工能力、加工产品种类和档次上有一个迅速的提升。

乳品的生产质量亦不容乐观。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饮用奶的抽检结果差如人意,但是,原料奶的标准实际上是一种相当于与“基本小康”水平相适应的低标准。有专家担忧地说,“我国的一级奶,在很多国家都判定为不能作为液态奶的原料,这样的质量标准,对于提升我国乳品业的发展相当不利。”而且国家第三方的质量监测基本上没有开展起来。

我国乳品企业另一个致命问题是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低。国外的乳品企业,是产销高度一体化的企业,从奶牛的饲养,到乳品加工,到市场营销等全部是一体化的。农业部那位官员还指出,“现在,我国的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企业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共担风险、利益共享的有机完整的产业化链条。”

这样的乳业生产现状,究竟能跑多快?30%的速度是一种马拉松的坚持,还只是一种暂时的短跑冲刺?如果是后者,乳业就会有一个间歇调整期。

原料奶搀假

乳业新军、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厚说:喝国产牛奶,感觉没有国外的那么香、那么浓。他分析说,一个原因是养牛户在原料奶里搀假有关系。

由于大都是农户的散户喂养,有一些农民素质不高,习惯搀假。宗庆厚上过一次当,到农户挨家挨户收购牛奶他觉得不放心,就跟西安农业经济开发区的一个农场签了协议,那个农场是机械化收奶的,但是宗庆厚没想到,农场也搀假。

“收奶这一关确实很重要,包括对农民的教育,包括收奶站的建立,这些问题都要解决。”

新疆媒体报道说,在新疆,牛奶掺杂、掺假现象十分严重。有些农户向大厂交奶遭拒收后,再掺水、掺假售给小厂或奶贩谋取利润。在新疆石河子地区,居然出现了出售“假奶配方”的广告。

以伊利为代表的几家乳业巨头,采用的是“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伊利用自己的跳跃式发展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但全国真正实行这种模式的乳业企业并不多,也不够完善。

宗庆厚说,“我以前搞产品都是很快的,但是搞乳业已经半年多了,一直没有加快速度,我觉得一定要谨慎去搞,一旦出了质量问题,就把我的牌子砸掉了。”

整合尚未真正开始

落后,这是事实,然而蕴藏着巨大的机会。未来10年,中国乳业的市场规模可能是现在的3—5倍,这就是机会。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愿意等待中国乳业跨入了成熟的“工业化时期”后才进入。8年前,和路雪进入中国市场时,准备了五年的亏损期(事实上亏了8年),就是因为它看中了中国庞大的冰淇淋消费市场。

就在伊利、光明、三元正在为稳固和扩大各自的市场份额而殚精竭虑时,后起之秀也奋起直追。去年12月6日,新希望集团出人意料地击败雀巢,成功收购云南邓川蝶泉乳品。12月17日,新希望集团又签下一个大单,要在岷江边建一个西南的大草原,一年内建成40个集约化养牛场。这个2001年进入乳品行业的新军,以大举收购的方式强势出击,从安徽白帝、重庆天友到河北天香、杭州双峰、美丽健等,并已决定将乳业调整为公司的主营业务。新希望的目标是,用3—5年的时间建成一个资产逾30亿元、销售收入达50—60亿元的乳品企业联合体,并力争挤入全国前三名。

去年12月19日,摩根士丹利、鼎晖、商联三大国际财团联合向乳业“羚羊”蒙牛注资2.16亿元,参股比例超过了32%。据了解,三家财团很可能就是蒙牛在境外上市的承销商。蒙牛借助国外资金的支持,未来可能获得超常规的发展,尽管最近三年它几近成倍增长的速度已经令所有乳品企业和专家侧目了。

更令国内乳品企业心怀寒意的是跨国乳品企业的虎视眈眈。目前,全球排名前20名的乳品企业大都已经或准备进入中国市场。与和路雪一样,这些跨国企业挟雄厚资本、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呼啸而至,动辄蛰伏数年,轻易不出手,而一旦出击就有大片国内企业应声而倒。

从前工业阶段跨入工业时期,乳业必将经过一场惨烈的血腥撕杀。有人不无夸张地预测,到2010年,中国乳业生产企业将剩下不过10家。这是什么局面?现有的1500家企业将有99%以上的企业为行业英勇“牺牲”。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乳业的整合也许还没有真正开始。

但2003年将拉开大幕。

推荐访问: 虚火 乳业 春秋